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微课笔记|还在这样煮粥喂孩子?这是在坑孩子
有约君说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广州日报健康有约之儿童健康微课直播系列正式上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副院长)龚四堂主任医师、消化科副主任杨敏主任医师,给“健康有约”粉丝家的宝宝们,送上了一份健康大礼。
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每一项都牵动着家长的心,而每一项都与消化系统相关。因此本场以儿童消化为主题的微课也反响火爆,单是课前就收集到上百条提问,主要围绕宝宝便秘、腹泻、过敏、乳糖不耐受等话题。专家们也为家长指出了在儿童喂养、消化方面的“坑”。在继续往下阅读笔记之前,有约君先和大家分享一句龚四堂副院长在讲座中的“金句”(敲黑板,这一要点本文中会多次出现)——
家长看孩子好不好,除了关注吃和拉,还要看身高体重长得好不好。长得好,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长得不好,很多问题都是问题。
儿童消化几大坑
粑粑的纠结
杨敏介绍,小婴儿的大便性状有各种各样的。新生儿每天有七八次墨绿色的胎便,到过渡期是绿色或者稀薄、有奶块的,再慢慢形成均匀的糊状便、成型便。大便次数从月子里一天四到八次,慢慢减少到一到三次。“大便颜色问题和饮食、肠道菌群、肠道平衡有关系,所以家长不用苛求金黄色大便。还有的小婴儿大便次数多,但每次量不一样多。实际上,如果孩子能吃、能睡、能长,大便问题不用太担心。”
另外很多家长喜欢自己给自己孩子下诊断,几天便便不畅,就说孩子“便秘”。龚四堂说:“严格按照诊断标准来说,大部分孩子都不是便秘。至于持续四周以上、每周大便少于等于两次、排出的大便很干硬,同时符合以上标准的,才是便秘。”
那么,怎么样的大便才是异常?和之前的比较,次数改变,性状改变,成条变成水样便,有脓、血,伴有发热、肚子疼,需要请医生评判。柏油样的黑色糊状大便,就要关注是否消化道出血。
2
白粥的执念
龚四堂发现,不少家庭在给孩子添加辅食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煲骨头汤后骨头汤煲粥。“这没用的,实际上,营养根本没到汤里,蛋白质都是在肉里面。可以把粥熬好,把肉绞碎,拌在粥里面,让孩子一起吃下去。”
杨敏则发现,有的孩子腹泻后就什么食物都停了,只吃白粥,不吃奶、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这是不应该的。腹泻时只要食物做得软、烂一些,母乳孩子应该继续母乳喂养,这样才能保证营养供应,同时注意补充水分。病毒性腹泻不需要用抗生素。
3
偏食的迷思
“家长一定要有概念:孩子吃的东西,能够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长得好就可以了。每个人有口味、习惯,孩子不一定是偏食,只是没有吃家长希望他吃的东西。”龚四堂表示。
4
幽门螺杆菌恐慌
龚四堂表示,现在大家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提高了,一抽血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家长就担心孩子的肠胃症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甚至担心以后引起胃癌。“但这个担心不必要。国内不同地区有10%~40%多的人都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很好的方法可以治疗。”
你说孩子“便秘” 他就真的是便秘了?
