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量大, 语文学习会不会轻松些?采访多位花友后, 我们发现 ...

花友们 小花生网 2024-04-03


阅读的重要性早已无需多说,但阅读量大是不是校内语文学习就一定好,却一直是大家关心和好奇的问题。我们在小花生社区发起了讨论,采访了一百多位花友,发现有效阅读才是关键。


在“大语文”的时代背景下,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似乎已经是无需争论的问题。无论是早期的亲子阅读,还是入学后老师们也倡导的大量课外阅读,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很多孩子们的习惯。

但作为必要条件的阅读,也能成为语文学好的充分条件吗?最近我们在小花生社区发起了这个经验征集讨论:爱阅读的娃们,语文学习上是不是会轻松些?



花友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会轻松!比如:很多孩子都可以自然识字词汇量积累大表达能力好等,甚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帮助。


@李金鹤:男孩8岁。学前就开始纯文字读物出,没有特意教识字,整本书阅读,涉略广泛,科普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天文化学,杂志喜欢读好奇号,万物,博物,环球少年地理等。一二年生字多音字基本在家不考不练,掌握挺好的。


@进击的罗宾汉:男孩9岁。我觉得作用很大。其实道理可能就跟学得和习得一样。因为看的书比较多,很多词语都内化成为自己的词。偶尔说出来的话,我跟他爸觉得用词高级。校内的词语就像读原版英语孩子的单词,从来不用背。基础分基本上都能拿的到


@Le Havre:女孩7岁。一年级听力型小豆包,不满两岁开始亲子阅读,不间断持续5年+,所读书籍涉及范围广泛。爱画画,阅读时喜欢把目光落在画上,识图能力超强,听力杠杠语言组织能力很好,逻辑性也不错,思维活跃总结归纳能力强


但我们仔细分析了花友们的回答,发现阅读量大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也存在一些挑战,总结起来比较需要关注的是两方面:

1. 阅读理解存在挑战,有读不懂、绕弯等问题。
2. 写作存在挑战,有思路不清、语言苍白等问题。

@鸿茗读书男孩7岁。从小亲子共读,自己阅读字数也超过了1000万。然而,孩子的语文,怎么说呢,字词可能好一点,但也经常念白字。另外,看图写话,和阅读理解真的是一言难尽。看图写话,都是干巴巴,多写一个字都不愿意。阅读理解更是失分的重点,经常写出让人捧腹大笑的答案,不知道孩子的脑回路是什么样的。


@糊涂妈S女孩9岁。娃爱阅读,而且各种类型的都比较喜欢,文学,科普,历史等。但是语文中等成绩吧,最郁闷是作文居然是她的老大难。娃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其实就反应了语言组织能力不行,平时说话也是啰啰嗦嗦的,表达无头绪。心智幼稚,对事物人物体验不深刻,感情也不够丰沛,写作表达欲望不强。


@Donny妈CC男孩8岁。阅读理解弯弯绕题,在里面出不来。作文标点错的惨不忍睹。仿写造句也是搞笑的内容。我家没上任何辅导班,他也不课后拓展,可能就读了几本假书在撑着吧。哎~哎!


如果你家娃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要急,看看下面花友的阅读方法和一线语文老师的建议,会给你启发,你也可以带娃试试看!


01 
做好精读,建立理解力和写作力

花友@shawn和叨叨,儿子11岁


一、 4岁半实现自主阅读,初入小学语文不愁


儿子目前小学五年级。在阅读方面,从1岁半开始亲子阅读4岁半步入自主阅读,并逐步从童话阅读过渡到历史阅读。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在初入小学时的语文学习,很有优势。二年级时在阅读理解等方面遇到困难后,及时调整方法,通过有方法的精读训练语文学习也逐步提升,目前成绩也很稳定。


从娃1岁半起,我就每晚坚持为娃朗读30分钟。第一年我们就读了300本绘本,随着娃的接受度越来越好,我又尝试为娃朗读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坚持的力量是惊人的,从绘本到若干故事,慢慢过渡到朗读各种历史故事:《读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林汉达上下五千年》等。


娃在4岁半识字敏感期到来,每次去餐厅吃饭或者是等公交车的时候,娃都会饶有兴趣的指着不认识的字来问我,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我趁机把之前为娃读过的绘本翻出来,让娃来为我朗读,终于顺利实现了自主阅读


 不知不觉自主阅读超过6年了。虽然现在小高年纪,我们仍然可以每晚上守着家里的灯光围在一起,各自读书,或者共读一本书后交流彼此的看法,说实话娃的阅读自驱力我很满意。唯一的遗憾是因为娃更偏爱科普,在阅读偏好上没有及时干预导致娃对文学的兴趣偏弱,不过在意识这一点之后,我开始逐渐纠偏。


