简报 | 第四届许渊冲翻译大赛开赛、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启动...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20第2期,总第167期)
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智库型资讯与研究平台,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1月4日-1月10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Part 1
重要事项
“第四届许渊冲翻译大赛”报名开启
为推动国家安全战略所需翻译人才的培养进程,促进BTI和MTI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DTI的建立,以及整个翻译学科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和践行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念,继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兹定于2020年举办“第四届许渊冲翻译大赛”。本次大赛由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外语学刊》编辑部、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联合主办,辽宁省翻译学会、《语言文化研究》编辑部协办。本届大赛分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优秀组织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6个奖项,参赛者可任选英译汉或汉译英或都选。
大赛即日开赛,投稿截止时间:2020年6月30日24时。2020年7月31日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网站、《语言文化研究》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
为保证赛事的公平、公正、透明,特成立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和评审工作,大赛组委会地点设在山西大同大学。
大赛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党争胜、董洪川、黄友义、李锡胤、李亚舒、杨俊峰、许渊冲、祝朝伟,评审委员会主任为李亚舒。
联系人:
贾洪伟 18600941401
吕红周 13393521012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037009)
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启动
2020年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翻译》编辑部与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联合承办。
本届竞赛分别设立汉语与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5个语种的双向互译,共计10个比赛项目,参赛者可任选一项或同时参加多项竞赛。
竞赛原文见中国翻译协会官网(www.tac-online.org.cn)“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专栏第三十二届中刊登的内容。
大赛原文题目
汉译外:春节,让世界感知中华文化
英译汉:Aesthet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Progress
法译汉:L’age lyrique
俄译汉:Свободнее и счастливее нас?
西译汉:Viajantesde sí mismos
رائحة البحر :阿译汉
“‘一带一路’汉学学术共同体”专家会议在京举办
1月8日,30国近50名汉学家参加了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楼举办的“一带一路汉学学术共同体”专家会议。来自苏丹、蒙古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汉学家分别发表了对于学术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表达了对于未来共同体的热切期待。本次会议旨在促成一批“一带一路”沿线国优秀汉学家组成以学术为导向的共同体,增进世界汉学界学者专家的紧密联系,为“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打牢学术基础。
丹麦汉学家、前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曹伯义强调了“学术共同体”应当坚持“家”的概念,使汉学界学者专家能够在对彼此的联系感到温暖,对一起合作研究汉学感到快乐,如此以来建立学术共同体的目的就能够达成。他同时盛情邀请各国汉学家未来到丹麦举行学术会议。
约旦汉学家、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媒体与战略研究系教授Hasan A. Ayed Al-Dajah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两方面重要的内容,一是基础建设和投资项目,另外便是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而汉学家就是在这其中扮演着缩小文化理解鸿沟的重要角色。他表示,约旦很多大学还未设立中文学习项目或学科,未来与这些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设中文课程,将有助于更多约旦人了解真正的中国。
法国汉学家、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语言手稿部主任蒙曦谈到,她专注于研究敦煌手稿和历史,在这过程中发现敦煌手稿不仅有古代汉语书写的内容,还有其他很多种语言的内容,古代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外丰富跨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因此汉学家们想要了解当代中国,也需要从历史入手,对中外交流的历史有深度学习。
尼日利亚汉学家Ehizuelen Michael Mitchell Omoruyi表示,在世界上中国和非洲的文化身份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他希望能够通过学术共同体合作消除文化误解,将汉学传播传播到世界各地。他建议,建立学术共同体后专家们应当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分享自己所在国家和地区关于“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并认真考虑如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建立起“‘一带一路’汉学学术共同体”的影响力。
会上各国汉学家共同发起并签署了“‘一带一路’汉学学术共同体”倡议,本着共商、共建的原则,推动各国汉学家在传统中国思想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等各领域的学术研究合作和高端对话,共同创造优秀的汉学学术成果。
大数据驱动的语言文化创新研究高端论坛在黑龙江大学举办
1月4日,大数据驱动的语言文化创新研究高端论坛在黑龙江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西语学院、东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与《外语学刊》编辑部主办,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开幕式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院、著名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教授发言,他简要回顾大数据的发展历史,阐述大数据对于语言、文化研究方法论的重大改变。“大数据驱动的俄语语言文化创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易绵竹教授汇报该团队建设的目标、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重要措施。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严明教授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充分肯定此次论坛对于外语学科、俄语“头雁”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随后的三场主旨演讲中,13位专家先后发言。他们就大数据与机器翻译、术语跨域使用历时研究、语言文化资源建设、语料库建设、文学与文论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重要议题作了发言。
