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吃荤、吃肉,不是源于营养够不够,根源在于人性对肉欲的贪婪

❤吃素的 吃货一族 2022-09-11



不讲“营养”讲什么?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自古中国人都不讲“营养”,而只会讲食物够不够丰富、是否充足、够不够饱、好不好吃……


营养学是近代西医学的附带产物,随着微观还原论研究的发展,能够分析每一种东西的“成分”,这就叫作营养了。古代无法做这种“分析”,就无法从这个角度讨论问题了。 


古代饮食不讲“营养”的话,还可以讲什么?


中医更强调另一个问题,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叫“吸收”能力,古代中医则叫“受纳运化”。



试想看,就算是在现代,很多在农村生活的人,饮食哪里有这么讲究?哪里按照营养学来选择食物?他们就是种出什么了,就吃什么吧;


又例如古代的人,肯定没有营养学的概念吧,他们怎么吃饭的?就是好吃的就吃吧,尽量选择能找到、喜欢好吃的食物,哪里会想这个食物含有什么成份?


从中医和传统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更重视“内在”自身的修养。这就好像学习那样,比如像“填鸭式教育”那样,天天给你灌输大量有益知识,可是学生本身接受不了、或者知识程度未够,那么如何花钱去上课补习也没用;


但是,假如学生本身非常聪明勤奋,即使你在穷困的农村山区,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你也可以学有所成。




“素食不够营养”的问题来自“推卸责任”


说到这儿,或许大家也明白中医怎么看“素食够不够营养”这个问题了。“营养”是外来的东西,而中医更强调人本身能否“吸收”营养,而不太在意营养本身。


假如身体健康,清茶淡饭也足够养生,假如身体本身不好,那么补的下去都没用。这也是中医有说“虚不受补”的说法,身体虚弱吃什么都未必能够补上。



不是这样吗?很多长寿老人,其实饮食也是相当随便简单;又或者深山里面的和尚,吃饭也极其清淡,还不是健康的生存着?


素食够不够营养,中医从根本处就不这样提问,而是反问:“你身体是否健康,能够吸收足够营养?”一个人够不够营养,中医不把责任交给食物,而更着重自身健康与否。


这是中西医学文化的差异。举例说,例如西医上的甲状腺病,西医比较倾向于用“碘质”吸收得太过或缺乏来解释这种病,与沿海地区或内陆地区生活,食物含碘太过或太少有关。


中医则不这样看问题,不会单纯用外在因素来解释疾病,例如同样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人们的饮食习惯相约,但为什么有人会得大颈泡,有人不得?中医更倾向于从自身去找寻答案,例如这一种病,就多与自身的情志、体质因素有关。




中医不讲营养讲味道


再进一步讨论,中医不讲“营养”,但是讲“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味是各种食物的基本味道,人人都吃,中医认为“过犹不及”,五味都可以吃,只要不太过就行。


假如是身体不健康了,则可以从五味的角度上,建议特别侧重吃某一些方面的饮食,以帮助身体调整回正常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五味的饮食调养,也是强调需要按个体的情况提出建议,这是中医强调“内在因素”的饮食养生特点。


但是,传统中医没有说,必须要每一顿饭五味俱全。五味不等于“五种营养”,现在有一些养生书强调每一顿饭都要吃“五味”食物、“五色”食物,其实中医没有这样的严格要求。


再高层次一点说,中医养生提倡饮食宜“清淡”,五味都不要浓烈,朴素简单就是长寿的饮食方式了。




越是担心不够 则越不够营养!


有些人刚开始吃素,只要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都会怪罪素食不够营养所致。在这里想指出一种现象——“越担心素食不够营养的人,则越容易出现不够营养”;


相反,假如不担心自己营养不够的人,则没有这种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尝试用中医的角度作一回答。


在饮食上,中医强调“脾胃”关系,但很多人未必知道“脾胃”两者各自做什么工作。(中医的脾胃,与西医解剖学的脾脏胃脏的脏器概念完全不同呢。)



在中医来看,“胃”是负责“腐熟水谷”的,就好像一个锅一样,当食物进入肠胃里面了,胃就负责将食物“变熟”,变化成为“水谷精微”,通俗一点讲就是变成人体的“气血”、“营养”了。