在语文学习上,刚入小学时,因为已经能够自主阅读,没有操什么心。识字量和词汇量都不错。进入小学第一天,娃回来告诉我,老师让他测试了书背面的认字表,他只错了1-2个


二年级时发现精读方面欠缺,导致语文学习上阅读理解等方面存在短板,及时调整阅读方法。从《三国演义》等主题式精读入手,到学习名师对文章的写作分析,逐步提升理解力和写作能力,目前校内语文成绩已经稳步提升


二、我们做了两方面努力,语文成绩有提升

也许是我小时候被英语整怕了,所以娃在5岁前基本上都是原版阅读,中文之前是我给他读书,自主阅读后,也是根据他自己的喜好读,没有做过多干预。虽然一年级时语文学习有些优势,但在二年级时遇到了挑战。

二年级语文开始出现了阅读理解看书写话的题型。某次单元测试,娃阅读理解分被扣完,我才发现忽略了中文阅读是多么的可怕。眼见娃每次考语文就紧张到无以复加,想起英语成为我噩梦的岁月,那种挫折感我和娃都是感同身受,所以我一方面咨询老师,一方面在小花生平台上寻找方法。

最开始是加大中文阅读,每天必须20分钟。问题又来了,娃喜欢科普不爱文学,我意识到可能是我选择的书娃不是太有兴趣,小花生上有个阅读书籍推荐频道,我常去浏览看看有什么适合娃的好书,果然再搬回来的书娃明显就要接受多了。在多方努力下,我们靠着下面两种方法,终于逐步提升了语文学习成绩。

同类型主题精读,建立理解力


当时孩子的问题是: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共情能力不够,无论是对课本的解读还是阅读理解答题都经常不在要点上。所以不光读还要探索怎么加强阅读理解力

小花生上介绍精读的文章不少,此时实践精读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可是怎么着手呢?在浏览了小花生上精读文章以及请教了有经验的花友后(谢谢小米粥和瀚子妈给与的帮助)我大致拟定了一个思路,那就是选择同类型的主题,寒假我们读《三国演义》,我制定了精读计划


第一步《三国演艺》读起来,我和他每次共读一章,彼此在书籍中批注,然后交流批注此处原因;

第二步碎片时间平哥《三国群英传》听起来,平哥三国群英传刚好是按照人物来讲诉的,通过事件和书本中人物描写解读人物的性格(其实这也是阅读理解分析人物性格的解题步骤),我和娃读书的时候也会回忆下平哥的讲诉,讨论平哥的分析是否合理,后来我们还听了易中天品三国,娃说易中天更有深度,也爱上了易中天的普通话。

第三步买了本《骑象笔记》用上面的思维导图来做阅读笔记,鉴于上学期间时间不够,打算假期来画画思维导图。其实这么一套下来,倘若能够坚持下去,娃的理解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娃自己也会主动动手画思维导图,尤其是三国演义里人物众多,娃自制了阵营图,他说这样子人物关系才能弄清楚。


寒假我们还有个主题就是童年成长主题,我选择了《山居岁月》《城南旧事》《养家之人》《将军胡同》《童年》四本书,每本书的主人公都在童年时期经历让他们难忘的岁月。


我尝试和娃讨论每本书的主人公在品质上有什么特别相似的地方,比如《养家之人》里帕瓦娜和《童年》里高尔基,我们讨论《城南旧事》和《将军胡同》发生背景有什么相似之处。在讨论中我和娃互相发现我们没有观察到的盲区。



跟着名师的写作手法批注,建立写作力

如果说寒假的精读我们希望是一步步建立起对作品的理解力,那么暑假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建立写好作品的写作力。我选择了小米粥推荐的《把栏杆拍遍》这本散文,每篇文章都有顶级学校老师们批注写作手法分析,希望从写作手法入手分析名家们是怎么行文培养娃更好的写作力



在小花生社区中,很多花友推荐这本书,作为孩子精读仿写的选择。


@107颗棋子:读了这本书后发现,其中有许多文章选为了阅读题目,往往是我做过的,十分熟悉。而且作者的文字非常优美,积累本里也写了快两页,还有一篇《青山不老》,正是从前的课文。
尤其是写周恩来总理的一篇,十分经典。论述了周总理一生“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的六大“无″。每个方面都举了大量事例,从古到今论述一番,十分震撼人心,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敬爱,以及周恩来许多少有的品质。
还有一篇很有意思,讲的,是窑洞。那只是一排普普通通的窑洞,但是去也是一排会思考的窑洞,与众不同的窑洞。在那里,虽已不留痕迹,许多年前,毛主席却在这里思考,写作,酿造出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特色马克思主义。于是,那一排窑洞的空气似乎都流淌着思考,流淌着历史,这一切引发作者的沉思,饱含着哲理。
至于他的写景文章非常细腻生动,比喻华丽奇特,很适合模仿、精读。

