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坛回顾丨第十三届“新兴实践”设计研究与教育会议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4-10-19

2024 年 9 月 28 日,第十三届“新兴实践”设计研究与教育会议(简称 EPC)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以“DesignX十年,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设计”为主题,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教授发表题为《关于‘设计科学’的争论》(On the Controversy over Design Science)的主旨报告,并设立“设计进入复杂世界”(Design into Complexity)和“复杂进入设计世界”(Complexity into Design)的两组六场特邀演讲以及一场名为“新的机会”的圆桌讨论。会议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陶思旻主持。


娄永琪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DesignX的诞生背景。他指出,为应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设计挑战,一方面需要从理论与学理上追溯至科学的根源,另一方面则要回归哲学的深层思考。此外,还需要对实践重新定义,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娄校长强调,在后疫情时代,学者们面临的复杂性设计问题更加突出,需要对过去十年的研究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和拓展。


视频回顾DesignX的诞生及其十年间的发展

(建议横屏观看)



主旨演讲


谢友柏院士在主旨演讲中对“设计科学”的争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首先剖析了争论的核心问题:什么是设计?设计中是否存在科学性?围绕第二个问题,谢院士阐述了他对设计科学的理解,深入分析并总结出设计科学的四条基本定律:第一,设计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第二,设计以获取新知识为中心;第三,设计知识的不完整性;第四,设计知识的竞争性。随后,谢院士通过实例进一步阐释了设计科学的重要性,指出设计科学研究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设计的竞争力,而设计竞争力的提高,正是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谢院士提出了设计科学领域亟待进一步研究的七个问题,呼吁学术界继续深入探索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特邀演讲


主题一:设计进入复杂世界


演讲者: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演讲主题:信息时代的设计思维

观点:当前的设计思维需要从信息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重新思考整个设计过程,甚至是其背后的竞争逻辑和生产逻辑。方教授指出,在信息时代,设计思维呈现出泛信息化的趋势,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总结:一,信息化的生产技术;二,产品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含量;三,信息的审美化呈现。这些层面的共同基础在于信息化的转化。


演讲者:Lorenzo Imbesi,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主席,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

演讲主题:Design into Complexity

观点: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文化和国际合作的复杂领域,其核心在于促进创新、多样性和包容性。设计教育和实践应以人为中心,关注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承担起促进知识共享和文化理解的责任。设计文化倡导平和与非等级性,鼓励设计师和教育者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知识共享解决社会问题,促进集体智慧的形成。


演讲者:Kostas Terzidis,同济⼤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演讲主题:AI Design into Language Complexity

观点:Kostas Terzidis教授对设计、艺术、身份和技术之间复杂关系展开深入探讨,以对一个悲伤日子的感慨开始,暗示了设计领域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即“设计女士”的去世。接着他深入探讨了艺术创作中的原创性问题,艺术家、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如何通过NFT、算法和加密货币改变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方式。他提醒我们需要认识到自身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强调了自我反思和责任的重要性。



主题⼆:复杂进设计世界


演讲者:孙效华,南⽅科技⼤学教授

演讲主题:Complexity into Design

观点:随着各个领域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不仅需要应对复杂的痛点问题,还能够通过创新设计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她强调,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持续带来了新的设计需求、新的空间和新的机遇。设计师们理应关注这一变化,将设计视为应对复杂性挑战的有效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通过设计,能够有效地连接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演讲者:曹楠,同济⼤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教授

演讲主题:⽣成创造⼒:智能创意设计

观点:曹教授及其团队深入研究了设计范式对符号、物体、行为及系统的设计影响,以及从人工智能层级分类的各类设计。目前,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符号的智能化设计上,无论是大规模文生图模型,还是其他人工智能设计方案。他们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个人文学科,其本质在于理解人类的智能与认知。现在正是一个关键时刻,人工智能是否具备人类创造力的潜力,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演讲者:胡莹,湖南⼤学教授

演讲主题:⽆常⽽⽣:设计的觉知与想象⼒

观点:设计的过程往往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旅程,从问题的定义、问题对象的选择,到最终解决问题,都蕴含着复杂性。仅仅对问题的定义是不够的,设计还需构建、实现和传递,这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胡教授指出,如果觉知力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体验,可能会显得相对有限。因此,通过扩展设计世界,可以提升设计师与设计对象之间的对话能力。在这种设计对话中,觉知力成为思考世界的最佳方式。



圆桌讨论


新的机会 New Opportunities 


主持:⾟向阳,同济⼤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嘉宾:

Yrjö Sotamaa,芬兰阿尔托⼤学创始⼈、CUMULUS创始人John Thackar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著名可持续设计思想家Kaja Tooming Buchanan,同济⼤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谨,同济⼤学设计创意学院研究员、《She Ji》学报联合主编胡洁,上海交通⼤学设计学院教授


观点:


辛向阳教授:跨学科教育现已被广泛接受为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及知识与人类经验之间差距的必要途径。是否有可能或必要识别出人类经验的新共享主题,并以这些主题为核心构建新的知识与学科结构,以对应生活中的问题和期望?