在学术研讨环节,3位专家就“大数据驱动的俄语语言文化创新研究团队”在人才队伍、机制保障、成果产出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易绵竹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此次高端论坛,他表示团队会与国内外专家紧密合作,为实现大数据与俄语语言文化的高度融合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论坛是“大数据驱动的俄语语言文化创新研究团队”获批后召开的首个学术研讨会,相信,这次活动必将为推动团队乃至整个外语学科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语言服务承德论坛1月3日召开
1月3日,语言服务承德论坛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召开,国内语言服务专家学者、行业人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师生近100人参会,共同探讨语言服务学科构想、语言服务师资培养、语言服务研究现状、语言服务技术、语言服务标准化等主题,汇聚智慧,碰撞思想,激发活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宏在致辞中强调,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语言服务研究所的成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之下,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语言服务专业的发展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多方呵护下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一定会为承德,乃至京津冀地区培养出大批符合行业需求的栋梁之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王继辉作为嘉宾致辞,他提到语言服务作为一种业态在国际上存在十多年了,备受业界所认可,他介绍语言服务研究及专业设置的缘起,希望承德能够发展成为中国语言服务的副中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副教授项东老师主持“语言服务研究“论坛。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语言服务智库主席王立非聚焦于我国高校语言服务专业与学科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他强调:未来,语言服务专业大有可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刘琛以“创新语言服务研究,助力中国国际发展”为题,主要探讨了语言服务对于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李琳回顾了我国语言服务研究十年现状分析,认为语言服务已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重要部分,国内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服务的相关研究,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生态、语言景观等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北京师范大学翻译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王广州主持“语言服务应用”论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崔启亮探讨语言服务技术的问题与对策,他认为只有拥抱技术,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才能不被技术发展所淘汰。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海涛博士分析中外语言服务标准化建设状况,提出利用语言服务标准化来更好服务企业,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管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校羽以本校产教融合案例为基础,探讨如何共同培养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常亮博士主持语言服务专业博士圆桌对话,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馨宇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金钰珏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讲师部寒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研究专业文道荣博士、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服务研究专业任杰博士、孙疆卫博士就语言服务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心得展开深入对话,展示出语言服务研究的广阔前景。
作为本次语言服务承德论坛的主要策划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语言服务研究所所长蒙永业博士说,语言服务业已成为国内外产业界认可的业态,国内诸多学者在语言服务领域研究已有丰硕成果,语言服务纳入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呼声正隆,此时召开语言服务承德论坛,恰逢其时。
“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成果研讨会在新德里举行
“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以下简称“互译项目”)成果研讨会1月3日在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举行。
来自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安贝德卡大学、杜恩大学等大学的印方代表以及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大学、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的中方代表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对“互译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标志性成果之一,对加深中印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展示和传播中印文明之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文教参赞张建新在致辞中说,今年恰逢中印建交70周年,举办“互译项目”研讨会和相关成果发布是中印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中印人文交流的最好见证。
“互译项目”中方主编、北京大学教授姜景奎说,该项目将增进中印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有助于实现中印民心相通相亲,共筑新时代东方文明复兴的美好愿景。
“互译项目”印方主编、尼赫鲁大学教授狄伯杰表示,通过文学作品翻译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双方文化、加强印中学者间的紧密联系,希望通过该项目带动印中两国在更广泛文化领域加强交流合作。
记者了解到,在中印双方共同努力下,“互译项目”目前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苏尔诗海》《印度与中国》等13册印度经典作品中文版已推向市场。与此同时,《论语》《看上去很美》等4部中国经典和当代文学作品印地语版也在印度市场成功发行。
第二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28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在第一报告厅开幕。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致开幕词。查明建副校长指出,本届论坛着重探讨外国文学研究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随后,中国社科院徐德林研究员宣读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陈众议研究员的贺信。陈会长祝贺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的成立。他亦指出,文学的触角一方面伸向浩渺的宇宙,另一方面走进不同个体和人群的内心,文学理应从自说自话突围,走向广阔无垠的世界,对国家、对人类有所贡献,而与此同时,“无用之用”依然会是文学的另一个面向。陈会长祝愿与会各位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本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是一次学术与思想的盛宴,共有14位知名学者作主旨发言。
2020年湖北省翻译协会年会暨第十届湖北省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将于1月18日举行