龚四堂为家长们总结了儿童消化道的几种常见情况。
对于3岁以下的小宝宝来说,消化道最容易出的状况就是腹泻,引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食物不耐受、感染、气候变化,以及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还有部分是大便拉不出来,也就是很多家长所说的‘便秘’。但严格按照诊断标准来说,大部分孩子都不是便秘。至于持续四周以上、每周大便少于等于两次、排出的大便很干硬,同时符合以上标准的,才是便秘。”
第三大类问题,是“孩子不好好吃饭”,和医生交流后往往都可以得到很好解决。
第四大类是由于食物不耐受、过敏引起的大便性状改变、腹痛等。
还有一些特殊疾病,腹痛宝宝中有部分是由于胃溃疡、慢性胃炎的。
另外,小宝宝呕奶等,也是常见的。
小宝宝不会表达不适,家长如何判断消化系统是否出问题?“观察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呕吐。看大便有无异常。哭声改变、晚上到点不入睡等,也可能是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家长可以用手摸一摸腹部胀不胀。腹泻两三天或者腹胀明显,要及时到医院来看。”
对于3岁以上孩子,除了腹泻、便秘外,还有最常见的是不明原因的腹痛。“如果一吃饭就叫肚子痛,一定要找专业医生看是否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异常。龚四堂举例,一个10岁的小女孩只是因为觉得自己稍微有些胖,吃东西会呕出来。“心理原因引起的还可能出现腹痛、打嗝、嗳气。如果晚上睡觉没问题,只有白天发作,大多数是行为问题。但是还是要找专业医生判断。”
早餐后蹲厕所 训练孩子排便
有家长提问,自己孩子两个月大出现“便秘”。龚四堂介绍,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大便拉不出来有很多原因,有功能性的原因和器质性原因。“首先要排除先天性巨结肠,排除后,两个月大的宝宝,考虑是非功能性粪便潴留。一是因为母乳少渣,二是因为不会排便。还有很少部分是牛奶蛋白过敏(大部分牛奶蛋白过敏的表现是腹泻),专科医生很容易判断。没有器质性问题,判断吃得好长得好,没有腹痛腹胀,不需要太过分管他。”
杨敏表示,假如孩子只是排便费力,但排便不干硬,不符合便秘的诊断标准,不是便秘。如果孩子平时胃口不好,可以考虑是不是食物摄入不足,产生的大便不够多。
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造成大便干硬,导致孩子每次排便时都有疼痛感,孩子可能会有恐惧排便,不敢去拉,造成积聚的大便越来越硬,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在肛门直肠部分大便干硬,建议用开塞露排出干便,用温水泡屁股,增加血液循环。饮食调理,如果一粒一粒的‘羊屎’状大便,往往是纤维素不足,家长可以自己打一些苹果汁、雪梨汁给孩子饮用,并且要保证水分摄入。也可以用些乳果糖,减轻排便恐惧。”
做好排便训练,一两天排便一次可以避免硬便。“餐后半小时或者早上起来蹲5~10分钟厕所,鼓励他排便,排出来了给一点奖励。没有排出来也不要训斥。”
食物过敏:大胆尝试、小心观察!
在我们的微课粉丝群里,很多家长留言提问关于宝宝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的问题。杨敏介绍,小婴儿常遇到牛奶过敏,吃了牛奶或者妈妈吃了牛奶和奶制品后过奶给小宝宝引起过敏,“越发达地区过敏发生率越高,和广泛运用消毒剂、抗生素引起环境因素有关。这跟爸爸妈妈过敏体质也有关系。消化道粘膜屏障后受损伤了,食物抗原穿过粘膜进入体内,也可以引起过敏。肠道菌群失调,也有关系。”
她介绍,过敏可以表现在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表现在消化道,对小婴儿来说,表现为反复呕奶甚至呕血丝、嗳气、哭闹难安慰、厌食、清醒时候不爱吃。对大孩子来说,也有拒食的表现。除此以外还可能有腹泻、大便有血丝,少部分孩子有便秘、肛周红肿。
过敏表现在皮肤上,会有湿疹、口唇肿痛痕痒;表现在呼吸系统,可能会喷嚏、鼻塞等。除此以外,过敏孩子还可能表现为身高体重不足、贫血等。
