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难耐是寂寞|大阅读No.284

2016-03-22 〔中〕韩小蕙 优才成长

你懂得什么是寂寞吗?——有一点儿懂。


你的心被寂寞之火灼伤过吗?——是的,伤了又复,复了又伤,永无休止。


有时候一整天接不到一个电话,心里便空落落的。尤其是心情忧郁的时候,便分外不堪忍受,有一种被人遗忘,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没装电话的时候,无牵无挂,仿佛也还过得挺好,自从家里响起第一声呼唤的铃声,它就成为家庭的血脉,不可须臾阻断了。无论公事、私事,大事、小事,有事、没事,一天不接上几个电话,就觉得缺少点什么。有时更深入梦,懵懵懂懂听到电话铃响,也倏地跳起身去“喂”,心里反倒觉得踏实,最怕的就是电话响了一声又不

再响,便痴痴地等待,若等不来,心里就不踏实……不单是我一个人,家里有电话的,十个有十个都是这种心态。有时听见他们说“我现在电话很少”,便心有灵犀一点通,能体味到他们的言外之意。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我曾细细琢磨过,却没想出个明白。按说古人交通闭塞,通讯困难,荒村绝路的,还能自持、自处;今人交通发达,电网密布,通话见面容易得很,反倒焦虑不安,寂寞难耐。如此看来,一代代最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只不过显示了人类物化征服的成功,于我们的精神危机丝毫无补,甚至越努力,越征服,人类的寂寞倾向越加严重。


那么,是否把电话拆掉,重新返璞归真,恢复古代的生活方式,就能好一些呢?回答是那更不行,古人有古人的镇静剂,今人有今人的新苦衷,问问电话拥有者们,你若把他们的电话拆除,谁不给你横眉立目那才怪!人,是最不能忍受寂寞的动物。


其实,电话的有无,还不过是身外之物,说起来微不足道,真正内心深处的寂寞,那滋味,即使十部电话整天在你耳边响个不停,那也难挨。记得到12岁头上,“文革”突起,父亲被斗,一夜之间,所有认识我的人都对我板起了脸,再没有人跟我说一句话,那孤独给我的伤害,至今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还令我胆寒,身在喧嚣的人海,却丧失与人说话的权利,好几回都令我想到死,死倒也罢了,小小生命没长成,本不足惜,真正悲哀的是从那时我便落下人际关系恐惧症,至今久治不愈。所以,在人类所有情感中,我始终认定,最难耐的就是寂寞,它们付出的代价绝对超过生命。它来的时候,人就仿佛被抛进一个无底的黑洞,任你怎么挣扎呼号,回答你的,只有狰狞的空阒。世界就这么突然地从你眼前消失了,你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




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人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分离的实体。分离意味着无依无靠,意味着不能主动把握世界——事物和他人,分离便成为严重焦虑的根源。”他又说:“人类在任何时代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怎样克服分离,怎样实现结合,怎样超越自身生活,并找回和谐。”人啊,什么时候能够悟出生的真谛?


还在大学读书时,各门课的先生们都讲过这么一句话;“要耐得住寂寞。”先生们的意思是叫我们踏实下心,老老实实地做学问,不要学蜻蜓点水,浮在表面上贪图虚华。当时我还涉世不深,对这句话缺乏感受,心想这还不容易么?及至工作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回头想起了老师们的金玉良言,不禁慨然,真正耐得住寂寞的人,万人能挑出一人耶?两人耶?


其实,一天子二侯爵……九儒十丐,在所有这些人之中,最难找回和谐的,还不是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就说作家们吧,人都不理他们了,他们也还能向手中的纸和笔倾诉情感的这份熬煎,旁的人就不行了。比如我所效身的新闻界,甚至已经走向反面,蔓延开一种职业病:有时三四个请柬在手,实在分身无术,心里却像烘了一只热水袋一样那么舒坦。世情就是这样,允许你自己不去出席,但不允许人家不邀请。谁也不高兴被人家淡忘,即使心里明白得很,人家根本不是冲着你×××,而是冲着你的职位。


说到职位,可是与寂寞抑或不寂寞大有关系。一次,我去找某官员采访。短短一小时之内,电话响了七、八次之多,弄得我不得不知趣地告退。过了一年光景,有一天突然接到这位官员的电话,山南海北跟我聊天,就像一阕无主题变奏曲,我的心里就起了疑惑,一打听,果然,这位官员已经退休了,一个人在家寂寞难挨,遂逐天按通讯录给人打电话。“他再打电话来,你别理他好了,反正他已经不工作了。”有人这样向我建议道,口吻里不无厌嫌之意。我的心里却打了个抖:官场就是这样无情吗?