阅读理解力通过精读建立是件厚积薄发的事情,如果期待迅速追上大部队,走好应试这条路,提高阅读理解最快的办法肯定是找一本可以自学的阅读理解书。在走过不少弯路后,终于发现了这本《三读法》。



这本书非常适合在大量阅读后的实操训练现在每周我带着娃学一篇名师教你学,学习她解题思路和答题套路,现在我们还剩余4课没有学完,效果不错,后续再来分享。

讲了许多,总结下来如前所说阅读对于语文既有作用也没有作用,如果你着急只是想提高娃的应试阅读理解力,那就拿着应试书好好学,多做题;如果你更着眼于娃长久语文学习道路,那么日复一日阅读积累在正确的方法,实践下会等到静待花开的那一刻。


02
大量优质阅读+精读+讨论输出
全方位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花友@芝麻和HELEN,女儿12岁


一、 长期有效阅读,女儿小学阶段语文很轻松


女儿目前小学六年级,坚持阅读,10岁时就已经自主阅读过百部儿童文学作品。目前更是人文、历史、诗词鉴赏、科普等全面开花。从我家的情况看,小学阶段确实是一路轻松。虽然初高中如何还不知道,但老师们说优势在中学会更加突显。


女儿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轻松主要表现在:

词汇量大,无痕识字:一年级学校识字比赛,我家裸考年级第一名。在家没刻意识过字。
错别字相对少:学习过程中错别字问题相对少,虽然也会时不时冒出来。至少课内考试的内容不用回家练习。
作文不愁:从小不怵写作文,写作文不用打草稿,基本每次都是范文。
理解能力强:不用额外练阅读理解,考试扣分也比较少。数学题目理解的也比较好。
阅读速度快:写作业,考试答题速度都快。


总之,小学阶段从没为校内学习操过心。我觉得都是坚持有效阅读的功劳。


三、广泛+精读+多元化讨论,这三招搞定小学语文学习

抛开方法,只谈“阅读”是没有意义的。总结女儿小学语文学习取得的成绩,从阅读方法上来讲,一直坚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才会让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广泛的优质阅读,让女儿无痕识字,提升阅读理解力

因为坚持阅读,女儿很早就顺利实现无痕识字,进入自主阅读。10岁时的她读过的儿童文学已超过百部,而且大部分都是经典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前50部作品推荐多集中在孩子三年级前的阅读,后50部作品更侧重于成长、励志、科幻、情感、思想,可能会更具深意和文学性。

这些经典作品的广泛阅读,提升了理解力和感悟力,也给后续的精读打下了基础。



这一百部作品的完整介绍可以点击这里:
100部!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我家10岁闺女大爱!(qq.com)

10岁后,随着理解力的提升,女儿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比如2021年,闺女中文阅读了61本书,包括了:历史、相关人物传记、小说、科普题材作品、科幻作品等各个方面。这给写作输出积累了更多的素材。小花生统计的全年阅读情况如下:



历史类阅读:历史类书籍阅读由明朝进入近代史,先通过《明朝那些事儿》对明朝始末有了一个感性认知,再通过易中天的《朱明王朝》《严嵩和张居正》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政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个时期的人物,闺女关注焦点是张居正,于是读了《张居正传》。


科幻作品与科普作品的阅读:今年闺女科普类作品读的不多,但深度够。


人物传记等的阅读及读后感的书写:完成学校的指定阅读,如《呼兰河传》《俗世奇人》《童年》等。在学校读了《安妮日记》并写了读后感。最近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还没来得及交流感受。



关于我和女儿这些年读过的优质书单,可以从这里查看更完整版:
我把10岁娃3年间读的400本书编成书单, 整理出孩子的“知识体系”!(qq.com)

精读助力,继续提升理解力

从泛读走向精读,是一个逐步准备的过程,我们在泛读中就开始有意识的做一些讨论、尝试,逐步带女儿做好准备,终于在七岁后,开始了文章精读。我们主要是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准备:

一是泛读之后的讨论:在开始精读之前,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是靠讨论来加深孩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的。我觉得这是步入精读的一个很好的准备。孩子在讨论中的思考,也可以带动她在阅读中思考