家有过敏孩子该怎么办呢?杨敏建议:大胆尝试、小心观察!她介绍,对于轻中度食物过敏的孩子,确定食物过敏后,首先回避引起过敏的食物。小婴儿牛奶过敏,可以用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有的妈妈疑惑:是否一致要用替代奶粉?其实,经过饮食回避、症状缓解后6个月左右,可以给少量牛奶,诱导免疫耐受。饮食丰富后,免疫耐受能力也会加强。牛奶过敏的孩子,到了1岁左右有50%可以耐受牛奶,到3岁有80%可以耐受。”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怀疑蛋白过敏,首先让妈妈回避可能引起过敏的饮食,回避一段时间后可以再慢慢一样一样地加回来。
母乳喂养没必要添加益生菌
查到乳糖不耐受,是不是就要用药、不吃奶呢?杨敏强调,只要能吃能睡能长就不用担心。
她介绍,有部分乳糖不耐受的孩子会在晚上睡得不好,因为肚子胀气、不舒服,可以考虑给孩子添加乳糖酶,如果真正是乳糖不耐受导致的晚上睡不安宁,是可以改善的。如果是母乳的妈妈,乳糖酶加15毫升母乳,妈妈先亲喂,然后再喂添加了乳糖酶的母乳。有母乳妈妈问到自己是否需要忌口,杨敏表示,如果孩子单纯是乳糖不耐受问题,无论妈妈吃什么,母乳里面都含有乳糖,和是否忌口没有关系。
她还指出,母乳喂养的孩子不大主张添加益生菌,因为没有必要。
孩子吃饭做“加法”
龚四堂介绍,1岁以内孩子,以奶制品为主,最好是母乳,4~6个月要添加固体食物。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添加辅食之初,3~4天加一种新品种。有肠胃问题的孩子则1周加一种。新加食物最好要上午加,有利于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1岁以上的孩子,建议和家人同时吃饭。家人要牺牲本身自己的饮食习惯,回避重口味食物,养成孩子良好的进食行为。三餐主食加三餐奶,一天五六餐就基本可以保障营养。“记得,孩子吃饭做加法。不要一碗饭喂一两小时,非把一碗饭喂完不可。这顿饭吃半小时吃不完,就撤了,过半小时、一小时再加些面包、牛奶,把吃得不够的量补充上去。”
除了吃以外,父母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晚上玩到10点都不睡觉,八九点钟就应该让孩子入睡。
父母应该为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活动,“我认为让1岁孩子背唐诗,对孩子没什么帮助,只是帮家长挣面子。”
同时,在家中和外出,都要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黎蘅 通讯员易灵敏、周密
图@视觉中国
编辑/何家
了解近期热点文章
考前紧张失眠胃口差?康复+脾胃专家教你几招搞定“考试综合征”
哼!我家孩子才不是“小不点”| 附0~16岁儿童青少年身高表,快来比对!
不在孩子面前抽烟,就能让他避开二手烟?还有三手烟呢!|戒烟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心脏病没得防?中医教你如何养心 | 满满干货的名医大讲堂笔记来了
除了打破水银温度计,原来日常生活中还有这些地方可能接触汞毒……
回复以下关键词
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
| 吃货营养课堂 | 粥 | 补钙 | 补血 | 春季养生 |
| 养生 | 膏方 | 药膳 | 药材 | 食疗 | 八段锦 | 天炙 |
| 颈椎病 | 食肉菌 | 淋巴瘤 | 口腔溃疡 |
| 常用药 | 体检 | 男科 | 产检 | 分娩服务地图 |
| 感冒 | 胃炎 | 中风 | 痛风 | 白血病 | 膝关节 |
| 血压高 | 胃癌 | 肠癌 | 乳腺癌 | 肿瘤 | 斑 |
| 二孩 | 坐月 | 产后运动 | 产后恢复 | 多囊卵巢 | 母乳 |
| 多动症 | 手足口病 | 宫颈癌疫苗 |
| 瑜伽 | 运动医学 | 更年期 | 老年痴呆 | 求医指引 |
| 名医大讲堂 | 备孕 | 急救 | 辅助生殖 |
[ 近期热点活动 ] 感动瞬间 | 最美笑容 |
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