这还是在正常情况下,若是遇到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官场寂寞具有了政治压力,那就更不堪忍受。“文革”那时不是人人都不理我吗?有次在宿舍大院里,趁周围没人,我跑去跟一位正遭劳改的“黑帮”说话。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医学专家,因“里通外国”和“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双料罪名被揪出,也是很长时间没有人理他了,同病相怜,他竟冲动地拉起我的手,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望着他那闪着奇异光彩的眼睛,我觉得自己非常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心绪。我的孩提时代从那时起即结束了。


在所有的寂寞当中,最难受的,就是这种政治上突然不受信任的失落。你也不清楚你有了什么“问题”,但你发现事事都不对劲了,这件工作不让你干,那个会议不让你参加,弄得你心里七上八下的,忖西忖西惶惶无所措手足,于是你发现世界在你面前变了,大部分人回避你惟恐不及,有时在人前,还能竞相干出损害你的事,以显示他们的“革命”。这时你的第一感觉是想逃回家,但愿再也别跟人来往。可是出不了三天,若连个电话都没有的话,你就又坐不住了,心里边没着没落的,最后竟忍不住拿起听筒,神经质地“喂”上几声。唉,难耐的寂寞,烦恼人生!




有人读到这里,会嗤之以鼻了:“你这不纯粹是自寻烦恼!说了半天,不就是文场、官场、人际场吗?‘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古人尚能旷达如此,今人为什么不可以学一学呢?”且慢!


就算你不在乎仕途经济的诱惑,也看穿了福禄寿喜的无聊人生,但你不能没有朋友吧?如果你冷寂到连知心话都无处倾诉的话,活着还有什么劲?我认识一位四十岁的单身女性,她平时性格开朗,交际广泛,几乎每天都有风度翩翩的男性伴着出入各大饭店,大家都以为她活得很满足,其实大谬。有一天她大恸失声:“我怎么会不知道,他们都不过是跟我玩玩而已,没有一个认真的。我也就图个一时的热闹罢了!”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是太多了。表面上朋友越多的人,生活得越是热闹的人,独处时的孤寂越是难熬,所以有人主张及时行乐,不要想,也不要期冀。倘能看透这一点,凡事不必较真,别人“游戏”你也“游戏”,倒也罢了,就怕你做不到,一不小心动了真格的,得,你算是陷进泥潭不能自拔了。情感的泥潭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你已经把你的忧乐、你的秘密、你的人生依赖全部都倒给了你的挚友,向他的心扉寄托了你全部的生活热望。可是有一天,你却突然发现,你永远也得不到期望的回报,你说,你心里还会是寥廓的海天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寂寞乃是与人生同在的阴影,谁也摆不脱它的纠缠。忍受寂寞是一种悲壮的美。


唉呀,我就实在替人类悲哀了!


虽然人类以自己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智慧,创造着我们这个越来越丰富的世界;虽然人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比如已把自己的寿命延长了数十年,可是在外化世界一天天被征服之际,人类自身的精神贫弱问题,却是一直也没有得到解决。说来这也是人类的悲哀,苦苦追寻数千年,却一直未能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甚至还有人预言:就是再过几百年,也未见得能够解决!这就好比原始人还未找到辉煌的火之前,终夜蛰伏在黑暗的山洞里摸索。这个漫长的征服精神的过程,比起人类征服物质的所有努力,更其严峻,更其深刻,也更其难解。


那引导人类精神跨入新纪元的火,在哪里呢?



选自《中国散文精品分类鉴赏辞典》,南京出版社1992年版



读而思

duersi


如果说,思想家以理性分析的方式来揭示“寂寞”的内涵,诗人以全部生命去穿透“寂寞”的深渊,那么,散文家便介于这二者之间。文章以追问寂寞的体验开头,通过一个电话的例子,一下子便将现代人不甘寂寞、难耐寂寞的心态和盘托出。接着,作者将这种心态由自我扩及到文学场、官场、人际场乃至整个人类,认为在人类所有的情感中,最难耐的就是寂寞,人们为它们付出的代价绝对超过了生命。最后,文章进入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形而上之思,忧心人类在征服了外化世界之后,该如何谋划自身的精神前景。文章通过对自我生命体验与心路历程的刻画,以诗意审美与哲理思辨相结合的方式,探幽发微,既烛照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又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辩证思考,从而弥漫出了一种世事沧桑的况味。




韩小蕙,当代知名作家、记者。作品以诚挚、投入的态度直面人生,真实地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世界、历史、社会和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她接触了大量的人和事,其中有些颇发人深省。她在此基础上所写的随笔,对此从不同角度作了精要的分析,并由此反映了近年来社会生活的种种细微变化,让人读来很有启发。





请加群互动




优才精英读者互动群二维码有效期:3月27日


扩展阅读(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阅读)

大城市与精神生活(德国)|大阅读No.282

杨绛: 写《围城》的钱钟书(有点长,但值得看完)|大阅读No.281

孩子的梦(瑞士)|大阅读No.280

有着天鹅绒般的手和鹰的眼的摄影家(法国)|大阅读No.279

扫烟囱的雅什(美国 · 小说)|大阅读No.278

马尔克斯作品中的40条经典语录|大阅读No.277

都德:磨坊主戈里叶的秘密(法国)|大阅读No.276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大阅读No.275

博弈论先驱:纳什的青少年时代(美国)|大阅读No.274

让罗素来告诉有点烦躁的你如何变得快乐:厌烦与刺激|大阅读No.273

二月二,龙抬头|大阅读No.272

亚里士多德论友谊|大阅读No.271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孩子绘本故事

检索延伸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