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边个“话事”?顶尖大咖这么说……丨微课笔记来了
有约君说
漫漫控糖路上,糖尿病患者时常产生以下困惑:
得了糖尿病,制定治疗方案时该听谁的话?
糖友的“降糖心得”、“治疗方案”,对自己有没有参考价值?
如果觉得“血糖控制不理想”,应该多找几家医院去看吗?
血糖应该一天测几次?
胰岛素什么时候用?……
对这些疑惑,我国糖尿病治疗权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翁建平教授和2型糖尿病专家许雯副教授,近日应邀主讲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糖尿病圆桌会时,一一作出解答。
Q&A
Q:治疗糖尿病,谁的话语权“大”?
A:医患协同,别盲目“穿别人的鞋”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得了病后往往会有一种疑惑:作为一种自主控制的慢性病,在治疗中到底是“自己说了算”还是“医生说了算”?在翁建平看来,治疗糖尿病中所谓的“话语权”应该是专科医生与患者二者协同。
“在掌握糖尿病治疗,糖友首先要做的必要前提是找对‘对象’,而这个对象就是医生,如果在治疗疾病中,少了这种‘找对人沟通’的过程是不行的。”
翁建平表示,在找对医生后,必须把自己的情况介绍清楚,然后让医生来做相应的问诊和检查来判断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患者要告诉医生自己怎么发现糖尿病、血糖高到什么程度、日常生活习惯甚至是有无家族史等,然后医生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肝肾功能、胰岛功能情况等,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过程不是单纯意味着‘糖尿病治疗交给谁来做决定’,而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应对的问题。”
但是,很多患者在诊断为糖尿病后,他们都会“习惯性”地跟自己同样得病的糖友进行对比,看看他们如何治疗,而更有甚者则是直接“跟风”用药。在翁建平看来,这是糖友“放弃了自己的治疗决定权与话语权”。
“糖尿病作为一种个体化的疾病,医生治疗方案都是‘量身订制’的,例如有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做到了‘管住嘴、迈开腿’,但是他们有可能血糖控制不好,这里面可能有患者自身原因,而医生的治疗方案,是针对其血糖控制不佳的病因制订的,糖友盲目‘跟风’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翁建平提醒,盲目地跟从别人的治疗方案不但对血糖控制不利,还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以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二甲双胍”为例,很多患者一得了2型糖尿病,就会在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前去盲目吃药,但其实这种药物对于有眼底出血、肾损伤或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适合用的,若盲目使用有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
“总之,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在结合患者提供的信息和检查后,会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只要患者按着去做,一般都错不了。”翁建平说。
Q:每天血糖监测应该几次好?
A:不能等到“有症状”才测
在控制糖尿病的过程中,日常的血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是有的糖友有可能一天会测好多次血糖,有的糖友则等到”有症状“才测,那么血糖应该要怎么测才对呢?
许雯表示,在日常血糖监测方面,“一次不测”和“有症状才测”是糖友必须避免的“雷区”。但是具体一天要测几次,需要针对不同病程和治疗方式来决定。“通过饮食运动控制为主的、用药物的以及打胰岛素的糖友,监测方案都不一样的”,医生应该给糖友相应的指导。
不过许雯也介绍,很多糖友在复诊时,往往直接要求开药,而没有提供具体的血糖监测结果,“有时候问他们甚至是没有测”,这种“只开药不说血糖控制”的方式,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就没有办法判断用药后血糖控制的具体情况,“尤其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血糖监测数据,你连跟医生谈治疗方案的依据都没有”。
Q:胰岛素应该什么时候用?
A:时机可向前推
许雯介绍,1型糖尿病患者,要终身使用胰岛素;而对于2型糖尿病,过去认为胰岛素是控制疾病的“最后王牌”,如今研究发现,胰岛素加入糖尿病治疗的时机,可以更加积极地“往前推”。
包括翁建平教授牵头领衔的“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在内的多项研究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立刻在两周到三个月时间内使用胰岛素治疗,整体状态就可以得到改善,其中有50%的糖友可以在一年之内什么药物都不用,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胰岛素也有副作用。许雯提醒,使用胰岛素,首先要警惕低血糖风险,其次是某些患者在大量使用胰岛素后,体重有可能增加。何时使用胰岛素,要以医生的评估方案和患者病情为准,“在这方面医生的话语权应该更大”。
有糖友提问,某些胰岛素后面标注“30”或“50”,代表什么意思?许雯解释,这些数字是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在这些预混胰岛素中的具体比例,“针对不同患者,用的种类也不一样”。
Q:糖尿病治疗目前有哪些新进展?
