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未来医疗100强”母婴领域圆桌对话:这个万亿大市场有哪些新机遇和新问题?
“2017未来医疗100强”论坛,以“物种大爆炸时代”为主题,2017年12月15日-17日在北京万豪酒店举办。
母婴行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产业,行业内的说法是两万亿的产业规模。
与其他细分产业不同,母婴群体用户的需求非常碎片化,0-1岁、3-6岁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产业机会蕴藏其中,足够企业找到发挥的空间。
在12月16日的母婴分论坛上,育学园联合创始人、董事、COO姜巍(主持人)、小豆苗联合创始人宋靖蔚、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爱耳时代医疗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EO梁琦,针对《万亿大产业,母婴领域的新机遇和新问题》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围绕产业需求和变化,以及当今热点展开了分享,动脉网(微信:vcbeat)对嘉宾整观点进行了整理。
姜巍:在母婴产业里面,究竟还有哪些机遇,在企业的业务中,是不是有一些产业的全面发展计划?
宋靖蔚:母婴产业,是以产品为核心的,有生命周期的,只要有人的繁衍和需求,就有市场。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基于吃穿住行的刚性或非刚性需求的衍生,我觉得未来的机会很多。
小豆苗现在是基于预防接种领域在做,母婴也是可以延伸到医疗健康的产业,关键是给用户提供辅助服务。
从商家来说,以什么样的服务来支撑后续持续的发展,这涉及到未来的产业路径。我觉得还会有新的产品出来,有一些核心的技术出来,才可能延续,支撑新的市场机会。
姜巍:道彤投资关注产科、儿科的管理,包括药品,未来集中在这些领域,关注其中行业涌现的机遇,为什么会这么选择?
孙琦:我关注这三点,因为创业公司不是太多,尤其是最普遍的母婴电商,对创业者是机会,对投资人不是机会,基本上不用看了。
我们要发现这个市场的痛点,有不合理的地方,仍然是有需求没有被满足,怎么去切入这个市场,这很重要。
姜巍:这三个领域是因为门槛很高吗?
孙琦:关注妇幼的医院管理公司,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外部环境的逐步成熟,你首先要投这样公司,当然,这也有很多的前提。
现在,有大量的人去投医院,不可能把公立医院托给他去管,第一要有托管的主体,第二个要有医生和医院管理者出来,我们看到最早期就是医生出来创业。三四年以后,可以看到专业的医院管理公司,比如民营医院,对外去输出服务,以新的模式来切入,这是逐步的过程,需要时间才能慢慢成熟。
还有技术确实很重要。母婴行业现在单纯做 41 37058 41 15288 0 0 4368 0 0:00:08 0:00:03 0:00:05 4368务和信息匹配模式,已经没什么价值,能做的事情已经做了。互联网改造产业已经整整10年,基本上在各个行业,已经跌荡了一遍,未来需要一些不同的东西,尤其是技术层面的。在母婴领域里面有一些新的技术还是值得关注,需要及时去把握机会。
姜巍:新的时代,讨巧进入细分领域,已经没有那么好的机会了,但是关注新的技术,或者是相对有点重的模式入手,无论是从疫苗,或者是儿科非常垂直的领域入手,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孙琦:我觉得线上母婴是在往线下走,最后你要形成闭环,收割用户变现,形成付费的场景。线上电商,无论是产品还是价格,都做不到京东的规模和程度。
姜巍:成年人的耳疾非常多,需求很多,爱耳时代有没有考虑往其它方向扩张?
梁琦:母婴是特别大的市场,其实要是抓住一个点,往下沉就是一个大的机会。因为每一家孩子都需要打疫苗,疫苗这么一个精细的点,可以做成一家公司,聚集很大用户量。扩张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个点,能够非常专业地做下去,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了。
未来的延伸,整个家庭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但是孩子的很多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现在的阶段,首先还是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些孩子服务好,把细分领域做精细。
姜巍:爱耳时代正在打造母婴实体机构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为投资人怎么去看待标准化和规范化?
