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风化雨,其乐未央!范圣玺教授获评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3-07-05

范圣玺教授上台领奖(右五)

今年的同济大学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范圣玺教授与其他九位教师获评2022年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称号。

范圣玺 教授 博导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前党委书记

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学术主任

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委员会委员


范圣玺教授在设计领域深耕30余年,热爱教育事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学养深厚。在设计学界和业界颇具影响力。

他是学者和教师,在国内率先导入设计行为和认知学研究并开设本硕课程,长期专注设计行为学、设计认知学、设计思维、非遗与设计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他曾于2011年获中国工业设计十年理论贡献奖,并于2013年和2021年两获工业设计教育十佳称号。他主讲的“ 产品设计”课程曾于2011年获评上海市重点课程,他领衔的《以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产品设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是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他面向全校开放的“设计、生活与创新”通识课,获上海市教委首批课程思政建设重点示范课程。最近,他主讲的“设计的行为学和认知学研究”课程,获批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他是设计师,普及设计思维的同时,依托教学和科研为高校的文化育人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突出贡献。近年来,他从设计与生活的视角切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与“活态传承”路径的研究;策划和设计了以24节气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立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餐饮空间中的传播与体验设计研究”并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工作在同济大学实施。

他是师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们常用“风度翩翩,谦逊和蔼”形容他。他常说“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必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擅于发掘并助力别人的长处,也会将所思所想落于笔端,或画作或文章,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影响周围的人,要“学以为人、习以为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




1

 严于律己 身先士卒


2022年8月,范圣玺教授卸任学院党委书记。在卸任前,他与同事们共同经历了上海疫情防控中最有挑战的三个多月。期间,范老师始终坚守抗疫一线,在指导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无缝衔接着线上教学、论文指导、论文评审、线上答辩、研究生复试、学术科研等各个块面的工作,每天的睡眠平均只有四、五个小时。为了让防疫生活更简单,已年至六旬的范老师平生第一次自己理了光头。

随着校园防疫形势的变化,学院着力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范老师带领学院班子成员和教师多次座谈交流,他提出要以“学业”“毕业”“就业”这“三业”为抓手和切入点,发挥教师全员的作用,分层次、分重点、点对点开展与学生的交流。听范老师讲话总是入情入理,与学生座谈后便总会有学生主动加他的微信。范老师还把自己与学生交流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吃住在学院里的日子,范老师在工作之余也时常提笔创作,文章《疫与情》,温情而有力;由同济大学标识演变而来的画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同济师生在疫情防控中同心协力,共渡时艰的勇气和精神。

范圣玺老师的书画作品《同心协力,共渡时艰》

在任期间,范圣玺书记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在最近两年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使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一方面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深化“课程思政”和实践育人,继续深化和凝练“三区联动,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项目获批校级三全育人试点项目;“同济大学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获上海市立项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提升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我院2020年师德师风工作案例被学校评为十佳案例之一。

2021年9月范圣玺代表院领导慰问军训学生



2

潜心科研 学养深厚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设计行为学、认知学与设计思维研究的研究者之一,范圣玺主张“形”者,“行”也,强调设计的核心在于“物”的使用行为。从心理学、行为学的原理出发,探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新的架构,并从行为发生机制的角度导入设计认知学研究,在研究使用者认知行为的同时,针对设计行为主体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基于认知学范畴化理论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型。
他主张设计的核心和本质是“建立关系”,设计思维能力是“建立关系的能力”,提出了基于家族相似理论的范畴阶层构造的设计问题抽象化扩张模型,并将研究导入到设计教学和设计实务中进行应用研究。在日本设计学会会刊《设计研究》、《艺术工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陆续发表上述研究成果。研究被收录到专著《造物的创造性》(日本海文堂出版株式会社,2014),以第一作者国内出版专著《行为与认知的设计》、《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解析》、《座与坐》等,《行为与认知的设计》被引量42。研究对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的设计学建构提供了基础性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范圣玺教授在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场合,积极推广上述观点和主张;指导博士生完成了相关课题的学位论文;将设计思维作为人类的创造能力开展设计普及教育,开设了面向不同专业的通识课程;完成了省级重点课题“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设计普及教育”,并获得优秀结题;发表了“设计设计师”等论文;主编了上海普通教育教材《设计》,并在复旦附中等上海中小学开设了设计课程。在设计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设计艺术史》,《中外艺术设计史》四次修订再版,教材被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作为考研书目。主编《设计概论》以及《人因工程学与设计》、《产品设计手绘表现》等“十三五”规划工业设计系列教材。

基于创新设计思维的研究成果,范圣玺积极带领团队参与和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如:海底勘测设备的人性化设计研究、地铁中央控制系统的人机研究、振华重工的港口设备操作台设计等,其中振华重工远程操作台设计开发及更新设计产品,被新闻联播、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新闻报道采用。



3

设计引领 文化育人 


近年来,范圣玺从设计与生活的视角切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重点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与“活态传承”路径的研究,通过设计的导入,探讨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以期解决保护与传承的瓶颈问题,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他发表了“非遗的日常与非常”,“设计创新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论文,并在文化部国家非遗纪念日学术研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组织设计面向非遗的协同创新,首次提出了“海派非遗”的概念,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贡献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

范圣玺同时担任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与宋善威老师一道出色完成了教育部、文旅部、人社部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目前该研培计划已举办十三期,非遗新作展览举办12场,由范老师主创并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制技艺传承人共同制作的《轮》,获得国际竹文化产业发展会大奖。

此外,范圣玺策划和设计了以24节气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立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餐饮空间中的传播与体验设计研究”并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工作在同济大学实施。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依托二十四节气,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中培育文化自信”的三全育人案例。范圣玺曾说,二十四节气里蕴含的古老智慧与哲学思考,滋养师生的心灵,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希望通过厚植传统文化,呈现春色满园、繁花似锦的‘同济时节’”。2021年,范圣玺教授策划了以24节气为主题的音乐会《15°——万捷旎数字与钢琴印象》,与张屹南老师的数媒团队通力合作,在全国的保利剧院巡演十场,获得观众和业界好评。在范老师的带领下,“同济非遗”在非遗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光明日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等媒体做了专题采访报道。

2020年12月学院主办中国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展

范圣玺教授在“驻楼导师工作站”以“深学四史、传承文化” 为主题与同学们深度交流

向范圣玺教授致敬!





更多相关阅读

范圣玺:疫和情
范圣玺:我见成
范圣玺:读书不为什么
范圣玺:生活设计师
范圣玺:钢琴家与钢琴+





编辑 / 榴莲

责编 / 雪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