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小编的三年升级打怪史!她说,不会打造IP的段子手不是好编辑

徐雅乔 传媒评论 2023-03-14


全文共4350

阅读大约需20分


徐雅乔 90后,深圳晚报新媒体平台总监,追得了热点、玩得转平台、做得好产品、打得响IP。主力运营的深圳ZAKER平台获评“年度全国主流媒体新锐十佳客户端”,策划制作的《测测你是几成熟的深圳人》《如果我是大熊猫,你会救我吗?》荣获中晚协融媒体奖新媒体交互产品一等奖、页面设计二等奖。参与打造的“十八楼西不加班”漫画IP篇篇10万+,全网累计阅读量突破6800万。



2019年,是我入职深圳晚报社的第三个年头。深圳晚报在业界被誉为“最具互联网长相的报纸”,在这片创意的热土上,我也完成了自己的三年“迭代史”——从一个新媒体“小编”成长为超级IP推手。在此将个人经验分享给大家,谈谈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


1

1.0版:一个新媒体“小编”的自我修养


2016年底,我入职深圳晚报社,成为一名新媒体“小编”,负责深晚新媒体平台的稿件编发。新手“小编”的第一堂课就是——取标题。


进入移动端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海量内容,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早已被撕扯成一块块碎片。想要赢得他们的关注,一则亮眼的标题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借用一位“吃货”的比喻:一个好的标题就像烤肉摊小哥往羊肉串上撒的那一撮孜然,能将路过的人吸引到面前来。作为一名传统媒体中的新媒体编辑,这一撮“孜然”不能撒得太小气,“食之无味”,让人毫无点击欲;也不能下猛料,靠虚张声势吸引人点击,但标题下的内容却完全牛头不对马嘴,让用户的好奇心瞬间转化为愤怒,继而伤害平台。


为了撒好这一撮“孜然”,我坚持做了两件事:第一,建立自己的“标题库”,尽可能多地关注新闻资讯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每天收集5—10条精彩标题,按“列数字”“设悬念”“蹭热点”等类别,汇入自己的标题库;第二,跟同事组建“比稿群”,每天选择3篇稿件,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取标题,再一起讨论改进。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稿件,原标题为《高中文化男子自称皇家银行掌门人,半年内诈骗被害人数千万》,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的男子自称是加拿大皇家银行的掌门人,且认识“健在”的乾隆皇帝,以此诈骗被害人4000万巨款。最后改出的标题为《男子自称认识300岁的乾隆皇帝,骗走富婆4000万》,“300岁”“4000万”,将醒目的数字列出来,突出“乾隆皇帝”“富婆”等吸睛点,制造“戏剧冲突”。我因此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一个新媒体好标题奖。


《影像深圳家谱》人文微纪录片第一季


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新媒体“小编”的工作链条不断延长。与传统编辑相比,我们有时候需要“走在记者前面”,充分发挥搜集线索和加工素材的能力。2017年,我们团队推出了一个栏目“深晚即时”——多方收集网络报料,经过事实核实后迅速加工为短频快的即时新闻,抢占第一波流量,为记者的后续跟进提供线索和方向。我们组内每一位“小编”都关注了上百个深圳政务、媒体微博号,如深圳交警、深圳公安、深圳天气等,通过即时监控、跟进,推出了《老司机开飙?深圳一的士14分钟竟“开了”35公里》《深圳坂田电子厂爆炸?深圳公安发话了!》《开往深圳北G79次高铁发生停电故障,上千人被困近3小时》等数条10万+即时新闻稿,打响了“深晚即时”的栏目品牌。


除了文字、图片、视频,“小编”每日接触最多的就是“数据”——我们每天像看股票行情一样分析后台阅读数据,对平台阅读量前10的稿件进行复盘,摸索用户关注的话题倾向,为报社其他采编部门提供工作参考。“小编”虽小,功莫大焉。


《守珍街93号》栏目获2019创新创意超级杯城市活动创新奖


2

2.0版:新媒体编辑的本质是产品经理


“用户虐我千百遍,我待用户如初恋”。从纸媒进入移动端,读者变身为“用户”,似乎越来越难被满足。有人说,“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我认为,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从未变过,只是对报道形态、叙事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一个优秀的新媒体编辑应该是一名出色的“产品经理”,从讲好新闻故事到设计用户互动,从新闻内容包装到新闻产品推广,都要烂熟于心。


2018年1月,网友连续在香港拍到三只黑脸琵鹭被捕鸟夹夹住,一死两伤。记者第一时间进行了追踪报道,新媒体也迅速跟进,在时间紧素材有限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以“海报”的形式来推广这一新闻内容。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珍稀鸟类,据2017年统计显示全球仅存3941只,无奈大众对其知之甚少。第一版海报文案,我从科普角度出发,以简单的文字及数据介绍黑脸琵鹭的濒危性,但描述性的文字始终缺少冲击力。在继续翻阅资料的时候,发现黑脸琵鹭被称为“鸟中大熊猫”,这一类比给了我灵感,将黑脸琵鹭与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为人所熟知的珍稀动物联系起来,不需要过多的说明,用户就能“秒懂”。为了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同情心,我以黑脸琵鹭为第一人称抛出了一个疑问句:“如果我是大熊猫,你会救我吗?”再配上黑脸琵鹭被捕鸟夹所伤的图片,在视觉上给用户冲击,直戳人心地展示了保护黑脸琵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系列海报一经推出便引发网友热议,在专业人士及爱鸟群体中不断转发,仅半天时间,便获得超10万次的点击,并推动了深港两地动物保护部门展开后续救治。


