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草木散记】《诗经》里的狗尾草,南太行的汪汪狗 | 何频

何频 文汇笔会 2023-03-12

郑州北环工地里的大片狗尾草

立秋固然不算气象意义的秋天来临,但秋的气息有反映是掩不住的——花坛里鸡冠花开了,那名为雁来红的苋菜红了,隙地杂草和乱草间的狗尾草,有些变硬变白,麻雀一家子映着斜阳飞过来,攀着丛草或阔或细的叶子叽叽喳喳欢叫,开始认真啄食狗尾草正要成熟的籽粒,我眼前似显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致来。

我慢慢看,麻雀远不止一家,有的黄嘴鸟雏跟着老母练翅,前赴后继,上下颠簸,小雀儿一次次在草茎草叶上滑下来,雀群惊起又降落,仿佛一窝窝蚂蚱在蹦跶。杂草狗尾草总是比秋作物先熟。上一个季节,“六一”之前路边的黑麦草、燕麦,它们也比大田里的小麦先熟先枯老。它们用这样“抢先一步”的方式,机智避免被集中扼杀的命运。

草木虫鱼,时不时会起小热闹。于是我正儿八经想一番麻雀。曾作为“四害”之一的麻雀,我们叫小虫,从小在房檐下掏过它,用泥巴糊了烧烤它。本世纪还吃过摊子上类似羊肉串一样的油炸麻雀。可是,小虫它是何时降临人世,降临自然世呢?“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召南·行露》)借用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套路,我想是先有草而后有麻雀。要不小虫它吃什么?

狗尾草过季了,如果无人刈除,也与芦草蒹葭一样,来年以新代旧。枯草在寒冬的冷风里偃卧披靡,寒雀奔逐的场景更吸引人。北京京西宾馆藏画中,有汤文选画的巨幅寒雀啄食图,打谷场上,陡然受惊而飞起的麻雀,旋风一样。汤先生是孝感人,做过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师。他的麻雀,肯定啄食的是稻谷。晚辈如我是焦作人,地接南太行古称河内,家乡的小虫,自然亲近粟谷小米。对于城市里当下难以看到禾苗庄稼,杂草里的狗尾草和稗子,是个替补,因为它们本身也是作物,乃黍稷稻粱之前身。那《诗经·齐风·甫田》,拟女子声口深婉唱狗尾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

狗尾草即粟谷稷子原始,现在,南太行还有人叫它野谷子、大谷草。周王的《救荒本草》说“莠草子”:

生田野中。苗叶似谷,而叶微瘦。梢间结茸细毛穗。其子比谷细小,舂米类折米。熟时即收,不收即落。味微苦,性温。

救饥:采莠穗,揉取子捣米,作粥或作水饭,皆可食。

但我的老家人,更习惯随口叫它汪汪狗。郑州夏日屋檐下,花坛边或公共绿地的小道上,常有人随意折取一束狗尾草,递给童车里的小儿女玩耍,孩子顿时如获至宝。当年,用来打野草喂牲口不说了,路边草丛或大田里走路惊起蚂蚱,我们用手捂住它,总是揪一根现成的汪汪狗,牙咬去甜丝丝的柔嫩部分,接着锋利地穿起蚂蚱脖子,一只穿过再穿另一只,掂一嘟噜一嘟噜的蚂蚱回家喂鸡,猫偶尔也吃,间或自己也烧烧吃。“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召南·草虫》)“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周南·螽斯》)秋收之际,地里蚂蚱最多,有蹦倒山、老飞头、大肉蹦和扁担角,等等。头两个逮着费事,后两个则好弄——大肉蹦随手一拍就没跑,土褐色的体肤和翅膀,短小翅膀和蝈蝈翅膀一样,乃聋子的耳朵——摆设。

9月初的蚂蚱——扁担角

大肉蹦和扁担角,一旦被汪汪狗上了枷,任凭它乱蹬腿并口吐紫褐色的汁水没球用。蚂蚱呀蚂蚱,我想它是个陆地的乌贼,靠排泄汁水迷惑人腌臜人……现在,由于农药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山区也很少有蝈蝈和蚂蚱了。与蚂蚱类昆虫变少大相径庭,狗尾草却因为外来因素而品种变多了!

