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新手幼教教研员的专业成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专业信息...
幼教教研员
“教研员”是我国特有的一个职位,特指省、市、区三级教学研究机构中从事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研究的专业人员。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专业群体,教研员既有别于一线教师,又不同于教育理论专家,他们更像是架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承担各学段各学科的“研究、引领、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本研究通过对自己从高校教师转岗为幼教教研员后的专业成长经历进行反省,进而归纳出促进新手幼教教研员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以期对新手幼教教研员有所裨益。
新手幼教教研员专业成长策略
增强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促进自主发展
★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责任意识
教研员的岗位职责和角色担当相对教师来说较为复杂。教研员既需要解读理论,又需要亲手实践;既需要对行政领导负责,又需要服务基层。
因此,新手幼教教研员必须尽快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社会角色,在努力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领略到从业的乐趣和精神的满足;在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的同时增强责任意识,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坚持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教研员在促进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展现出引领和表率作用。教研员也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强化自己的专业发展认知基础,不仅要善于从书本上获取学科性知识,还要善于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性知识,更要善于向同事、同行、领导学习策略性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把握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发展动向,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获得专业的自主发展。
★坚持自我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发现教师自身。反思是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催化剂。通过反思,新手幼教教研员不但可对职业的内在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为自己的教研实践寻求到更富有引导意味的价值力量;而且能对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批判和重构,审思自己的教研方法和行为是否合理,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价值或理论依据是什么,寻找如何改进活动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的策略。
正是通过这样的反思,新手幼教教研员才有可能实现对自身行为的深入解读,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超越自我。
完善外部激励机制,保障专业成长
★建构培训体系,促进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是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现,它直接关系到所在区域教师的教学、教研和反思能力的形成。不同的专业背景会导致其专业素养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
因此,需依据教研员的专业要求,对新手幼教教研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前期调查,并结合其专业背景和基础,建构发展性培训体系,以有效提升新手教研员的专业素养。
★组建合作团队,携手共同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组织,只有参与到各种专业组织之中,与各类教师群体合作、对话,并开展相互间的学习、激励,教育教学经验的彼此分享,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各级领导应努力为新手幼教教研员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在选拔和任用新手幼教教研员时应明确其职责,了解并发挥其专业专长,在工作过程中为其提供支持与保障。
上级教研部门还应该关注下级教研部门教研员的“合作发展”问题,通过分片联动等方法组建学习、研究、实践等合作团队,发挥团队浸润发展作用,最大限度地分享教研成果,避免重复开展同质性研究,促进区域内各级教研员的互动交流、联动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区域内幼教教研员尤其是新手幼教教研员的专业水平。
★开展职业规划,促进专业自觉
教研员的职业规划是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所做的有目的、有系统的设计与安排,但在实现过程中会受组织、家庭、社会、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新手幼教教研员的职业规划需要得到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重视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认识到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是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各级教研部门领导应根据教研员的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特点,建立科学的教研员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机制。
同时,还可根据教研员专业要求完善教研员的评价机制,以促进教研员自我管理和专业自觉水平的提高,激发其职业发展的潜能,从而促使其努力实现职业规划的终极目标。
配图/网络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