但是,胃产生了这些气血、营养以后,要带去周身才行,那就需要“脾”的帮助。《黄帝内经》指说“脾气散精”,脾是负责将胃所产生的精气、气血、营养,输送到全身去,负责运输、疏通的工作。


换句话说,脾和胃的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像“消化”和“吸收”两方面的功能,胃负责消化食物,而脾帮助周身去吸收。



重点来了,一个人经常担心的话,原来会影响整个“吸收”能力!在《黄帝内经》有两句话说:“思伤脾”,思为何会伤脾呢?就是另一句话解释了“思则气结”。就好像一个人很集中的想事情时,人的呼吸就不畅顺,身体凝注不活动了。


当一个人常常思虑过多,则使“脾气散精”的功能受阻,就是说,尽管胃的消化能力没有问题,但是脾帮助疏通气血的能力受阻了,脾气不能将气血带到全身去,那么自然吸收受阻,造成“不够营养”的问题。


中医上说,这就叫“胃不虚而脾虚”、“虚不受补”,或者现代的话可以说“能消化但不能吸收”。



总而言之,一个容易担心、思虑的人,开始吃素往往就会更加忧心忡忡、思前想后,后来造成营养不良,就怪责素食不好。其实,这本身未必是食物的问题,而只是吃素这个选择反而加重了自己的思虑而已,实际根本原因在于自信不足。


成语说“心广体胖”,如不担心吃素不够营养的人,其实吃饭生活都很随便,尽管吃得少也容易长胖。从这个角度看,担心是没用的,越是担心素食不够营养,则真的会越不够营养!


素食不单是饮食问题,素食讲求朴素、内心清净。其实我们心想什么,与饮食健康有密切关系。


爱吃荤、吃肉,不是源于营养够不够,根源在于人性对肉欲的贪婪!如果荤菜肉食和素菜的口感味道倒过来,大家会选择哪个?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怎么吃素才健康?


自然法则

______

 

除了知道几大类食物还不够,每一类食物还有很多种类,究竟如何选择?有三个角度最值得留意,是中医经常强调的: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

☉ 因时:吃当时(当造)、当季食物


每一个季节所生产的食物,反映了该食物能够适应该气候特点,也能够帮助人们适应四时变化。例如夏季酷热之时,就是最多水嫩瓜果成熟的时候;

各种水果,夏季吃西瓜能消暑解渴、秋季吃雪梨能够滋阴润燥、冬春吃橘子橙子性温祛寒,这些本身都是自然界中对身体好的饮食方法。

假如吃了反季节食物,冬天吃西瓜、夏天吃橘子,那就未必健康了。选择当季的食物,其实很简单,往往在菜市场里面,最便宜、最多的就是当季的了。

食物当然是新鲜的最好,尽量少吃包装加工、冷藏「保鲜」的食品。虽然食物在一定的限期之内是可以食用,但是未必代表食物在最佳状态。

最优质的食物,当然是刚刚收割下来最新鲜了,刚收割的蔬菜,比等上一天再吃,新鲜程度显然不同了,味觉灵敏的人往往能够吃出食物的鲜嫩味道区别呢。


☉ 因地:吃当地、本地、非进口食物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强调要吃本地生产的食物,其实跟上述吃「当季」的意思相同。在该季节能够生产出来的食物,也是指在自己生活范围内的季节吧,假如北半球的人吃了南半球的食物,季节就是倒过来了。

其实,食物生产越是靠近我们生活的地区,就是人类跟食物所生长的气候环境相近,食物就更适合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只猴子,牠一辈子就只能够在自己生活范围里面找水果吃,而无法坐车去别的地方,其实所有动物都是一样。

除此以外,外来食品必须经过运输,运输过程食物已经不够新鲜了,或者需要经过加工添加,食物经过运输也增加了环境污染,增加成本,这都是没必要的。


☉ 因人:视乎个体体质来吃


个体质饮食的问题,在中医学上非常重视,按每一个人的需要来吃,比上述两点更重要。例如有些人身体寒凉,就算夏季吃西瓜也可以不舒服;平素容易上火的人,冬季吃橘子也可以上火。

当然,这并非因时、因地的饮食方式出了问题,而是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就更要注重自己的体质差异,健康的时候就可以随便一些。



