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跃文 | 紫笋红姜煮鲫鱼

文汇学人 2022-10-22



板桥有诗云: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紫笋应是紫苏,秋天是没有笋的。我家乡就把紫苏叫紫笋,那是煮鱼的绝好佐料。


城里人想吃紫苏,需去菜市场买,价钱比葱蒜贵。向大蒜被热炒,价格涨得离谱。有笑话说,一个山西老财在北京吃饭,吆喝店家:上你们最贵的菜!结果,服务员端上大蒜炒姜片。


乡下人吃菜,不会出这种笑话。鱼在河里、塘里,一网下去,活蹦乱跳。葱、姜、蒜在菜园子里,随采随摘,带着露水。紫苏是不用种的,屋前屋后随地而生,闭着眼睛撩一把就够了。


从长沙沿湘江北上,有乔口小镇。我去乔口,正是秋日。小镇很有乡野气,街巷外便是田垅、湖泊和河汊。地上瓜棚豆架,水上鹅鸭成群。田梗间随处长着紫苏,遥望紫云掠地,近看竿粗如指。紫苏原为草本,竟然疑为灌木。叶子青面紫背,风过处青紫变幻,如儿时见过的万花筒。我随意摘取几片叶子,揉了揉凑在鼻子上闻。


我太喜欢紫苏的味道了。家乡做菜,凡带腥味的,鱼、虾、蛙之类,统统佐以紫苏。村上有位老人好逗小孩,有回他考我:一边辣腥一边辣臊,一边吃水一边吃草,猜是什么字?我那时太小,白了半天眼睛,猜不出来。老人说:“鲜”字!老人说到 “鲜”宇,我那时想到的就是紫苏煮鲫鱼的味道。



到了乔口,当然要吃鱼。乔口鱼宴,菜式很多。我最喜欢的,却是紫苏红姜煮鲫鱼。不是因为读过郑板桥的诗,而是自小吃得太多。人的口味,都是妈妈养成的。妈妈说鲫鱼养胃。家里若谁病了,胃口不好,妈妈必拿鲫鱼煮汤,放很多的紫苏。不必急着吃鱼,先盛一碗鱼汤下肚,胃口自然大开。不知中医里是否有此验方,我的胃证实它是很有效的。


真好吃的是土鲫鱼,大不过手掌,小略约三指。我老家是山区,没有大江大河,小渠小溪倒是很多。我自小喜欢捉鱼虾,收获最多的就是鲫鱼。一到秋天,渠道得清淤修整,水就放干了。小孩子们跑马圈地,指手为界,把渠道瓜分了。拿木瓢把浅浅的水舀干,先捉鲫鱼,再翻泥鳅。谁的鲫鱼抓得多,那是最叫人眼馋的。


我在乔口一家临水的小店,望着白得像牛奶的鲫鱼汤,闻着熟稔了几十年的紫苏香,喉结子忍不住直咕咙!我问:土鲫鱼吗?店家说:当然是土鲫鱼!不然,有这汤色吗?


(选自《知味集》)


编辑:augustish
更多相关阅读


《梦华录》里的官伎生活是真实的吗赵珩 | 金华烧饼与宁波苔条师说,我与宋史 | 包弼德 伊佩霞 包伟民 邓小南
大卫·哈维 | 小修小补已经修复不了资本主义
俞吾金 | 如何面对偶然、风险和意外
梁实秋 | 炝青蛤李中清 | 促进社会流动的高考制度是中国的骄傲芒种:谷物之芒,生命之光许倬云 | “共话桑麻”   

汪曾祺 | 想念昆明的雨、菌子和杨梅

芒种:谷物之芒,生命之光

许倬云 | “共话桑麻”

快碳水、慢碳水:你的日常饮食习惯是否需要改变

方健 | 拨开茶史上的迷雾

王韧 | 端午节何以悬挂钟馗图像

端午与屈原

维多利亚时代的儿童文本使文学体验成为人类进化的关键机制

徐志摩 | 花牛歌

哲学教授告诉你什么是好论文

人类与啤酒难忘的相遇

怎样编成一部插图文字俱佳的教材

王世襄:到了李庄,在饭摊上第一次尝到清炒豆苗

赵元任拍的10000张照片

姜亮夫先生的“最后最高要求”

林希 | 怀念父亲林藜光

克莱夫·贝尔如何“缔造现代主义”

国际博物馆日 | 博物馆的力量:“认同”建构

艾俊川 | 民国初年一场债务纠纷的真相

双殿楼看约翰·罗斯金

人文学科的阅读训练能否生成一种公共伦理?

西方艺术批评中也有“以中庸为德”

可以用“设计”来概括整个现代艺术吗?

泰戈尔与清华学子的“无问西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