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介堪诞辰120周年 | 这场论坛展出难得孤本,用8米长集106方印章纪念海派篆刻大家

吴金娇 文汇学人 2021-12-26



昨天(11月6日),“纪念海派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三校研究生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论坛集结了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80余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提交的34篇论文,多角度研讨篆刻家方介堪先生的学术成就。


专家介绍,如此全方位、立体化、大规模地研究一位近现代篆刻大家,并以此延伸到篆刻及印学的若干重要问题的论坛,在印学研究界尚属首次。


【8米长集106方的情谊见证】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展出的8米长集106方《白鹃楼印蜕手卷》令人叹为观止。



该作品是方介堪为华东师大著名历史学教授、古文字学家戴家祥教授所刻印章集成。


戴家祥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他所著的《金文大字典》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方介堪与戴家祥既是同乡又情同手足,在文字学方面相互切磋、互相影响。《白鹃楼印蜕》不仅是两人情谊的见证,也展现了方介堪篆刻风格的全貌。



现场还展出了12本方介堪先生原钤本印谱以及10方方介堪先生印章原石等珍贵资料,体现了方介堪方先生精湛的技艺以及对创作的严谨态度。尤其是方介堪先生1948年自钤存稿印谱,是难得孤本。其中,包括为张大千所刻的“潇湘画楼”,一印三稿,更是鲜为人知。



【长三角三地三校共同纪念印学大家】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发掘、弘扬优秀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过程中,上海、杭州、南京三地三校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和未来合作的可能。


华东师大副校长雷启立表示,论坛不仅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成育人资源和专业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对在高校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未来高校间加强学术研究等多领域合作,开展校际合作有着开创性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论坛对深化高等书法教育学科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这场印学专题论坛,既检验了综合大学和艺术院校在校研究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也为篆刻名家个案研究提供了有启示意义的范例。


“只有把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抱有艺术教育的深厚情怀,才能更有效地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书法系研究生怀洋说。


【推动长三角高校篆刻学术研究】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全国已有逾200所高校开设书法专业。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于2014年创设,积极践行传统文化有效落地的教学理念,开放办学,延请名师,开设特色课程,倡导毛笔日记为抓手的日常书写。短短几年间,师生在创作和学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今已有70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类展赛中入展、获奖,发表论文70余篇。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篆刻的重镇,海派篆刻可谓占据了中国篆刻的半壁江山。基于这特殊的地理环境,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将篆刻列为专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2019年,举办集篆刻展览会、创作大会,篆刻教师学术研讨会、系列讲座等于一体的首届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开启了高校篆刻的多项先河。2020年,华东师大成功申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担当起当下高校篆刻领域弘扬、传播、研究的重任。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上海书协副主席张索介绍,此次研讨会正是基于提升长三角高校篆刻学术研究,开展校际交流,践行大学生美育传播的一次学术活动。


论坛由西泠印社、上海书法家协会担任为学术指导,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温州博物馆主办,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承办。


【附方介堪先生简介】


上世纪20年代,方介堪先生在上海从事艺术创作,受聘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从事篆刻教学,启蒙培养了一批篆刻人才,是全国最早从事篆刻教学的代表人物。那也是方介堪先生篆刻风格转变和印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在汉玉印、鸟虫篆、圆朱文及文字学著录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完成编纂了《古玉印汇》和《玺印文综》。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书画篆刻人才的匮乏,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先生提议筹办书法专业,方介堪先生应潘天寿先生之约,担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篆刻课程教师。方介堪先生堪称中国篆刻高等教育的先驱。多年来,方介堪先生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就有当代著名篆刻家徐无闻、韩天衡、林剑丹、张如元、马亦钊、刘一闻等,教泽绵长。因此,方介堪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篆刻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其一生创作甚富,治印2万多方,出版印谱众多,特别是对汉印、汉玉印、鸟虫篆印的创作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能够把古代小众的鸟虫篆印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不失古法,可以看作中国鸟虫篆第一人,并且在许多方面开风气之先。

方介堪篆刻师古不泥古,在他的刀下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看似平淡实有波澜,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用刀平直中展现力量,金石味十足;印章表面看似平正,实则处处有变化,方中寓圆,静中有动;用字讲究,强调篆法。特别是印化文字达到炉火纯青,这得益于他对古文字的研究。其勾摹300余方古玉印汇成《古玉印汇》。用近十年时间勾摹编纂《玺印文综》,成为学习篆刻最为重要的工具书之一。同时他对古器物也颇有研究,能将古器物的形制、款识运用到印章创作当中,能充分把控印从书出、印中求印、印外求印,并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是一位博学多通的金石书画大家。


民国时期,方介堪主要生活在上海,当时几乎所有的艺术家、社会名流都与之有过密切交往,他与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方老一生治印甚富,大部分是为名家治印。他与张大千交往至深,为其治印甚多,与谢稚柳亦如是。

编辑晨文
转载自:文汇教育

更多推荐:



韩天衡谈印学的过去与未来

赵文斌 | 近代中国茶叶和生丝贸易的沉浮

罗婧 | 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的“博览会”征途

唯亭顾氏、名门“贵潘”和歼-8之父顾诵芬

梁捷 | 因果识别:挑战经典理论的实证研究工具

谭其骧 | 上海建城是一个过程

《七步诗》之外的曹植

仲威:我想倡导古人在碑帖上的审美和价值观

陈正宏 | 吴越争霸中令人震惊的细节

王子今 |《史记》“芬芳”笔墨:秦汉人的嗅觉幸福

温故 | 顾道台的十万雪花银

毕加索诞生140周年 | 毕加索的遗产:悖论与谜题

陈尚君《诗唱大唐》:唐诗是由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有欲望、有爱恨,也有能力的人,活生生地写出来的

高明 | 西医来华与华人社会

鲁惟一、周锡瑞、叶嘉莹获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wenhuixueren@139.com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