为了探讨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翻译行业产、学、研融合的新思路,推进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上的主动创新,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定于2020年1月18日在湖北武汉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2020年湖北省翻译协会年会暨湖北省第十届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与翻译产业的融合创新;(二)“后军运会”时期语言服务与翻译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届时将邀请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何恩培先生、江汉大学教务处处长周昕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熊兵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后邓军涛博士等做主旨发言。
会议期间的其它议程有:(1)颁发湖北省译协第十届优秀学术成果奖;(2)正式发布湖北省译协会员证;(3)翻译学科学术研究及教学经验交流;(4)讨论2020年湖北译协翻译活动。
联系人:
饶敏 15671624724;
邮箱jasmin.rao@transn.com
第二届研究生翻译技术学术会议将于3月21日召开
第二届研究生翻译技术学术会议将于2020年3月21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召开。会议的宗旨是:为翻译技术领域青年研究者提供分享研究成果的机会。会议主题为:翻译技术领域研究。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翻译技术教学、翻译工具比较与应用、特定翻译工具开发、机器翻译质量评估、翻译技术时代所需新技能、CAT工具,翻译记忆系统,本地化等。
全国第二届“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将于2020年3月27日-29日举行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常州工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二届‘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将于2020年3月27日至29日在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本次论坛主题为“译者行为本体及其应用研究”,论坛议题包括译者行为理论与译者行为理论研究、译者行为研究的方法论、译者行为本体及其应用(范围不限)、口译与笔译等领域译者行为对比、翻译史上译者行为实践专项研究以及相关研究。本次论坛将邀请知名专家、期刊主编和参会代表作主旨发言,欢迎翻译界广大同仁拨冗莅临会议,共同推动我国翻译和翻译研究事业的发展。
联系人:
马霞 18796987308
季传峰 13706116731
李夫平 18351216145
刘爱婷 13775077350
二语习得和多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国际专题研讨会将于2020年4月11日-12日召开
为进一步了解语言迁移领域国际前沿动态,探讨二语和多语中的语言迁移问题,继续推动我国的语言迁移研究,现定于2020年4月11日—12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宾馆举行“二语习得和多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国际专题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承办。研讨会将邀请语言迁移领域国际权威专家Terence Odlin、Roumyana Slabakova、Boping Yuan、Akira Murakami、Samantha Austen以及国内权威专家俞理明和蔡金亭教授做主题发言。大会还设有小组发言和圆桌研讨等,欢迎与会议议题相关的研究投稿发言,尤其是对语言迁移的理论探讨和原创性的实证研究。
会议议题包括:语音迁移、词汇迁移、句法迁移、语义迁移、概念迁移、语用迁移、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语言迁移与多语环境、与语言迁移相关的其他议题。
联系人:徐老师 15168802607
“跨学科视域下翻译与传播模式研究”国际研讨会将于4月11日-12日举行
“跨学科视域下翻译与传播模式研究”国际研讨会将于4月11日-1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
主旨发言及分论坛主题包括:
数字时代的传播研究:Web 2.0环境下口笔译跨学科研究;
实体和虚拟空间中的多语言社区研究:演变场景中的语言与身份认同的形成;
新型交互环境下视觉及文本传播的多模态分析;
语言与翻译政策:传统与非传统/新型机制;
新闻媒介与传播的多学科路径;
(包括口笔译活动在内的)媒介传播分析的认知研究。
联系人:胡老师、宋老师
联系电话:010-88817917
传真:010-88813007
第十二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将于2020年4月24日-25日举行
第十二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由博雅翻译沙龙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大会将继续秉承为学界和业界搭建交流平台、共商共计的一贯宗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商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方略,围绕翻译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翻译教育与翻译产业的结合、语言技术与翻译教育的融合、民族院校翻译教育、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新时期语言服务行业和语言服务市场、翻译实践教学案例分享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新时期翻译人才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主要议题包括:翻译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翻译教育与翻译产业的结合、语言技术与翻译教育的融合、民族院校翻译教育、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新时期语言服务行业和语言服务市场、翻译实践教学案例分享等。
联系人
陈老师:010-68938267
会务邮箱:ctpf2020@163.com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20年5月举行
为了促进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国家语言服务能力,汇聚学科交叉资源,推动我国语言服务学科建设,培养更高质量的语言服务人才,并对当前语言服务领域中的热点和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20年5月中旬于北京举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语言服务产业研究中心承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协办。
会议主题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提升国家语言服务能力”,主要议题包括:“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服务、国家治理与语言服务能力建设、语言服务理论研究、语言服务学科建设、涉外法律语言服务、语言服务教育模式研究、语言服务标准化与诚信建设、语言服务行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语言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与认证、语言服务企业投融资与资产管理、语言服务数据库建设与研究、语言服务技术创新与应用、语言服务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语言服务与对外话语传播、国际组织语言服务研究、翻译服务人才培养与评价、公示语翻译服务的标准与管理、各领域语言服务实践与研究等。
联系邮箱:wangjingrs@bisu.edu.cn
2020“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将于2020年5月举行
为加强粤港澳三地学生文化交流,促进校际学术沟通,推动港澳及华南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香港翻译学会及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拟于2020年5月联合举办“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活动内容包括“智汇之声”粤港澳青年破冰交流会、”全球观 家国情”系列主题讲座暨开幕式、第五届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论文评选大赛、第二届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翻译比赛、第六届全国英语创意写作大赛、粤港澳青年学子城市对话和学术沙龙七项活动。