A:1型“糖妹妹”也能当妈妈
翁建平表示,2015年在国家卫计委大力支持下,由他牵头进行了一项“1型糖尿病疾病管理和控制与妊娠结局关系”的项目,“通俗来说,就是让‘1型糖尿病患者圆了当妈妈的梦’”。该项目在全国11家医院开展,广州地区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项目启动近两年时间内,已经有近200名1型糖尿病育龄期女性,成功孕育分娩了健康宝宝。
“1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仅占3%,它给患者造成了很多困难:除了疾病控制外,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社会接纳以及生活方面也是障碍多多。1型糖友群体是更需要关爱和帮助的。”翁建平表示,发起这个研究项目是希望告诉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社会大众,只要病情控制得当,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在2型糖尿病方面,许雯表示,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2型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有关联。近期,国内外有多种新药已经或准备上市,“这意味着,医生和患者将有更多的治疗选择”。在翁建平教授牵头进行的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4期临床研究中,对超500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若超过7%以上时,及时采用二种及三种口服降糖药物,可有效控制血糖, 避免患者长期暴露于不必要的高血糖状态。
Q:患者应该频繁换主治医生吗?
A:不建议
部分糖友对自己治疗效果不满意,往往会有“货比三家”的心理,会换一家医院,听其他医生怎么说。个别网友甚至会频繁更换主治医生。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连贯性,翁建平表示,并不建议糖友频繁更换自己的主治医生。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这种急切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可能认为“专家出的方案解决不了问题”,希望能找一个经验更丰富的医生来看。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会尊重前一位医生的判断,再结合患者目前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如果病情复杂,我会请患者再跟着我治疗一段时间,等他病情稳定后,再建议他转回前一位医生那边进行治疗。”
翁建平强调,绝大多数糖尿病专科的医生都能为糖友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首先,专科医生对于糖尿病已经理解得较为透彻,是可以解决大部分糖友遇到的控病问题。其次,糖尿病并不是那种“短时间需要多次复诊”的疾病。不少糖友可以一到三个月去看一次医生,医生再依据糖友血糖控制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糖友平时依据治疗方案行事,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医学指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翁建平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专家许雯副教授
文 / 信息时报记者贝贝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编辑/吴婉虹
图@视觉中国
了解近期热点文章
不在孩子面前抽烟,就能让他避开二手烟?还有三手烟呢!|戒烟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心脏病没得防?中医教你如何养心 | 满满干货的名医大讲堂笔记来了
除了打破水银温度计,原来日常生活中还有这些地方可能接触汞毒……
儿童哮喘多久不发作才算控制住了?关于儿童哮喘,你可能想知道这些问题
回复以下关键词
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
| 吃货营养课堂 | 粥 | 补钙 | 补血 | 春季养生 |
| 养生 | 膏方 | 药膳 | 药材 | 食疗 | 八段锦 | 天炙 |
| 颈椎病 | 食肉菌 | 淋巴瘤 | 口腔溃疡 |
| 常用药 | 体检 | 男科 | 产检 | 分娩服务地图 |
| 感冒 | 胃炎 | 中风 | 痛风 | 白血病 | 膝关节 |
| 血压高 | 胃癌 | 肠癌 | 乳腺癌 | 肿瘤 | 斑 |
| 二孩 | 坐月 | 产后运动 | 产后恢复 | 多囊卵巢 | 母乳 |
| 多动症 | 手足口病 | 宫颈癌疫苗 |
| 瑜伽 | 运动医学 | 更年期 | 老年痴呆 | 求医指引 |
| 名医大讲堂 | 备孕 | 急救 | 辅助生殖 |
[ 近期热点活动 ] 感动瞬间 | 最美笑容 |
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