杂草分麦田杂草和秋田杂草。过去吧,狗尾草是大秋作物的陪伴,跟麦子没关系。现在“五一”前后,就有狗尾草开花吐穗——不大的籽穗,也没有细细茸毛,籽粒紧凑不松散。接着才是正常的狗尾草,青青河边草,花穗和叶苞分离后婀娜妖娆,抽葶子很细长,这才是我们从小熟悉的汪汪狗。

狗尾草花头多。麦收过后,狗尾草星罗棋布,它和爬根草交织存在,后者横向发展,节节开花,是细密茸茸的十字花。夏天入伏雨水多了,秋庄稼长势好,“我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小雅·楚茨》)这时与粟谷争雨水争太阳,会有巨大狗尾草出现,还有金狗尾和紫狗尾群落蔓延。

仰韶文化博物馆广场彩陶边的狗尾草

《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在层层梯田“黍稷彧彧”、“黍稷薿薿”间刈除杂草狗尾草,同学少年很欢快的。现在,外来植物及害草多了,例如毛叶龙葵、一枝黄花,等等。迟至处暑前后,城市大草坪早上布满露水,居然有一种秀小若冬虫夏草模样的狗尾草开花吐穗,齐齐楚楚。

农作物生长最茂盛的时节,我盼望在辽阔田野天南地北穿行。高铁旅行与高速自驾,是两种风格。自驾不要平铺直叙,最好特地走一段省道或旧国道,若逢村路是烧高香了。在千里青纱帐玉米大豆的天地间穿行,《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那壮丽情景油然而生。今年8月初立秋之前,我和代英、小吴“短平快”果断出击,来回去青州看了古佛像、佛雕。中原连海岱,豫鲁一路好庄稼,“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小雅·甫田》)立秋——处暑——秋分,秋庄稼马上成熟收获了,将欢度“中国农民丰收节”。岁岁如斯,与古为新。

8月份谷子纷纷吐穗

青州古曰益都,有名是贾思勰的故乡。青州博物馆也在更新中,其南环道上“东夷文化公园”的对过,“高大上”的新青州博物馆已经落成。淄博与潍坊包括寿光,皆在周围,博物馆有贾思勰的介绍。

困顿的日子里,这一年我和一众朋友共读《诗经》,早晚在分享阅读心得中度过。刻下进行到了“二雅”部分。读书若为洗心,没有比踩着时令和时序吟诵古诗而有趣有益了——我发自内心地说,老年读诗,于我是饮水思源工程。我们这代人,“三百千”和毛诗没有童子功,是大学毕业以后才开始自学的。还好,“文化大革命”中借助毛泽东诗词注释本,学习成语典故“黄粱美梦”,明确讲大粒黍子即黄粱,稷是小米。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说北方耕田、收种、种谷,明确征引三国时吴人杨泉所著《物理论》,杨曰:“粱者,黍稷之总名;稻者,溉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实,助谷各二十,凡为百种。故诗曰‘播厥百谷’也。”

《诗经》的粱,非高粱。韩茂莉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亦一丝不苟为之释“粱”,她说:“高粱传入中国的历史虽早,但直到西晋时期才见载于史”,系张华《博物志》首载:“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蜀黍就是高粱了。这个名字,现在于南太行地区还是。

         2022年8月27日,秋雨中于甘草居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文汇出版社微店购买
2021笔会文粹《我也浮过生命海》
【笔会近期作品推荐】
茅子良:忆念方去疾先生
吉米平阶:元宇宙和布达拉
谭然:栽竹
蒋寅:丰啬之间,亦如天壤
孙郁:孙犁是一面镜子
肖鹰:为什么他们都偏爱“细目”
张大春:从文艺怀北海
唐韧:我的四位美育老师
小黑:很难回到2020年前的世界了
李皖:许钧,愿你酷得像风
于是乎:努力“熬”个好老头儿
郁土:家校联系册上的评语
陈荣力:临近退休,写一写办公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