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非遗⑯:鱼露蟹汁,千锤百捣凝成鲜,别有风味渔家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西新闻网 Author 广西云非遗团队
编者按
川渝油碟、云贵蘸水、北系麻酱……一碟小小的蘸料,也可洞见我国各地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饮食文化。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广西临海地区的饮食,总逃不过一个“鲜”字打头。既就地取材于丰盛的海产,又不会盖过食材本身的鲜香,清淡而提鲜的酱油、海鲜汁,自然而然成为北部湾居民的碟中蘸料。
本期,我们将走进北部湾沿海地区,探寻北海沙蟹汁制作技艺和东兴京族鱼露制作技艺,尝味独具渔家特色的海鲜蘸料。
锤捣之间 蟹香满溢
北海沙蟹汁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名录
批次:第七批
地域:广西 · 北海
北海沙蟹汁是广西北海独有的特色蘸料,该项技艺主要分布于北海沿海村镇,是以寄居在浅滩上的沙蟹为主要原料,通过捕捉沙蟹,反复清洗干净,摘除内脏,用木棒捣碎蟹身,加上盐、白酒、辣椒姜蒜等配料,装罐密封腌制而成。2018年,北海沙蟹汁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夜色渐浓,潮汐退去。浅滩上,以遗留在泥沙中丰富的浮游生物、藻类等为食的沙蟹们纷纷从洞穴钻出,密密麻麻,像大军行进般疯狂觅食。它们,便是制作沙蟹汁的主要原料。
沙蟹成群在沙滩上觅食。胡兆双 摄
北部湾的潮汐时间较东部沿海不同,而捉沙蟹的最佳时机是赶在退潮后,沙蟹成群出来觅食之时。捉沙蟹无需太多工具与技巧,一人一桶,足够敏捷即可。
铁山港区营盘镇沿海风貌。胡兆双 摄
当地渔民用“眼子”来计量潮汐。“一眼子就18点去捉,21点回来;二眼子19点去,22点回……以此类推,七眼子就凌晨3点左右回。”
周君翠在制作沙蟹汁。胡兆双 摄 黄静(实习) 制
为捕捉到最鲜活的沙蟹,保证制作口感,北海沙蟹汁制作技艺传承人周君翠对每一次潮汐时间都密切把握,按照潮涨潮退的规律进行沙蟹汁加工制作。
周君翠与工人们在退潮后的浅滩上捡沙蟹。林宝利 摄 甘艳霞 制
“回来就要开工,不然沙蟹容易死掉,这样就不新鲜了。”周君翠介绍道。“新鲜”二字,贯穿着沙蟹汁制作的方方面面。
用干净的海水初步清洗沙蟹。林宝利 摄
沙蟹捕捉回来后,需立即放至盛着干净海水的容器中,用手清洗,并多次换水,目的是彻底清洗,去除蟹身的泥沙污垢。
反复换水清洗沙蟹。甘艳霞 摄
沙蟹清洗后沥干片刻,将沙蟹腹底的脐盖除掉,挤出腹中内脏,仔细洗掉体内污物,完成清洗。
仔细处理沙蟹。甘艳霞 摄
随后,将处理好的沙蟹放至干净且干燥的瓦罐中,用木棒捣碎蟹身。其间依次放入备好的姜片、蒜头、白酒及辣椒碎,捣碎至泥状并持续搅拌出香味。
捣碎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盐。甘艳霞 摄
捣好的沙蟹需尽快舀到封装罐中,进行密封、封坛,存放在阴凉通风处,等待沙蟹与食材间的自然发酵。
将捣碎的沙蟹放入容器内。甘艳霞 摄
发酵期一般在7-8天左右,届时即可取出食用。存放一个月左右的沙蟹汁味道会更为鲜香醇厚。
装入制作好的沙蟹,瓦罐需进行密封保存。胡兆双 摄 黄静(实习) 制
沙蟹汁的原料普通常见,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发酵工艺却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发酵不好会导致前面的工艺全部作废,产生很重的腥味,甚至腐坏。”周君翠说道。
封坛后的沙蟹汁。甘艳霞 摄
经发酵期满后,开盖。闻得蟹鲜味十足,器中汁水色泽如琥珀般澄清,食用起来口感舒畅且鲜味醇醇,才是地道的沙蟹汁。
周君翠将沙蟹汁加入食材中。甘艳霞 摄
“万物皆可蘸”,咸鲜浓香的沙蟹汁与任何一种食物都能碰撞出1+1>2的丰富口感。
但关于沙蟹汁的最好伴侣,北海人民给出的答案均是白切鸡和豆角。“本来只能吃四分之一的白切鸡,有沙蟹汁蘸了之后吃半只都不是问题!”被海鲜养得嘴刁的北海土著小钟对沙蟹汁的热爱可谓极致。
用沙蟹汁制作北海名菜“沙蟹汁焖豆角”。周君翠 供图
沙蟹汁作为蘸酱,不仅可以与荤菜相配,甚至西瓜、杨桃等水果也可以用其蘸食,各有其中风味。
将发酵好的沙蟹汁盛出。胡兆双 摄
对于北海人民而言,沙蟹汁是每一餐食的调料必需品,是给每一样食物增味提鲜、消食解腻的不二选择,是对家乡热土鲜爽的味觉记忆。
发酵中的沙蟹汁。甘艳霞 摄
而沙蟹汁系腌制得来,不采用任何加热工序,在一锤一捣中将沙蟹最本原的味道留存并延续,无不体现出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巨大创造力。
周君翠与其家人。甘艳霞 摄
与盐结露 “鱼”化成“鲜”
京族鱼露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名录
批次:第二批
地域:广西·东兴