二是做一些试探:孩子还不会写字的时候,我尝试给她一些荧光笔。果然她把书涂了个五颜六色。但一问才知道,她的涂色是有意义的,比如:感到快乐的涂成粉色;感到伤心郁闷,涂了灰色;感到害怕,涂了蓝色。


三是给孩子精读示范:随着孩子入学,她能掌握会写的字渐渐多了起来,可以边读边记录的可能性也大了起来。为了让她产生兴趣,我开始在自己读书的时候边读边记。她看我记录觉得好奇,就和我一起探讨起我为什么记录,都记些什么的话题。

虽说想要带着孩子精读,试想我们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真正精读的又有几本呢?所以除了做笔记,我也开始画思维导图,开始了更多关于读书的思考。我想这些尝试,对以后带着孩子精读,一定会大有帮助。


四是从别人那里学习精读经验:因为自己没有学习过精读,更没有指导孩子精读的经验。所以,我开始了各种渠道的信息搜索。小花生,以及各种群,向有经验的家长和专业的语文老师求教,默默观察高年级同学的精读成果。真的很感谢信息的发达,让人大开眼界,启发思路。

五是选择精读的书目和精读目标:选择精读之前,选书和确定精读目标都很重要。那些理解难度等于或略高于孩子的书更适合精读。而精读的目标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从这本书最值得讨论,最能引发思考,最优秀的地方入手,会让精读更精彩,引人入胜。

比如带女儿读《秘密花园》,选择这本名著名译名绘系列的版本,一翻开就让我爱不释手了。女儿读的时候对我说她很喜欢里面的插画,觉得它们有莫奈般的印象派风格。


所谓精读,并不是慢读,而是反复去读。这本书我们一共读了三遍

第一遍:泛读(2个晚上)。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主要目的是掌握故事情节,对人物有大致了解,产生基本的阅读感受。女儿读完之后跟我复述了它的情节,兴奋地和我讲述了她的体会和她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第二遍:精读(4个晚上)。我与孩子共同完成。在孩子读第二遍之前,我自己也把它仔细地读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做了标记,对其中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也做了准备。我把整本书按照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四个晚上和女儿共读。

第三遍:略读及摘抄(3个晚上)。


精读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女儿关注作者构思整本书的思维导图描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精彩情节的感受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等等。

带着女儿一点点探索的过程中,有很多发现会让她兴奋、好奇,比如在第二遍读到玛丽进入花园,女儿还是特别兴奋,她在那里做了好明显的标记,后来每次翻到那里都忍不住说:“好兴奋啊!”



这样的阅读过程,我和女儿都觉得收获满满,好像被喂足了肥料的植物一般,脸上都不由得堆满了笑。这样的过程不仅对理解这本书有帮助,也会影响到她的阅读习惯,在泛读中也能有更多的思考


关于我们的精读方法,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小花生社区,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分享。

多元化实践和家庭读书会讨论加深思考提升写作力

为了增加阅读的兴趣多方面的进行阅读思考,我们还搞了家庭读书会。我们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五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其中。大家精心的准备自己要读的书和想要分享的感想,在一起交流、讨论。这样每个人相当于多读了好多本书。在倾听别人想法的过程中,也会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不同主题领域的兴趣

有时,我们还会有主题读书会,除了共读一本书,还会一起观看纪录片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比如我们这样做纪实文学:《孤筏重洋》的共读讨论。



首先是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在读的过程中,我简单做了一个笔记,也和孩子有过一些交流,摘了些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内容,比如:作者是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书中提到的哪些神奇的生物?作者如此这般的去实践以后,最终有没有让其他科学家认可自己的观点?


然后是全家一起观看电影《孤筏重洋》。

最后全家大讨论,女儿非常积极的发表她的观点,比如:这本书很神奇,特别喜欢书里描绘的浮游生物与自然世界,真的是太神奇了;这本书很幽默,最典型的是他们离开木筏看他们自己那段;这本书还写出了团队几个人的团结与互助等等。

我们还一起讨论了电影和书的不同。读过书再看电影,就会感受到电影的很多不足,充斥着商业的味道,刻意篡改作者的初衷,对人物的诠释低了不止一个层次。女儿开始还陶醉在电影的画面里,她对那些惊涛骇浪有着很多的好感。但她也会发现这里对海洋生物,以及科学探索的部分减弱了许多。

通过坚持家庭读书会阅读讨论,给女儿的阅读和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重视阅读: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想分享的书,自然要进行精读。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分享。有了输出的目标,就更有了阅读和思考的动力。