中华翻译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将于5月16日-17日召开
为继承和发扬前辈学者的学术精神,促进青年翻译学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作者与期刊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青年学者与学术期刊的共同成长,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决定于5月16日-17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办“中华翻译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主办、《上海翻译》编辑部协办。
论坛主要议题包括:
1. 中国文学与文化典籍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
2. 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
3. 外国文学作品汉译研究
4. 中外翻译家研究
5. 中外翻译史研究
6. 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研究
7.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继承与发展研究
8. 中西翻译理论对比与创新研究
9. 数字人文与翻译研究
论坛邀请嘉宾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教授、《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教授、《中国翻译》主编杨平博士、《外语教学》执行主编王和平教授、《上海翻译》执行主编傅敬民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陈勇教授、《山东外语教学》主编王卓教授、《外语与翻译》主编范武邱教授、《中国文化研究》副主编段江丽教授、《翻译论坛》执行主编周领顺教授等。
联系人:
曲佳慧:13819105772 0571-88206063
联系邮箱:zjuzhyxg@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东五305
2020年第四届全国认知翻译学研讨会将于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举行
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我国认知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增进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讨交流,继2017年8月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1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三届研讨会后,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认知翻译学研讨会”将于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举行,同时会前将举办青年学者工作坊。
会议主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认知翻译学研究,主要议题包括:认知翻译理论构建研究、认知翻译过程研究、认知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认知翻译学的生态视角、认知翻译理论与对外话语建构、认知翻译与多模态研究、认知翻译与人工智能、认知翻译与神经科学、认知翻译与文化外译、认知翻译与翻译人才培养、认知翻译与语音加工研究等。
Part 2
翻译出版
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聚焦“一带一路”汉学与文化发展
1月7日,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正式成立并举办首届“一带一路”汉学与文化发展论坛,同时启动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
来自伊朗、蒙古、马来西亚、丹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30国近50名汉学家、近百名国内专家学者莅临参会。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马赫布·乌兹·扎曼,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文化参赞阿巴斯阿里·瓦法伊,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文化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丁伟,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赵海云,外交部中东欧事务特别代表、前驻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大使霍玉珍,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据悉,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汉学为研究基础和研究特色的科研基地,将致力于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整合“一带一路”的中国问题研究知识资源,设立完善的舆情监测、研判和分析机制,建立组网严密、反馈及时的知识信息采集和跟踪网路。目前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国家级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人才动态数据库已经联络沟通93个国家、63个语种的近5000汉学家,线上线下的沟通非常顺畅。
研究院将以非洲、拉美和中东地区作为研究基础,以俄罗斯等具有区域带动性的国家作为研究重点,以蒙古、尼泊尔、伊朗等中国周边国家作为首要研究对象,围绕国家文化外交战略,逐渐形成单点突破、由点及面、辐射全球的研究趋势,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与重点国家地区的有关机构在学术交流、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方面合作机制。
同时,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将拉动一带一路研究院,着力打造一流科研创新团队。通过中外联合培养青年高端人才、引进高层次汉学领军人才,使研究院成为国内重要的“一带一路”汉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平台和研究基地。
7日下午,来自不同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分组参加平行会议,就“一带一路”的汉学基础和文化格局、“一带一路”的汉学发展与文化融通、“一带一路”本地化智库建设与应用三个主题展开了领域内的深度发言与热烈讨论。
澳门大学粤语-普通话翻译系统已在实验室正式上线
澳门大学(以下简称“澳大”)机器翻译研究取得新突破——澳大“粤语普通话翻译系统”已正式上线。
据澳门特区政府官网1月6日援引澳大消息称,澳大团队在粤语和普通话的机器翻译上实现技术创新,能有效和准确翻译,大大提升了译文品质。此次上线的“粤语普通话翻译系统”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内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领域深度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消息称,该系统由澳大自然语言处理与中葡机器翻译实验室(NLP2CT)研发,因应“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需要,以及澳门经济文化的独特优势。目前,“粤语普通话翻译系统”已在实验室上线,同时NLP2CT也正在进一步开发粤语与葡语之间的口语翻译和同传系统,是继“在线中葡英辅助翻译平台”(UM-CAT)之后的创新突破。
据官方介绍,NLP2CT的跨学科团队曾凭“葡中机器翻译系统技术与应用”项目获澳门特区政府颁发澳门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人员更凭借在中葡机器翻译的丰富经验,开发出多套基于神经网络的英中机器翻译系统,于第13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主办的“英中机器翻译评测”大赛中夺得多个奖项。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简报 | 2019中华口译大赛全国总决赛举行、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报名开启...
简报 | 上海创设文学艺术翻译奖、外语能力等级量表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将开 ...
简报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金融翻译论坛举行、第七届全国英语演讲与写作教学学术研讨会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