Yrjö Sotamaa 教授:教育应关注未来,设计需以用户为中心,这要求我们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领导力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重要,设计者需要承担起责任,将信息整合和集中,从而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设计,更要帮助他们理解书本背后的文化及原理,并对文化进行正确的解读。这样的学习过程能确保设计结果与人们所尊崇的哲学相契合。虽然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达到某些成果,但所有过程仍需依赖人与人之间关于文化和设计的深入讨论。他还强调,复原力是另一个关键元素。


辛向阳教授:一方面,确实每个个体都可以并应当采取行动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和国家在需求的多样性及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阻碍了我们在可持续性方面采取一致的行动。因此,制定制度规则成为规范生产和消费行为的迫切需求。设计师是否应当了解制度的概念,并寻找参与规则和政策制定的机会?如果是,我们应如何改革设计教育以适应这一需求?


John Thackara 教授:要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各领域的专家不应盲目行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谐共生的,而非对立冲突。每个人在更大的可持续发展愿景中都是微小而重要的存在,因此,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显得尤为关键。作为设计教育者,重要的并不是要持有绝对的道德标准,而是确保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真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每位教育者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培养出能够在实践中落实可持续理念的设计师,从而为未来的生态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辛向阳教授:Richard McKeon曾指出:“未来的可能性受制于当前的观点。”同样,他还提到:“一个时代通常通过其提出基本问题的方式及寻求解决方案的手段来有效地定义自己。”在教育中,我们应如何制定策略,以激励和启发年轻设计师去阅读、反思并以批判的视角讨论他们所见的事物?


Kaja Tooming Buchanan 教授:服务是一种基于共情的理念,是更深刻的系统思维。服务思维对于设计师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更多的相互关系。面对挑战时,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必过于机械化,反而应关注变化性和对新事物的接受。所谓的新形式实际上是新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一种体现,这种流动性是设计思维的核心。我们必须意识到,AI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隐患。如果不能从整体到局部地理解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因此,设计师需要在实践中审慎地运用AI,以确保技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辛向阳教授:《She Ji》已成为设计领域中最具认可度和影响力的期刊之一,激励了许多中国机构启动开发自身英文期刊的努力。对于新任编辑们,您对其定位和学术领导力有什么建议?


马谨教授:中国高校要创办一本国际期刊,首先必须明确团队成员的构成。期刊的核心在于人,运营期刊的每个成员和连接的知识社群共同定义了这本期刊的特质。其次,战略层面的清晰定位至关重要。期刊的使命超越了简单的定位和宗旨,它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更是营造学术文化的场所。每本期刊的文化中,什么是“好”的研究、什么是有价值的研究以及研究的品格,都是我们需要决定的重要问题。创办者应认真思考这些核心问题,以确保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辛向阳教授:设计学科在上海交通大学相对较新,但已迅速获得显著认可。作为设计教育的领军者,您从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建立新设计学院的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如果您拥有完全的自由,您还会采取哪些不同的举措?


胡洁教授:中国的设计学院应致力于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首先是社会发展的机会,社会变革为设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次是科技的进步,虽然很多人认为AI是驱动设计的力量,但应从“AI面向设计”这一角度出发,甚至设计应当影响AI的发展过程;最后是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设计教育者和从业者要把握这些机遇,推动设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更大的价值和影响。



闭幕总结


同济⼤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副院⻓、教授张磊为会议作闭幕总结。他说,一次会议就是一次协作,一次会议就是一次集体的知识创造。EPC会议的存在代表了一种坚持学术的独立品格。作为会议发展至今最重要的思想成果,DesignX 推崇设计行动主义,视设计为解决世界复杂问题的方法体系。在这面旗帜下,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社群。这个社群不仅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设计实践、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的转型,而且帮助同济大学设计学科不断发展壮大。


嘉宾和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合影



进入视频号可回看论坛现场实录





文字丨陶思旻、温焕茹

图片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等

编辑丨钰璐

责编丨雪青



娃娃登台演讲,赛事官宣升级...

这场论坛的关键词是“无限未来”

点击查看


藏在WDCC中的宝藏展览

D&I学院展

点击查看 


文体旅商跨界联动

共话长三角经济发展与新质生活

点击查看


WDCC主论坛

“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再壮大

点击查看 


WDCC开幕日

2024世界设计之都上海宣言

(DesignS)正式发布!

点击查看


WDCC主题展

近百件展品全方位解码设计新质力

点击查看 


WDCC2024 首设服务设计展

14组鲜活案例以期新质未来

点击查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