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么多对“快乐教育”的质疑,来说说我为什么认为“快乐教育永不过时”!
檩子:“知足常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智慧,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成了“不思进取”的代名词。最近和很多朋友交流,发现“焦虑感”太重了,尤其在孩子身上,几乎大家都正在走进一场硝烟弥漫的“军备竞赛” 。
说起“育儿焦虑”,前几年有位记者问作家王朔:你是不是太溺爱女儿啦?或者说太宽容了? 王朔给了一段著名的回答:
王朔:我干嘛不对她宽容?我干嘛要对她严厉呢?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地过完她的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傻逼们知道吗?我不需要这个东西。不要她为我争光。你就快快乐乐过你一生,因为这是我欠她的,她小时候给了我很大的快乐。
很有文采,但对老百姓没有多少说服力,大家会说:你是王朔啊,你女儿啥也不干都会OK的,咱老百姓的孩子,情况不一样!
的确,“为孩子该焦虑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是谁也说不服了谁的 ...
还好,小花生的“老百姓”朋友们,埋头赶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停下来仰望星空:我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还是为自己而选择?
关于焦虑,关于快乐教育,关于奋斗,这是花友@老花生牛轧糖的由衷看法 ...
本文由花友@老花生牛轧糖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在我自己的印象中,“快乐教育”一直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育儿理念,甚至在我开始关注育儿知识以前,就曾经或多或少地被这样的观念感染。
然而最近在朋友圈经常看到一些文章,屡屡对“快乐教育”提出质疑,这些文章大多认为快乐教育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孩子只有不断地“奋斗”“拼搏”才有可能在未来社会中赢得自我发展的一席之地。不仅国内如此,美国等发达国家亦如此。
“说得太对了!”各位爹妈看得直拍大腿,连连慨叹现实残酷,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再加上夏天那位高考状元阶层论的刺激,很多爹妈或许已经决定彻底摒弃“快乐教育”理念,重新把自己打满鸡血,准备加入新一轮世界大战:一场拼爹拼娘的战争。
殊不知,在孩子尚且年幼、对一切毫不知情的时候,我们自己可能已经抢先奔跑在了无尽的焦虑之路。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谈谈我所理解的“快乐教育”。
在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恰如其分的满足:
快乐教育永不过时!
首先,“快乐教育”的理念真的已经过时了么?
我认为没有。不仅在当前的时代没有,我甚至可以不知天高地厚地预言,只要人类还有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本能,那么“快乐教育”的理念就永远不会过时。无论我们接受多么高等的教育,取得多大的成就,无非就是为了追求那点“快乐”,也就是心理上的满足感。
即使一个人可以指点江山、一呼百应、全球瞩目,他内心的“快乐”和一个在小城镇里拥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男人相比,很可能是差不多的。
一个人可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他内心的“快乐”和一个大字不识、终日饮着山泉唱着山歌的少年相比,很可能也是差不多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但很想借此向大家提问:两种“快乐”,我们希望自己更近似于哪一种呢?恐怕大多的人会选择高薪高位高学历。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因为有了这些就意味着卓越的个人能力,意味着未来的衣食无忧,意味着获得社会的认同。
这也就是最近很多文章里反复强调的切入点:我们必须奋斗奋斗再奋斗,不断向上攀登,才能实现终极的“快乐”,即在奋斗中感受自我实现的快乐。
对,这的确是更高层级的快乐。现实却是,我们往往只注意到金字塔尖上那些金光闪闪的人名,却忘了有多少人为了实现这种少数人才能实现的“快乐”,把自己的童年甚至一生都活得疲惫不堪。他们终其一生,都是在为别人渴望的“快乐”在“奋斗”,他们自己并不快乐。
所以我认为,与其一味追求塔顶的荣耀在路上身负重伤,不如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在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恰如其分的满足。塔顶风景固然独好,然而高处不胜寒,不是每个人都有到达塔顶的能力和机遇;我们做父母的都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现实是每个人的天资不同、后天教养不同、机遇不同,世俗意义上,必会有高下之分。
也正因为这样,“快乐教育”才永远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拥有找到“快乐”的能力,无论处在任何时候,任何层级。
这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快乐教育”的真谛:快乐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在当下感到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一种在未来持续感受快乐的能力。这样,即使我们的孩子在未来没有那么优秀,他一样可以有自己纯粹的快乐,而不是在奋斗跌倒之后仰望塔尖的人们,或是哀叹或是感伤或是嫉妒或是愤恨。
退一步说,即使奋斗半生抵达高位,我们的孩子就真的快乐吗?这个社会太多的人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却不曾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盈的精神世界。