就像一个人思考时,假如内心繁杂、情绪不稳,往往作出错误决定;当我们内心平静,才能够做到最佳抉择。

人选择食物也是一样,需要身体清净、味觉清淡的时候,才能够选择最适合的食物。这就需要在素食、不吃肉蛋奶,饮食清淡一段时间之后,身体干净了,自然能够恢复这种寻找食物的智慧。



回归自然简朴的饮食

______

 

想想自然界动物是怎样吃东西的?还有一些值得参考的饮食技巧:

☉ 尽量吃整全的食物


例如一个苹果,不用削皮切块,整个吃是更富有营养,假如榨汁了,某些营养就会流失。吃整全食物的态度,等于在做饭时尽量要少加工,假如一顿饭要做很长时间,工序复杂,这未必是好事。

☉ 不吃有添加剂、基因改造食品


因为这些都「不自然」,这方面主要从购买食物的标显上能够看到,假如食物上没有标签就很难判断了。更安全的选择,最好是购买「有机食品」,有机的意思就是按照自然的方法耕种出来的食物,一般需要经过认证,具有相关标签显示。


☉ 多在家里做饭


有做饭经验的人都明白,自己到菜市场,都会挑最好的食材,不好的不会买,但是我们到餐厅吃饭的时候则不然,往往食材的好坏就没法控制,有无添加甚么东西、是否新鲜、是否用了基因改造的食物,就都完全忘记了。自己做饭,是解决各种黑心食物问题的最佳方法。

 

饮食健康不单在于食物

______

 

谨记一个人的健康,除了食物选择,吃的方法也十分重要!例如:

  • 一边吃饭的时候,要专心的吃饭,不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看电视做功课,这都会影响消化健康;

  • 吃饭的时候要用舌头感觉到食物的味道,假如精神转移了想别的东西,容易会食而无味,消化无益;

  • 吃东西是要仔细嘴嚼,慢慢吞下,不要囫囵吞枣;不吃烫热或冰冻的食物,不妨用手试试看,手指也觉得热的,当然喉咙更不能承受;

  • 吃饭时候一般不喝水,或者只在口渴的时候喝一些,喝水的话尽量选择浓汤;

  • 在情绪不好生气的时候、生病的时候不要吃饭,或少吃一些,饮食强调清淡;

  • 在肚子饿的时候才吃饭,不饥不吃,吃饭时候不过饱,常保三分饥饿感,是长寿的饮食方式。

吃的方法,很多时比食物本身更为重要!好些人就算吃很多东西,但身体总是胖不起来,这就往往跟这个人自身的性情与饮食方式有关了。



吃素也要营养均衡

______


保证人体健康必须从饮食中摄入的物质:


1. 蛋白质、脂肪和醣类这三大营养素是比较不用担心缺乏的。“如何摄取蛋白质”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事实上,豆类、谷类、坚果类都含有蛋白质根本不须担心。



2. 纯素食者应该重视钙的补充,每天吃一碗黑芝麻糊、每天至少吃一次深绿色叶菜,每餐都要有一种豆制品,就可以比荤食者更不用担心钙不足的问题。

另外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来自牛奶、奶酪,纯素者比较容易缺乏。不过人体自身会制造维D,前提是”晒太阳“,晒太阳合适时间是早上10点之前,下午4-5点。



3. “只有吃肉才不会贫血”这是一个大误区, 素食者多吃苋菜、红凤菜、菠菜、青江菜等高铁蔬菜;而且维生素C可以帮助植物性铁的吸收,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等一起吃效果更好。


4. 健康吃素需要坚持几下原则:食物种类多样化;多吃新鲜的当季的水果蔬菜;少油、少盐、少糖的基本饮食原则。



最后提醒大家一下,吃素会”饿得快“并不是因为素食没有营养,而是因为素食比肉食更好消化,身体吸收的比较快。按照以上建议吃上一段时间的素食,大家就会感觉身轻体健,神清气爽了。



 也许你还想了解这些:

1他在深山卖素食,拿谷仓做成“另类民宿”,却一房难求,连老外都不远千里来打call

2素家居、素热狗、素肉丸、素鱼子酱......宜家:家具界的素食大佬!

3、联合国最新报告|肉食,是致使“人畜共患病”的第一大因素;植物性饮食有助于消除饥饿,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健康成本

4、爱因斯坦、达芬奇、毕达哥拉斯、卡梅隆...这些超级大脑竟然都是素食者

5、不吃水果和蔬菜会怎样?结果超过你想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