如果我是大熊猫,你会救我吗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各类主题宣传作品纷纷推出,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地,深圳的主流媒体更加不能缺席。一个重大宣传主题,如何做得生动有趣?这是所有传统媒体中的“产品经理”无法绕过的话题,我们的经验之一就是“以小切口见大主题”。深圳的成功,离不开千百万怀揣理想、敢于冒险、努力务实、勇于创新的“深圳人”。经过几番讨论,我们把产品主题定为——测测你是几成熟的深圳人,以互动答题的H5,串联起深圳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历史时刻,以蛇口工业区、国贸大厦、“凯达妹”、“大家乐”舞台、华强北、“来了就是深圳人”等新老深圳人的共同记忆出题。用户可下滑屏幕依次答题,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的巨大变化。H5平面设计简洁大方,同时加入了相当精巧的动效,将“深圳出品”的QQ、顺丰快递、比亚迪汽车、华为手机等通过系列动画串联在一起,颇具“科技感”。再配以年代感十足的文案及深情动人的背景音乐,触发深圳人共同的记忆点。


H5“盖楼”小游戏《今天深圳人都在玩这款游戏》页面


测测你是几成熟的深


《测测你是几成熟的深圳人》和《如果我是大熊猫,你会救我吗?》分别获得了中晚协融媒体奖新媒体交互产品一等奖、中晚协融媒体奖新媒体页面设计二等奖。作为新闻媒体“产品经理”,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去整合新闻内容,增强表现形式,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3

   3.0版:不会打造IP的段子手不是好编辑


融媒体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媒体进行基因改造,即“互联网+”。打造原创IP可以说是传统媒体“互联网+”的“捷径”之一:将传统媒体的专业内容转换为IP资源优势,进行跨媒体、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整合运营,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进行重新定位与布局的必然选择。用我们团队的“玩笑话”来说,不会打造IP的段子手不是好编辑!


2018年初的某一个午后,我们三个“小编”与一位报纸美编,怀着“不加班”的理想与“一夜爆红”的幻想,创立了一个原创漫画栏目——“十八楼西不加班”,尝试将新闻焦点、网络热梗、历史知识等以漫画形式呈现,坚持“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前期推出了《你与时尚的距离,或许只差一条秋裤!》《恋爱中不得不答的十道送命题, 堪称一部直男血泪史!》《90 后赢得了鹿晗周杰伦,却输给了朋友圈!》等迎合热点话题的作品,既有脑洞大开的调侃,又有趣味十足的科普。后期逐步形成了“历史系”和“吐槽系”两大产品线,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推出了《古代奇葩年终奖,看完你会觉得老板还是现任好!》《这可能是史上最难寄出的一个快递》《年终十大苦逼职业盘点,你躺枪了吗?》《大学最委屈的专业竟然是这些!你的专业上榜了吗?》等百万级产品。


十八楼西不加班


2019年4月1日,该栏目上线一周年,全网累计阅读量突破6800万,每条漫画点击量均超过10万,在微博上打造出近千万级流量的话题入口,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读者。同时,我们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宣传部、罗湖区应急管理局、佳兆业地产深圳公司等政府单位、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通过“十八楼西不加班”及其衍生产品开拓了政务服务、商业宣传的新模式,产生了卓有成效的商业价值。虽然“不加班”的理想仍然遥遥无期,但我们的IP终于成为了千万级“爆款”,累并快乐着。


“十八楼西不加班”的IP化之路是先有“用户”再有“客户”,而我们的另一档网红IP“星期三约个饭”则是先有“客户”,再有“用户”。2019年,我开始接触直播视频业务,“星期三约个饭”是深圳晚报直播团队与财经中心联合打造的政务直播IP——一档为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会策划的以美食烹饪为主题的食品安全知识科普节目。“食品安全”“科普节目”,这两个在一般用户眼中枯燥无味的元素,经过我们的精心策划,碰撞出一场接一场“爆款”:由深晚美女主播搭档帅气的食品安全专家,通过每期一道美食烹饪,与用户分享食安知识。一个有颜值、有知识、有美味的IP就这样诞生了。“星期三约个饭”至今共推出三季,累计观看量近1000万人次,每期均超过10万+观看人数,打造了政务资讯现场传播的新模式。


新媒体编辑,和新闻媒体中的任何一个岗位一样,入门不易,精通更难,需要在实践中“打怪升级”,不断学习更先进的技术与表达形式,“煎”“炸”“炒”“焖”“煮”,为用户提供一场接一场的内容盛宴。


原创:徐雅乔 深圳晚报

来源:传媒评论


热文回顾

小编的硬核本领:让稿件、版面、推文会“说话”

播客,会是媒体下一个盈利增长点吗?

上游新闻"全员视频化"是怎样把记者逼成全能网红的

深喉线人-穷追真相-不懈监督,这位记者13年的“阳光行动”令人钦佩

时隔16年的“跟踪报道”为什么能够获得浙江新闻一等奖



传媒评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0377 85310379


欢迎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