孙琦:实体机构,都有这些问题。如果说我们看这个问题,第一是团队有比较强的异地团队。因为医疗牌照是属地化管理的,上海长宁区批了,不等于黄埔区能批。当然,这里面也有差异化的,比如说像耳朵、儿童的视光,不完全一定要拿医疗牌照,可能是以咨询工作室的轻模式来做,再把一些有重度医疗需求的患者导出来,筛选出来,引到在某一家的有牌照的中心店,接受治疗。
第二点,做连锁和实体,后台要花费大量看不见的功夫,包括人才的筛选、招聘、考核和激励的一套体系,以及医生的合伙人制度,都是要慢慢地磨出来。
还有医疗的供应链,你不可能都是自己做,外部匹配的系统怎么形成,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把它标准化。线上的问诊系统也是,真见工夫。
我们投资的唯儿诺,如果说要在全国各地去做复制,选址、拿牌照、接手,都是需要梳理出一些规律,标准化很重要。
姜巍:所以患者是看到表面的东西,但是实际上背后的标准非常重要。
孙琦:其实连锁的比单体还难做。越是连锁的模式,越是需要有管理的能力,管理的能力要求和难度系数是成几何倍数上去的。
我个人不太看好加盟的模式,以加盟托管的方式,门槛已经完全建立的,医疗出一次的问题,整个品牌都毁了。规模越大的时候,越不能出问题,所以这个时候选择加盟,我觉得是要非常慎重的。当然,对于此,如何实现大的价值和良好的管控,业内也有不同的看法。
姜巍:我认为是专门投医疗的投资机构,它跟投资行业是不一样的,不仅需要跟企业一起来成长,还需要非常不同的参与方式。
孙琦:对于医疗,尤其是医疗服务,我们是有认知,就是心态要摆对,不能急躁,心要沉下来。
当然,医疗服务也未必只有慢这一个特征和方式。医疗如果跟消费结合,通过一些并购整合,能够让机构更快的发展,也是可行的模式。唯儿诺发展真的很快,全资的方式自营开了12家,而且营收、增长成绩都不错。我们第一年是冲规模,现在是冲业绩,首先做大,然后是做强。
上海旗舰店一年时间就是完全理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医疗服务,总体来讲,肯定比互联网慢,但是也不是说,一定就是那么慢,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快起来。这就要看团体的整合能力,同样的赛道,比拼的是真工夫了。
姜巍:小豆苗没有线下的机构,但是实际上小豆苗取得这么飞速的发展,是和线下的机构密切相关的,全国有那么多的社区医院,打疫苗都是和你们的系统对接,在跟机构配合的时候,如何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宋靖蔚:不管是医疗,还是预防健康,实际上本身就有严格要求的,像疫苗本身是标准化和医学的专业性很强了。
对预防接种有一系列的方案,小豆苗自身也是在这块进行布局,比如说线下的规范化、标准化,我们是配合国家卫计委做相应的标准制定,而且我们也有产品的开发,我们同期有配套的产品,也是来帮助线下的门诊,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还是基于这种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来提升现场服务的体验,包括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一方面让流程变得简单,一方面通过信息数据支持,让接种变得更安全,这是我们对所有的线下机构做的事情。
线下的人员范也很重要,我们也做了一个布局,为医生提供一整套的服务,通过疾控来建立一个内部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工具,所以不管是从人员的数量,还是基层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我们都做了尝试。
姜巍:小豆苗的成绩非常的明显,其实我觉得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平台型的服务,作为一个平台,比如说一两年之后,行业壁垒是否依然存在?
宋靖蔚:我们团队是比较擅长预防接种,它看起来简单,但是专业性还是很强,而且这个行业天生有一定的行业的价值,但是行业壁垒,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慢慢的拆解。因为现在我们已经走在前面,有前面的积淀,我相信在这一块上,我们可以越做越好。
另一方面,仅仅做预防接种是不够的,因为预防接种和儿童的健康,本身就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外和儿童保健是完全一体的。小豆苗在这方面做一些延伸,希望通过好的平台、好的机制,能够把这些优质的服务积累和嫁接起来,抱团取暖可以做得更好。
姜巍:今年有一个特别热的现象就是知识付费,比如喜马拉雅和得到,在母婴和医疗行业,这是一个很好的风口,你觉得知识付费有没有价值,或者是往什么方向发力?
孙琦:首先是有价值的,这些领域已经有一些人在尝试,比如腾爱。在医疗领域的知识付费,机会更大一些。
纯粹的医疗是低频的,人们不会一有问题就问。母婴是相对高频的产业,无论是妇科的疾病、孩子教育、儿保,都是相对高频的需求,用户量和粘性都可观。
目前,一些母婴平台上都有一些患教互动的频道,但是产品来说,做得不够好,真的要以知识付费的方式去做,运营能力要求很强,要有表达能力和号召力。但是,知识付费整体应该会有机会。
姜巍:我更偏向于认为母婴领域是不存在付费需求的,为什么不看好,因为母婴群体是不需要系统的学习,遇到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比如问医生、特需付费等。
孙琦:这还真不好说,比如逻辑思维不是系统的学习,解决的不是知识问题,解决的是中产阶级的焦虑,他们怕被时代淘汰,怕跟不上时代的知识的更新,但是又自己没有耐心大量的学习。
具体到母婴产业,目前的现状是直接解决问题的,已经有很多的工具在解决。未来的90/00后跟60/70后真的不一样,他们愿意去学习、去了解,碰到问题就去解决,不是盲目地接受观点。当然,他们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还需要仔细研究,毕竟用户的心态也是在不断的变化,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姜巍:随着技术的发展,怎么看大数据对于医疗产业的变化,包括对自己的业务影响?
梁琦:AI和大数据,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医疗的角度,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还不知道。从医疗的角度上来讲,我觉得不可能用AI替代医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辅助这个行业,能够去解决我们现在短时间里,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
孙琦:这个问题我在不同的论坛上都讲过,也投了很多AI企业,兰丁就是一家做病理的AI企业。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伪AI,没有场景区分,但是这并不能说明AI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我依然是看好医疗和人工智能的结合。
医疗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供给,优质的医疗资源稀缺,谁都想找大专家去看病。AI不是去替代医生,一定要去做好产品结合,影像领域发展不错,我相信在母婴领域也会出现。
但是大数据本身,确实离变现更远,我觉得大数据跟AI不是一回事。如果AI结合场景,变现需要两三年、三四年能达到,但是大数据的变现更需要时间。
今天占有数据的有很多企业,包括有能力加工清洗的数据建模企业,最终拿到变现的太少,不仅是母婴,所有医疗领域都是,像蚂蚁金服这样的企业能够变现以外,业内真不多见。
宋靖蔚:大数据能够产生价值,就是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数据积累有时候就是建立行业壁垒和优势。随着服务的深入,搜集和集合到的数据很多,数据的梳理其实是对产业是有用的,比如对产品的生产和规划,减少一些资源的浪费。
从研发的角度来说,疫苗研发,就为标准化提供一个依据,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国家需求。从管理层来说,基于这样的一个应用,对疾病控制,基于这样的数据沉淀,可以产生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这对行业是有价值的。
备注:动脉网在不改变嘉宾观点基础上,做了删减和增补。
文|高道龙
微信|lylonexiaohuhu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2017年度盘点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