练习了表达:女儿读的书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要么是情节和背景都比较复杂的小说,要么是逻辑性比较强的科普,想要讲明白其实并不容易。鼓励,认同,帮助,都必不可少。

扩大了阅读的兴趣和领域:通过我和爸爸的分享,也让她看到了比她目前读的书还要更深奥的书,她也由此产生了兴趣和动力;因为外公外婆的分享,孩子喜欢上了苏轼,了解了李白,知道了很多散文和军旅纪事。

03
一线老师这样建议提升语文成绩

一、大量的经典阅读,配合扎实的识记和积累

花友@yumo墨墨,一线语文教师

我是一位教了十几年语文的初中老师。因为经历过,所以我可以提供一些相对客观的案例,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语文考试的构成。

以初中语文为例,一份标准的语文试卷包括基础积累(拼音、汉字、词语、病句、语言运用等)、文言文和古诗词的默写和注释、翻译及运用,这两部分大概是占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然后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占百分之六十左右。从语文试卷的构成上看,阅读和写作是占比较大的,所以,阅读是要重视的。

其次,语文考试范围和要求的变化。

十年前,语文的考试更侧重考识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后认真记背,再加上较好的答题习惯和规范的、语言优美的作文,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特别是近几年部编新教材的使用,语文考试开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

单就现代文阅读来说,以前考试考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内,一篇课外。现在两篇阅读都是课外的,文体不同,每篇文章的字数倍增,出题也趋向考文章之外的整本阅或拓展应用,难度加大。

作文的要求也提高了,除了文笔好,更重要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拿到高分。没有长期的阅读积累,没有较快的阅读速度,真的会出现“语文试卷做不完”的情况。以我所在的城市的中考为例,语文中考试卷整卷的文字量已经开始向一万看齐了。

基于以上两点,我想用楼上某位家长的话概括一下: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一定能提高,但不阅读的孩子,语文成绩肯定好不了。我现在教的学生中就有这两种例子。

一种是一天到晚捧着书读,但语文还不及格,因为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做最基本的识记、积累,不愿意完成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并且这类学生所读之书,很少有经典的好书,所以语文成绩一直很糟糕。

另一种是我们常规意识中的好学生,认真、努力、扎实,但从小没养成阅读的习惯,这种学生基础扎实,一到考试,考良好的成绩还是有可能的,但想达到优秀就十分困难了。

二、语文成绩提升需要两条腿走路:阅读和写作缺一不可

于晓冰,北京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二十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经验

总体来说,我觉得语文的标准,能够说“学得好”,一定要从两个点呈现出来。

第一个点就是读书,能不能读得很多、读得很深入、读得很明白,这是语文学得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人,初中甚至是高中、大学毕了业之后,他再去读某一篇文章的时候,依然是读不懂、读不明白的。

文章中很多重点的东西他抓不住,或者曲解了某些东西,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阅读能力没有提升,他没法很好地吸收文章内容。

所以,阅读能力是我觉得首先需要高度关注的地方,这里面能看得出来一个人的水平。

第二个,是写作的能力,写作这种输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不是非要写成非常文采飞扬的、文艺的东西,那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并且每个人的个性也不太一样。

但我们要能做的事情是什么?是最基本的应用文体,你要能够写清楚,不出现错字、病句,同时你的文字表达也是逻辑清晰的。这一点,一方面看起来好像要求不高,但是另外一方面,说实话,要求又是非常之高的。

你看今天社会中,但凡出现某一个文本的时候,大部分文本都很难经得起推敲。尤其比如说明星出的各种各样的官方声明等等,你会发现,疏漏实在是太多了。

实际上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从小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这也是我们小学和中学教学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一说语文写作,就常常要去写很文学性的东西,但实际上文学性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先能写出一个实用的东西。

想要做实用的东西,该有的基本的东西首先要有吧。包括哪怕做一个议论的东西,也要有稳定的理论、扎实的依据,你的语言表达也要更为严谨……而这些,都是看出来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的,这块也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口头的言说。

但基本上,如果书面写作这块不会有太大问题的话,除非先天中有一些口吃或其他表达上的问题,大部分时候,口头上都不会太差。虽然这和每个人的个性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两者之间肯定是联系非常密切的。

如果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就写得颠三倒四、乱七八糟的,那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个人本身思维上也是属于非常混乱的状况,他再去表达出来的时候也一定是非常混乱的情形。


以上内容来自「小花生网」(微信号:xiaohuasheng99)
转载须获明确授权
- THE END -


点击“阅读原文”,与作者交流...


相关阅读



点个“在看”,我们就不会走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