鱼露即鱼酱油,京族人又名“鲶汁”,以各种小杂鱼为原料,经过腌渍、发酵、过滤、晒炼多道工序而成,味咸鲜美。东兴京族三岛的山心村,素有“鱼露之乡”的美誉。作为京族饮食的代表符号,2008年京族鱼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沿海而居的京族人,下海捕鱼捞虾是他们最主要的生存方式。在渔获丰盛时不便保存的大量海鲜,还有日常出海捕到但难以卖出的小杂鱼和小虾,除了用于晒制,盐渍是最常见的保存办法,鱼露也由此衍生而来。
东兴市江平镇山心村周边海域。胡兆双 林宝利 摄 黄静(实习)制
每年的农历正月到三月渔汛来临之际,也是制作鱼露的最佳时节。京族鱼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尚文,每到这时都会收购上万斤的新鲜海水鱼。
捕自江平镇周边海域的海鱼。江欢 摄
对鱼进行去脏、洗净处理。江欢 摄
京族鱼露的制作看似并不复杂,实则多有讲究。将各种杂鱼去除鳞片、内脏,清洗干净,用海盐腌渍。
用于腌渍的海盐。江欢 摄
将鱼和盐混匀。胡兆双 林宝利 摄 黄静(实习)制
而讲究之处,其一在原料,取用新鲜海水鱼和优质海盐。其二是鱼盐比例,鱼和盐须按照3:1的比例混匀,鱼少了鱼露味道就淡了,放盐的量不当亦会影响发酵。
混匀的鱼盐放入发酵缸。胡兆双 林宝利 摄 黄静(实习)制
黄尚文给发酵缸加盖密封。胡兆双 摄
用网片和竹条将缸里的鱼盐压实,使得腌渍发酵后鱼可以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再加盖密封,接着只用静静等待时间赋予风味一份独特的洗礼。
发酵中的鱼露。江欢 摄
发酵好的鱼汁,正待过滤。胡兆双 林宝利 摄 黄静(实习)制
春去秋来,坛缸放得愈久只闻鲜香愈浓。历时10个月,发酵完成的鱼汁浓稠,倒入嵌着漏管的坛缸,清透的鱼露就经由漏管源源不断地滴流而出。
由漏管流出的鱼露。胡兆双 林宝利 摄 黄静(实习)制
用棉花细布进行最后一道过滤的鱼露,即可装瓶保存。
装瓶成品的鱼露。江欢 摄
品质上好的鱼露,呈现出自然的棕红色泽,犹如琥珀般晶莹。京族鱼露采取的是传统的高盐自然发酵,发酵缓慢,呈鲜物质与风味物质更为丰富,因此具有浓郁的鲜香。
食法之鸡肉蘸鱼露。胡兆双 摄
在当地人家的餐厨里,必少不了鱼露,其食法更是多样。煮汤炒菜时佐以鱼露,朴素的青菜也能吃出海鲜味;吃鸡鸭荤肉、海鲜时蘸以鱼露,双倍的鲜美在入口时渲染开;甚至无需佐菜,一碗米饭拌上鱼露就已咸香至极。
食法之海鲜蘸鱼露。胡兆双 摄
“千汁万汁,不如京家鲶汁”。对于当地人而言,各式各样的调味料也比不上这一口鱼露来的痴缠。
72岁的传承人黄尚文当过兵,种过田,打过渔,从父辈手中接过祖传的技艺,和妻子专职做鱼露已有二十余年。“我要一直把这门手艺好好做下去,做不动了,也会让后辈们继续传承。”他说道。
京族鱼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尚文。胡兆双 摄
如今黄尚文的两个女儿也在防城港做着鱼露生意,以味道纯正而扬名的京族鱼露,不仅在村镇周边产销,还远售外地。这道传统的技艺,也在烟火气中得以口口相传、生生不息。
— 完 —
关于爱上非遗
《爱上非遗》系列是广西日报-广西云倾力推出的“广西非遗传承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望用自己的笔触和视角,将那些植根于壮美广西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深融于壮乡儿女血液中的文化印记真诚呈现。由此,汇聚起涵养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的涓涓细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非遗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受益者。
采访线索征询
《爱上非遗》系列旨在宣传广西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全方面展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我们向全区征集采访线索,如果您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者,或您的身边有非遗传承的典型故事,欢迎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通过采访、活动展示等方式,传播非遗传承保护事迹,让非遗“活”起来。
线索提供方式:
联系电话:18077105028,研研老师
联系微信:zgyx18077105028
期待与你同行,共赴传承之约。
策划统筹|曾俊峰 罗莎
本期采写丨甘艳霞 江欢
本期编审|王文英
视觉设计丨冯善伟
影像摄制丨胡兆双 林宝利 实习生 黄静
校对丨吴煜衡
总值班丨毛俊连 李伟国
广西云非遗传播团队出品
精彩推荐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往期推荐-
“广西日报微信视频号”内容推荐
觉得好点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