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银行业协会刘峰:聚焦双碳目标 践行绿色金融新使命
刘峰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来源 | 《当代金融家》杂志2021年第11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不断加大对绿色领域的信贷投放,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银行业仍需从提高认识、创新产品、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风险控制、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更好地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1
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实践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以“两山”理念为引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金融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持续推动绿色银行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行绿色低碳运营等方面,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一是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万亿元和2.58万亿元,占整个绿色贷款余额的67.3%,成为绿色信贷最重要投放领域。且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1%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
二是绿色债券蓬勃发展。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迅速,为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提供直接融资支持。截至2021年8月末,国内绿色债券(含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992只,总发行规模1.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中国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15158.69亿元,存量规模11020.27亿元。2021年1〜8月,发行规模3493.64亿元。
三是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一方面,银行以传统信贷方式如项目融资等,对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提供支持,并在绿色金融的细分领域展开创新,推出能效贷款、合同能源管理等专项融资;另一方面,银行通过非信贷方式,如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为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服务。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面对个人的绿色零售产品。银行也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四是碳金融产品不断创新。2021年7月,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先发优势,积极抢占碳金融市场,不断创新碳金融产品。在政策的激励下,纷纷推出以碳交易排放权配额作为抵押提供信贷融资业务,如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收益权抵质押融资等。
五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中国进出口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与法国开发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机构和组织合作,开展国际转贷款业务,主要投向节能技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2019年,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合作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项目转贷后,又和世界银行签署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
六是积极创建绿色银行。大型银行侧重关注绿色发展、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农”、小微等领域的平衡发展,并按照监管要求建立了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和绿色信贷管理委员会;股份制银行主要依托与国际组织以及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建立和发展绿色金融品牌;同时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赋能绿色金融风控和服务,上线绿色金融专业支持系统,多措施引导保证绿色金融的发展。城商行和农商行主要与外部机构和当地政府紧密合作,寻求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
2
银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方向
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可以预期在“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银行业应把握大势,抓住机遇,统筹规划,科学应对。
第一,充分认识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碳金融、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气候保险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并构建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明确了我国银行业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监管部门,都把发展绿色金融,实现“双碳”目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银行业机构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上来,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扎实推动,取得实效。
第二,加强绿色金融服务与创新。一是遵循绿色低碳与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二是探索并购融资、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三是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四是稳妥开展碳金融产品交易,研究碳金融衍生品如碳期权、碳远期等,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第三,完善绿色金融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设立专门委员会或可持续管理部门,抓好战略规划部署,制定银行支持“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进一步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投融资支持力度,在把握好减污降碳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同时,优化内部考核和激励措施,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
第四,重视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应强化风险管理和授信管理,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要探索开展情境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碳减排政策可能形成的风险敞口,有针对性做好应急预案;应加强对环境与气候风险的识别、分析、缓释、控制与报告的研究,逐步将环境与气候风险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学习采纳国际主流气候信息披露框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按照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赤道原则、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等国际领先披露框架的要求,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五,提升自身碳排放表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自身的绿色发展,提升自身碳排放表现,广泛开展碳足迹宣传和教育工作,实行办公节能、绿色采购、绿色出行等行动,减少自身运营产生的碳排放,与国家长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持一致,努力实现自身经营活动的碳中和;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第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国际转贷款业务,主要投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将“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统一绿色界定标准,完善监管和考核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推动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规则,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3
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绿色转型,谋求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银行业支持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展望未来,协会将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发展绿色金融重要抓手,积极引导行业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金融使命。
一是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作用。切实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积极搭建发展交流平台,引领银行业加强自身组织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带动更多生产要素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是推动生态友好型银行建设。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探索和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生物多样性潜力,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实现生态友好、可持续、绿色、包容的发展;研究气候友好型银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开展气候友好型银行评价;进一步引导银行业深化数字化转型,助力建设气候友好型银行。
三是稳步推进绿色银行评价工作。在银保监会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银行的评价和考核,持续提升绿色银行评价工作的透明度,鼓励银行机构建立绿色信贷流程体系,开展绿色信贷制度创新,加大绿色信贷资源配置,提升融资项目的社会、环境及合规风险意识,引领银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强绿色银行评价结果的应用,更好发挥信贷投向引导作用,推进信贷资产结构绿色转型。
四是广泛开展课题研究。近几年来,协会围绕绿色金融开展了多轮调研、课题研究,并协助监管部门开展制度建设,凝结行业共识。2021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起设立了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工作组,拟定了专家工作组的九大目标和任务。协会将依托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引领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组织成员单位和行业专家围绕银行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开展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
五是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与能力建设。借鉴国际良好实践,帮助银行提升海外投融资项目管理能力与环境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扩大交流国内外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良好实践和案例,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助力银行业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当代金融家•监管科技|证监会科技局刘铁斌:筑金融科技新生态 赴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当代金融家•百年党建|王金山:北京农商银行 聚力乡村振兴 献礼建党百年
当代金融家•监管科技|中金所技术公司鲁继东等:突破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难题
当代金融家•百年党建|中国人寿袁长清:一尊列宁铜像与新疆“大银行”的故事
当代金融家|北京银行杨书剑:以绿色金融“活水”助力“双碳”目标完成
原创声明:本号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别说明,皆为原创或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转自微信公众号 “当代金融家(bankershr)”。
《当代金融家》杂志现已同步入驻:一点资讯、网易号、百家号等媒体平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