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灵明湛寂之自性 不可思 不可议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2022-11-23





不可思议者,如上明而复寂,寂而复明。清浊不形,向背莫得,则心言路绝,无容思议者矣。


不可思者,所谓法无相想,思则乱生,经云“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是也。又法无相想,思亦徒劳,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是也。故曰心欲缘而虑亡也。


不可议者,所谓理圆言偏,言生理丧。经云“凡有言说,皆成戏论”是也。又理圆言偏,言不能尽。经云“一一身具无量口,一一口出无量音,如善天女,穷劫而说,终莫能尽”是也。故曰口欲谈而词丧也。


又此经原名“不可思议”,故用此四字总赞前文,盖是至理之极名也。



这段疏文诠释自性不可思议之特质。言不可思议者,先予以总合诠释。如上所述,自性灵明而复湛寂,湛寂而复灵明,理事圆融,体用不二。


此心性真体,离一切相,清浊向背毕竟空,无所得。从本以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容思议,不可言表。

 

此一念心性之性质,用不可思不可议两个层面来表述,具体诠释如下:一者不可思者,意谓此心性妙体,空诸一切。法无相想,若有形相,自可系缘思虑。今此心性,无相无作,离能所,绝对待,无相难思。



《楞严经》云:“汝暂举心,尘劳先起。”于此无相妙心,若以心意识予以思虑揣度,无能究显本质,反是妄念尘劳纷纭而起,此是思虑之过。又心法无相,勉强思维,亦属徒劳无功。


诚如《法华经》所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意谓此大乘摩诃衍妙法,离心识分别,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二乘圣者所能企及,凡夫惟可仰信。一切众生举心欲缘,思虑先亡。以真如无相想,心行处灭。即是诸佛常住真心。


 

二者不可议者,意谓理性圆融,不可分析。如广狭相融,一多互即,染净不二,重重无尽等。世间因言语偏狭,勉强界说出世之一真法界,圆理遂被遮隐。如言一则遗多,言广则失狭,谈真则违俗等。


所谓“开口成双橛,扬眉落二三”。故《楞严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是言语之过失。言语不能穷尽心性奥藏,是言之无功。以至理绝言,无容措口。于此寂照不二之妙真如性,纵然“一一身具无量口,一一口出无量音。如善口天女,穷劫而说,终莫能尽。”(《华严经》)


证知可思可议者,乃世间二法。而于绝待圆融之心性妙法,一切世间语言文字及思虑所不能及,故云不可思议。大乘圆宗佛法,均属不思议解脱境界,须知。



又此经原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鸠摩罗什大师简译为《佛说阿弥陀经》),是故今用此“不可思议”四字,总赞灵明湛寂之自性,乃是至理之极则名称,一切世出世间名称,无有可与之比拟者。


《维摩诘经》中,有三十三位菩萨叙说不二法门,文殊菩萨亦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最后文殊问维摩诘,何为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此可为心性“不可思议”作一注脚。

 

——《弥陀疏钞》讲记012



大者遍常,真者不妄,尽万法不出一心之体
现前一念光寿本觉,于此荐入
生佛不二之法性寂体:万古如如 湛然常恒
灵明洞彻:圣凡均禀之法性真体照用
净土玄门之极则事:众生现前一念心性

《弥陀疏钞》大科分三 以顺净业信行愿故

誓与前缘一笔勾销 通达诸宗偏赞西方
高僧眼中的高僧 | 蕅益大师评莲池大师
高僧眼中的高僧 | 憨山大师评莲池大师
《弥陀疏钞》诞生的时空背景



责任编辑 @ 东林寺文宣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