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大家说声:对不起!【宁宇专栏-196】

2017-04-16 宁宇 科技杂谈

【摘要】上周文章发出之后,来自运营商、腾讯,以及工信部研究院的人都联系了我。三方的反应,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宁 宇


原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经理,现华为业务软件部专家


愿意和大家分享运营商的辉煌与没落,成功与失败,他用他的故事和分析诉说:运营商和你们想的不一样。


 最新文章

手机千万不要随意销号,否则你的隐私和财产可能荡然无存!

警惕信息时代的"经济危机"

信任才是最强的执行力

共享单车有了,可是路呢?

科技杂谈:keji_zatan长按二维码查看宁宇更多历史文章


我上周的专栏文章《手机千万不要随意销号,否则你的隐私和财产可能荡然无存!》,谈的是订购关系管理。


我当时说:当已经销户的手机号码重新放出去,如果原用户的订购关系没有清除干净,新用户就有可能用"找回密码"的功能,登录原来用户的互联网应用账号。


当时,我举的例子是微信。


文章发出之后,来自运营商、腾讯,以及工信部研究院的人都联系了我。


三方的反应,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运营商员工:文章提示得非常及时,这种事就是运营商在背黑锅


就像路上跑的集装箱货车,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如果没有得到开箱检查的授权,不打开货柜,怎么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运营商无权对短信内容进行检查,所以不了解用户在与这些互联网企业进行通信时,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客户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作为ID,在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应用一侧完成注册、绑定等操作,运营商虽然作为管道提供者,但对沟通内容确实不知情,所以自然也不清楚客户和哪些互联网应用有过订购、退订的行为。


因此,当客户在运营商侧进行销户的时候,对于清理这个号码在互联网应用侧的订购关系的问题,运营商既不知情也无授权,不可能代替用户去操作。


结论就是:这个事情运营商没有责任,如果出现问题,就是用户自己防范意识不足。


腾讯人士:微信已经解决了这个漏洞,希望向读者澄清


新办了手机好,提示已经注册过微信,怎么办?这个问题去年腾讯专门澄清过。


一种场景,是新用户要把号码绑在自己的微信上,这时要选择"不是我的账号,继续注册",或者拿入网时间证明,提交给微信进行人工处理。同样在这个场景中,如果绑卡时出现问题,也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后交人工处理。


另一种场景,是新用户尝试登陆老用户的账户,这就考验微信的业务设计和风控的能力了,能不能把便利性和安全性平衡好,能不能识别出登录者是李逵还是李鬼。微信想到并已实际使用的方式,是把终端作为用户身份确认的辅助判定工具。


正常用户在变更终端时,采用帐号密码来登录。


如果这个终端是第一次使用,就需要用户通过短信验证码二次检验。而如果用户的终端、登录时间和地点等与正常行为习惯出现严重偏差时,微信会触发保护机制,例如生物识别验证、扫码验证、或者社交验证(如辨认朋友头像和朋友辅助验证),利用微信朋友帮忙验证这个登录者的身份。


基于以上回应,我又问了那个换号的朋友。他承认,当时是看到可以登录到原微信的提示之后,以为可以登上去,但其实并没有尝试,自然也没有成功登上去过。


工信部研究院:正在尝试建立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共享机制


工信部研究院以前是比较纯粹的研究机构,如今正积极在市场中寻找发展空间。


此前,工信部研究院曾负责移动号码携带的中心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营。这个中心数据库是号码携带业务的关键,三家电信运营商通过这个平台传递号码携带的用户和业务信息,并且所有的号码携带数据,都以这个平台为准。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已经建成投产的跨电信运营商信息交互平台。


如今,这个平台有意愿扩展成为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运营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与交互的平台。


如果互联网运营企业把以手机号码注册的订购关系同步给这个平台,三家电信运营商也将自己用户销户离网的信息同步给这个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将离网信息告知相关互联网企业,帮助离网用户清理所有订购关系。


虽然将这个思路的落地,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但万一真实现了,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订购关系分散管理,用户离网订购关系清理不干净的问题。


对于工信部研究院来说,围绕这个需求的实现和运营,向各家收取一些费用也是合理的,或者借助这些数据信息开展运营也是可能的。这就是商机。


我的思考:出现了问题,想到的是责任,还是商机,还是如何解决


运营商有非常强烈的免责意识,这种思维模式是长期固化下来的,很难改变。看到用户销号时没有清理订购关系造成的风险,只是提醒用户做好自我保护;面对客户投诉或者媒体质疑时的辩解,也主要是强调运营商没有责任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运营商一直为找不到破局之道而苦恼,为越来越失去用户的信任而焦虑;与此同时却又时时高喊"我没有错",以为将问题和罪责统统推出去才是正解。


这其中的矛盾,简单地靠反思或者技术分析,很难体会到。


反观互联网思维的微信,在尽可能解决用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可以增强用户对业务的信任感,唯有如此才可能生存,才有持续发展的机会,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就可能硬生生闯出一条活路。


很多互联网的业务和企业,就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发展起来的。


从技术角度分析,腾讯在QQ时代积累了大量对抗网络黑产的经验,为了防止账号被盗,将终端作为验证辅助手段;同时凭借自身的业务优势建立真实社交验证模式,充分利用社交关系链和大数据来建立安全门槛,业务流程的设计思路也是花了很大心思的。


而工信部研究院的思路也很好:别人解决不好的问题,里面就蕴含机会;尤其对于通常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能做出解决方案,就是非常好的商机了——门槛高,竞争对手少嘛。


最后谈谈我自己。


上周的文中,谈及的销户时订购关系清理不干净,可能引发用户隐私泄露或者被他人登录,这个是没错的。但是道听途说,想当然地进行推论,以为重新启用的号码可以登到别人的微信上,没有自己去验证核实细节和事实,对于这个问题,我才是真正的犯错的人。


在这里,要真诚地对大家说一声:


对不起!


 近期热点文章

写给自己的第二封信:移动再见

刘立荣没有承认,但金立确实在发起战争

亚信转身:“浙江模式”能走多远?

MWC2017见证电信行业的自我迷失:集体焦虑加重

大数据的寒冬已至,谁将倒下,谁成巨人?

深度:掉进云计算大坑的运营商,还爬得出来吗?

“智能管道”梦碎,运营商何去何从?

科技杂谈:keji_zatan长按二维码关注科技杂谈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 “科技杂谈菁英会”。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2016年度T+自媒体睿见之星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一点资讯、互联网实验室,北京时间等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WeMedia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