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阅读红楼梦时,我们在读什么?▍名师楼读书会第二十期《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回顾
当我们阅读红楼梦时,
我们在读什么?
一本经典文学的反复解读,
除去本身文学价值之外,
它究竟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切身的关系?
9月24日,名师楼读书会第二十期《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我们一起读《红楼梦》,逐字逐句地细读小说,解析一到十回的故事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写作手法、文章结构,阅读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从中阅读我们自己的一生。
视频:名师楼读书会第二十期《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花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55b5ljr2&width=500&height=375&auto=0
@珑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我从14岁的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它让我不断看到“自己”,同一个情节,在自己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读出不同的东西,就像有人可以把它当成治国理家的参考,有人也可以把它当做青春小说,诗人可以学习其中的诗词韵律,厨师还能找到超过百种的烹调手法。
在这本书中,蒋勋从美学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有着他自己风格的解读,他对于红楼梦美的瞬间着重阐释,服装怎么美、场景怎么美、季节怎么美、女性怎么美,他都有涉及,读起来感受和想象都在描绘那一个瞬间,仿佛自己也在经历着小说中美的点点滴滴,是个非常美好的体验。
蒋勋说,他是把红楼梦当做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他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可能这是他读罢三十多遍之后一种超脱,超脱《红楼梦》故事情节之外,将焦点关注在生命这件事情上,并引领大家去宽容去理解去珍惜书中人物,因为那些人物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哪个生命阶段就会成为书中的某个角色,有可能是黛玉,有可能是湘云,有可能是凤姐,也有可能是薛蟠或者贾瑞,就像林青霞,蒋勋老师对她着少女情怀如黛玉,嫁入邢府似宝钗的评价,而红楼梦的阅读,因此就成为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
我在读《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时,他最深的感受有两个:一是以细腻的眼去感受美好,二是以悲悯的心代入人物。
怎么个细腻呢?第三回里面王熙凤的出场,蒋勋把一些细节都说了出来,比如王熙凤的出场位置,证明了她地位的不同,把王熙凤的穿戴解释的非常详细,衣着服饰,首饰特点,璎珞是什么,项圈是什么,非常非常的细,在听或者在看的时候,脑子里面就会有一副非常完整的画面出现,特别能直观的感受,哎呀这真的特别美特别金灿灿和美好,凤辣子的形象一下就树立起来了。
而书中,每一回的评述里,蒋勋都在以悲悯之心代入人物。
像是第八回中宝玉看到黛玉不开心他就落寞,蒋勋的点评是:宝玉这个十三岁的男孩子,有一种奇怪的寂寞,而这种寂寞使他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快快乐乐的;麻烦的是,他要这个人快乐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不快乐了,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到最后,他夹在当中左右为难。这些字句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在心疼贾宝玉这个人物的,悲悯的人文气息传递出对红楼梦里这些现象的哲学思考。还有蒋勋谈到香菱这个角色,最感触的是他说香菱有命无运,然后做了命和运的类比。他说命就是开的轿车,运就是走的路,有命无运,就是开着好的轿车走烂路,这个比喻太形象。很多人,都是好的轿车,都是奔驰、宝马,却走得无比坎坷。也有很多人,不过是五菱宏光、奇瑞QQ,却在走笔直平整的路。人生际遇,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红楼梦》里,即使是不同境遇,被命运捉弄的人生,我们无法评价一定是喜欢,或者不喜欢。薛宝钗聪明大气,可宝玉偏偏不爱,探春精明公正,仍摆脱不了庶出的眼光。生命是一种“因”与“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
我们看红楼梦,其实,也是在看自己的生活,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确仍是耐人寻味。
《红楼梦》是一本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翻阅的书,不用特地从开头开始读,读累了就放在一边,不用到结尾才结束阅读,是一本人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书。
这几年因为几位大家的推荐,《红楼梦》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蒋勋是其中的一位,还有台湾的白先勇,以及周汝昌、刘心武。蒋勋更多的是从佛教的思想成住坏空、因果关系来读《红楼梦》;白先勇更多地从“情”这个角度去读红楼梦,他是说情不知所至,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往情深;刘心武更多地是介绍红楼梦里面的人,介绍十二金钗中各个人物的命运。
三年级的时候,当时父亲在当兵、母亲随军中,和爷爷奶奶一同住,没有太多的束缚,有一天翻起家中的书柜,里面有许多马列思修邓论的书籍,但随意就拿起了也在书柜中的红楼梦,印象特别深是人们出版社出的版本,当时的售价是三块四毛钱,共四册,从当时反复翻阅一二两册,被其中好看热闹的内容所吸引,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红楼梦。
我对红楼梦中生动的人物场景描写、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打动我的片段有两个:
一个是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探望时各自的表现。
“宝姐姐”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不但说明了宝钗光明正大探望的心思,同时特别希望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她和宝玉说“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这是宝钗很少有的情动的现象。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不禁就想了,自己挨打,却有这么多人为自己落泪,那自己即使天天挨打也没有关系了。
黛玉则不同,她“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地来了,没有搬出一堆正经的大道理来,也只是呜呜咽咽说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对于黛玉,宝玉并没有像对待外人一样客客气气,而是责怪她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又在暑气未消的时候跑来,虽是责怪的口吻,却字字句句展示出关心来。还安慰她说自己是装出来的没有那么疼。
黛玉探伤宝玉时,王熙凤也来了探望宝玉了,黛玉不想别人知道她在便匆忙先离去,宝玉便让晴雯速速给黛玉送去两块旧手帕去,晴雯不懂送两块旧手帕的深意,但黛玉收到时,立刻就明白了宝玉的意思。
旧手帕有什么意义呢?主要由三重意义:
一是“旧帕”者,“就怕”也。就怕你伤心,就怕你落泪,哭坏了身子,你要懂我的心啊;
第二重意思有着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之喻,送的是旧帕子,却不以新相赠,一来是,旧帕子日子久些;二来是,跟自己也近些,那些新的,不过还是些个物件,距离也远,家常的旧手帕带着自己的体温,只有中意的人才可以给的;
第三重意思和冯梦龙选辑的《山歌》卷十里有首《素帕》这首诗有关,“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请君翻覆仔细看,横也丝来竖也丝。”当时的帕子都是丝做的,所以可解释为: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又因为是旧的帕子,“旧”同“就”,意思就是相思。
看到手帕,黛玉就懂了宝玉对她的心。
还有一个特别打动我的情节是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宝玉对晴雯的情谊。
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宝玉把一切人稳住,独自偷偷出后角门去看望她,给她倒了一碗茶,晴雯将左手上两根三寸长的指甲咬下,和贴身旧袄儿给宝玉珍藏,指甲上还有金凤花染得通红的痕迹,之后就离世了。
晴雯当时受了风寒,正在养病,突然从病床上被拉起来,头发衣衫来不及整理,立刻被王夫人看到,认定她就是勾引儿子不学好的“狐媚子”,不容分说,晴雯被撵出了贾府,哀怨凄惨,病死在家里。
晴雯咬下指甲赠与宝玉,她的“心比天高”,她生命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都呼之欲出了,她高傲,她我行我素,不跟世俗妥协,是极有个性的少女。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痴读《红楼梦》,慢解其中味。反复读《红楼梦》这么多年以来,印象最深的是三点:
一是书内容的丰富,取材范围之广,描写人物之多,实在是包罗万象,无人能出其右。
二是尤其惊叹于书中人物描写个个成功,这一项是《红楼梦》的成就之一。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实在是优美成熟,彷佛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跃然纸上,对于人物塑造的成功,更是不在话下。
三是作者将语言功能发挥极至,同时运用对话内容来烘托人物的性格,藉着语言将感情描写、尖酸刻薄、口蜜腹剑、试探虚实、收揽人心、表现得栩栩如生。
《红楼梦》的文字善于腾挪跌宕、波澜起伏,看完此书,就等于尝遍人生百态。这本书像社会真实的缩影版,不但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如此,在许多局部描写中也处处表现出这种特色来。
比如宝黛初相见的情节, 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舅甥的暗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
结果,曹雪芹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而这里的虚见又和前后必须要有的实见相互配合,使文章的气势显得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花絮
读书会中,书友@文君能有几多愁因读到书中描写得宝玉“抓周”的情节,贾政对宝玉什么都不抓,专挑女人用的脂粉钗环来玩的反应,以及宝玉在成长过程中与父亲的对抗,有感而发,和大家分享了“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的内容,以延伸思考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
主办单位
福建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名师楼
特别感谢本期志愿者
嘉宾主持 @林薇
分享者 @珑@至简@文君能有几多愁
文字整理 @EmonChen
想要加入名师楼读书会吗?
我们不仅每月定期举办读书会
还经常举办各种美育公开课
沙龙和派对哦
请打开朋友圈添加微信号
mingshilou-tree为好友进群
我们的招呼语是“四时读书”
期待你的加入
往期读书会回顾:
第十五期 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十三期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第五期 蒋勋《生活十讲》
整理:名师楼编辑部
名师楼是多元的文化艺术场域,集合了美好的希望与乐趣,我们通过传家课堂、创想课堂、少年人文研习、沙龙、读书会、国际游学等展现和诠释传统文化、应用艺术与生活美学。这里是一个提供由心灵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心,一个汇集学术交流、设计创意的跨界交流平台。
合作 | 投稿 | 发布 请留言
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