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我院可持续设计小组获“2022全球学生环境挑战大赛”智慧环境赛道冠军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2-08-28

近日,2022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公布“2022全球学生环境挑战大赛”获奖结果。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大三同学团队“BrightUp”获得了智慧环境赛道的冠军。


2022年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

2022 ISCES

“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大会”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同济大学共同承办,已成功举办十届。来自5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中外学子在世界环境日之际齐聚同济,参与其中。大会已成为参与国别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可持续发展青年峰会之一。


2022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分为,“2022全球学生环境挑战大赛”和“高峰论坛”两大版块。其中挑战赛邀请全球学生自由组队参加比赛,在全球范围内征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解决方案。


团队介绍

Team information

“BrightUp”团队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三年级的两名媒体传达和两名工业设计方向的同学组成,分别是容晓薇、徐艺晨、陈鸣惊和熊天琦。她们在上学期“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作业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跨专业合作,探索技术和传达设计的多重潜力。


项目介绍

Project Introduction

“BrightUp!”从项目成员日常学习生活所在的设计创意学院大楼出发,从照明系统设计和用户行为等方面探讨可持续性议题,进而探讨学院大楼的照明节能方案。


从智慧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人让环境更智慧(Human makes environment smart)”的主旨,以塑造用户行为,养成节能习惯为目的。

设计了轻游戏化照明管理软件与NFC智能灯具开关相结合的智慧照明管理系统

希望在适用于设计创意学院大楼的同时,也能推广到其他公共建筑照明系统,并有助于用户形成节能责任意识,即使在“不智慧”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照明使用习惯。

项目介绍视频



教师评语

Comments

智慧环境、智慧产品等,通常指向技术设备的智能化,即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赋能外在物质环境,这是走向可持续的很重要的一条路径。但与此同时,人类更应该赋能我们自己,即环境里的人。换言之,人类的智慧亦可赋能人类的行为本身,而不仅是借助技术赋能周边设施。这样的赋能策略可以产生更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是无技术门槛、零经费限制,当下即可就地实施。毕竟人类之所以为“智”人, 是因为拥有维系自身持续发展的巨大智慧,只是这份潜能需要被恰当地激发出来。在“BrightUp”小组项目中,几位同学很巧妙地“重构”了智慧环境的丰富内涵,重新定义目标,着眼于建成环境里的人员;她们提出的设计解决方案朴实生动又令人信服。

 

这个参赛项目是同学在平日课程作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的。设计创意学院的本科阶段的“可持续设计理念”(Sustainability consciousness)一课,旨在宏大的议题下,关注此时此地,因为可持续性的议题无处不在,也因此无处不能可持续。我们的星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由无数相互关联互动的子系统构成,可持续性既在于宏观星球尺度,也在于无数细小短暂的微观层面。因此课程侧重强调对可持续性的意识理念,而非具体的“绿色技术”,因为技术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应用。纷繁多样的技术手段有其适用场景,会因为项目的具体背景而大相径庭,并在空间上受地域性限制,在时间上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如果通过有限的课程,能引导同学们练习系统思维,培养敏锐的眼光,洞察生活中可持续性的议题,可能更具现实意义:未来他们才可能在工作、生活中践行可持续的理念, 并因地制宜地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这组同学对身边环境做了非常详实的现场踏勘。他们在查找学院电表读数的调研中遇到的挑战,则颇具现实意义:即建成环境中的使用者往往对自己的活动行为所产生的能耗一无所知。仅从行为和认知设计的角度而言,这些基础数据的可及性、可视性、可理解性、乃至可影响性(引导使用者趋向节能行为),就非常值得探究。她们通过跨专业合作,结合现有的技能,做出了一份既有针对性,又具推广意义的设计方案,正好反映了具有“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设计师的价值与贡献。

——朱小村


项目花絮

Behind Story

在对学院灯光排布有了基础了解之后,小组成员先后访谈了学院的多位保安师傅,从人的角度了解学院照明系统排布现状和管理方式

并且在保安师傅的帮助下,成员们实地观察了学院的核心电力管控室,对学院的照明管理有了进一步的系统性了解。

获奖团队表示:“由衷感谢所有对项目给予热心帮助的保安师傅和老师们,各位的宝贵意见都对我们项目的推进有很大的价值。这次获奖将激励我们继续在可持续设计的道路上探索下去,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 / 榴莲

责编 / 伊文



阅读更多:


同济设创,首支获得全球生物设计挑战赛大奖中国代表队

选择高贵的态度面对人生!娄永琪寄语2022届毕业生【全文】

跨越山海 相约未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举行

榜样的力量 | 2022届D&I本科优秀毕业生风采展

祝贺!我院学生获2022年iF设计新秀奖

《人民日报》专访娄永琪:让“设计+”赋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

祝贺!我院校友孙大旺再获美国传达艺术奖卓越奖

我院师生在《Neural Networks》期刊发表论文

祝贺!同济校友刘硙担任《The Design Journal》联合主编

我院iDVX实验室发布叙事可视化图表库 Narrative Chart(纳图)!

喜讯!我院教授设计作品获国际一流美术馆永久收藏 

聆听可见的未来——《声音设计》课教学随笔

通知丨2022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通知丨2022年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

王小慧艺术馆×D&I 丨“10000个笑脸”万人共创艺术行动

祝贺!同济与东伦敦大学联合赛队成功入选奥兰治县可持续发展十项全能竞赛(OCSD23

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

大奖花落谁家?“中国元未来低碳民宿设计大赛”获奖结果出炉!

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