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相伴·聆听心灵 | 随理查·施特劳斯的乐音,一览阿尔卑斯山的壮丽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2022-05-02


宅家无聊怎么办?

美好音乐来相伴!


▲阿尔卑斯山风景


浪漫派晚期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出生于德国南部以闲适安逸著称的慕尼黑,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毗邻阿尔卑斯山,广大的黑森驰名遐迩。一个受大自然抚育长大的孩子,对大地有着难以形容的孺慕之情。1908年,在施特劳斯事业已有所成就之时,他又回到家乡嘉尔米什,搬进了阿尔卑斯山麓别墅。伏案创作之际,一抬头就看到壮丽的山景,便在此间写下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理查·施特劳斯(1864~1949)

理查·施特劳斯是标题音乐和交响诗领域的大师,早在青年时代,他就以多部描摹逼真、叙事贴切的交响诗而声名大起,这位踌躇满志的俊才甚至夸口说:“我能用音乐画只汤勺让你看看!”


阿尔卑斯山地理位置

《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创作于1911年-1915年,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诗。热爱户外运动的理查·施特劳斯,年轻时曾亲身攀登过阿尔卑斯山。在《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中,他运用标题交响诗的形式将全曲分为22个不间断的段落:1.夜 2.日出 3.登山 4.进入森林 5.小河畔漫步 6.瀑布 7.幻象 8.鲜花盛开的平原 9.高原牧场 10.穿过灌木丛和矮树林中迷路 11.冰川 12.危险的瞬间 13.山巅 14.幻景 15.云雾迷漫 16.日薄西山 17.悲歌 18.暴风雨前的宁静 19.雷雨 20.日落 21.渐逝的曲调 22.夜。以细腻的音乐语言、音画手法将阿尔卑斯山一天24小时的风光变幻(从黄昏至次日的日落)刻画得惟妙惟肖。


▲《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山巅”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录制《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为了表现阿尔卑斯山的神奇险峻,理查·施特劳斯使用了一支巨大的“超级管弦乐队”,其中,舞台上的铜管组就有14个人,除了交响乐队中的常规乐器外,他还加入了一支黑克尔管、一支倍低音大管、四肢中音大号、四架钢琴、管风琴、以及许多特殊的打击乐器,如拟风器、雷鸣器、牧羊拟音器等。此外,还在后台加了12支圆号、两支小号、两支圆号。过去管风琴常用于体现上帝的神圣,这里施特劳斯选用管风琴来描绘大自然的伟力,因为他找到了新的哲学坐标,这就是大自然。


▲蒂勒曼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绎《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的主题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地铺陈开来,工笔描摹般精湛的音乐语言让听者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感,1915年在柏林首演后,当即得到了“电影音乐”的称号。那时距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不久,当时的人们并不会像今天推崇约翰·威廉姆斯那样看待电影音乐,因此这种评论褒贬难断。但理查·施特劳斯音乐中的画面感确是一种革新,更是他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热爱。


点击本期微信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收听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实况

“线上大剧院”系列内容,请戳👇

舞蹈相伴

中国古典舞芭蕾基础

音乐相伴

舒缓情绪的曲目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振奋人心的曲目;“爱”的旋律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贝多芬“春天”奏鸣曲

演出相伴

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阿依达、“弓弦盛宴”音乐会、金沙江畔玫瑰骑士军中女郎法斯塔夫泰伊思冰山上的来客弗莱明郎朗在巴黎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门德尔松交响曲音乐会

展览相伴:

安徽音乐戏曲文物展

艺术微课堂

吕思清的小提琴大师课

跟王亚彬学中国古典舞

孙颖迪解读“钢琴之王”李斯特
胡文阁讲梅派青衣之美


同舟共济,国家大剧院在行动👇

《团结就是力量》《为武汉加油》《致我的朋友们》

《天使的身影》《严冬必将过去,春天就在眼前》

《我们在一起》《姐妹兄弟》文案:雨暄编辑:高建



👇戳“阅读原文”,精彩演出开始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