我们的孩子现在都还很小,不具备自己选择的能力,但我们作为家长却可以有期望值并且试着去引导和影响孩子。各位爹妈请扪心自问一下,
拥有平常心,“快乐教育”可以和“奋斗”并进
看到这里或许有的读者已经很想说一句话:奋斗和快乐并不矛盾,我们并不需要二选一。的确,这也是我一直想说的。但之所以前面一直扬“快乐”而抑“奋斗”,是因为最近提倡“奋斗”的声音远远盖过了“快乐”,所以很想提醒大家勿忘初心。
最近“快乐教育”在很多文章里被曲解,成为一些家长放任自流管教方式的代名词。诚然,有一些家长是以“快乐教育”为借口对孩子不管不问,但我相信真正想去实践“快乐教育”的家长绝不会是这类人。
我自己就是“快乐教育”的支持者,虽然力量微薄,却很想一直坚持下去。所以我很想对一些迷茫的家长说,如果你不甘放弃“快乐教育”的理念,尽管深感事态严峻却不愿随波逐流,那么就不要放弃。即便外面是狂风暴雨,我们的孩子一样可以把家当作避风的港湾。
他或她或许未来不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却可以成为小家庭里的小太阳,为他们的家人带去光亮和温暖。娃爹在纪念日给我写小卡片的时候,曾告诉我,“妈妈是家里的小太阳”,旁边还画了一个丑丑的太阳。就是这么一句话却让我感动到几乎泪奔。我们大多数人奋斗一生也不过是普通家庭的一份子,至于拯救世界的重任,还是留给超人去做吧。我们首先要为了我们自己和爱我们的人好好活着。
重申一次,奋斗和快乐不矛盾。谈多了“快乐”,简单说说奋斗。奋斗是必须的,嘴上再说得天花乱坠,也不能替代实际的努力。
我自己曾经是复读生,经历过高考备战高强度的魔鬼训练,每天除了六小时睡眠一个半小时吃饭和半小时跑步以外其余时间都必须坐在教室里学习,虽然我很多时候是在发呆或者写日记。我承认没有那时的磨练就没有现在的我,但复读以及后来的经历给我上了更重要的一课:这世界上有很多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奋斗是要的,但爹妈需要有恰当而适度的期望值,否则只能给孩子更多的压力。
由于太多文章都在强调奋斗的重要性,对此我也大都是赞同的,所以就不再赘述了。有关奋斗,我想我会告诉我的孩子:尽力去做,但不要太勉强自己。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如果这样孩子一定会放羊,但我觉得未必。我现在不敢说未来我的孩子一定就会听我的话,但我也相信言传身教的道理,我会尽我的努力去影响他。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反对过度强调“奋斗”的原因,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只知道“奋斗”,那么他或她的人生很可能因此失掉太多的乐趣。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一旦你心中被植入了“必须奋斗”的观念,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也会变得像你一样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话说到这里似乎又回到了老生常谈:奋斗的同时,记得保持平常心。
至于“快乐教育”要如何和“奋斗”并进,我想只要几个字就可以概括:和孩子一起学。带着一份对新事物的好奇,去探索孩子的世界吧。亲子共读、亲子共学、亲子共玩,想想都很有意思啊!
“拼爹拼娘”的时代,我们的出身不如别人,这样的学习不正是我们提高自己的绝佳方式之一么?现在小孩学的东西其实挺难,绘本也都是我们小时候没条件看的,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同时又实现了高效的亲子陪伴,何乐而不为呢?时间久了,你的付出孩子一定会感觉到。即使他或她并非天资聪颖,就算努力奋斗也不能出类拔萃,但孩子会享受这样奋斗的过程,只要有你的支持和肯定。
拯救孩子正在遗失的神性
之前在某文章里看到,说某个家长说宁愿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坐在台下给其他人鼓掌的人。我认为有这想法的家长是深刻的,他的孩子一定也会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拥有一颗朴素的平常心。而这很可能会成为他或她未来最大的精神财富,反而会帮助他或她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人,一样可以坐在台下为人鼓掌。
联想到自己,现在住在乡下,每天田间地头,看日升日落,尽管有些寂寞却也觉得自有一份宁静怡然。我经常带着孩子去田埂上观察蚂蚁、麻雀、青蛙,看着他兴奋的表情我也会微笑,常常觉得他的眼睛里有闪烁的星星。
孩子的身上有我们整个人类正在遗失的神性。你会忍心看着这种神性在所谓“不奋斗就无出路”的观念影响下,一天天消弭吗?
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尽管现实很严酷,我们很多时候身不由己,我们不得不去给孩子报大量的补习班、课外兴趣班,看着孩子学习到半夜,但如果我们可以一点一滴地教会他们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发现快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强大的精神支持,感觉到他们是在和我们一同“奋斗”,那么他们的“痛苦”一定就可以减轻很多,这也就是我们的“快乐教育”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意义所在。
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学习,但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应该去奋斗,但在累了的时候记得驻足休息,记得问候家人,记得宽慰自己。别忘了世界很美,只要你肯停下一秒,用心去发现,去感受。我也很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告诉了我这些,让我在经历了各种“奋斗”之后,依然觉得此刻的自己非常快乐。尽管我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我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恩,我希望未来我的孩子也可以拥有相似的心情。
无论我的孩子将来是否优秀,只要他觉得自己曾经努力奋斗过,并且觉得此刻的自己是快乐的,我想就够了。
你们觉得呢?
相关阅读:
点个“在看”,我们就不会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