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老师这个群体,一直是富有“正气”;拥有“底气”,甚至自带“仙气”的存在。
但是,你察觉过他们其实也有“怨气”吗?
“不能给学生排名,但可以给老师排名”
“课题‘满天飞’,少有落实者”
“外行领导内行”
“把老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
……
种种的教育界乱象,污浊了他们的“仙气”;抽走了他们的“底气”;甚至削弱了他们的“正气”;激发了他们的“怨气”。
天下没有不想当好老师的老师,也没有天生自带负能量的老师。
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老师被无法挣脱的环境所困扰,怨气自然也就产生了。
在去年5月引起热议的《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的网络文章中,作者简要概述了现今教师执行的各种琐事。这些琐事包括扶贫、反诈骗、禁毒、消防、卫生、防溺水、防诈骗、防欺凌、防触电、防火灾、防盗窃、防地震、扫黄打非、综治民调、交通安全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卫生检查、社区活动、社区慰问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只有畜牧局还没有给教师安排任务。不过随着劳动课的开展,畜牧局也有可能参与到工作中,例如让教师带领学生养鸡养鸭,然后进行记录和心得总结,编写养鸡养鸭指南等等,这种场景令人不忍直视。除了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等基本工作,教师还需要处理大量的应付材料、填写各种表册、迎接各种检查验收、参加各种培训、频繁开会、参与点赞投票、应对相关部门的临时安排、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进行自建房隐患排查、收集核酸检测截图、下载注册各种APP、进行家访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工作的重点,因为它们与学校和教师的督导、考核和评估相关,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和绩效。以至于很多教师表示:“上课、辅导、教学活动并不可怕,唯独害怕检查和验收。”
首先,学校的势力较弱,各级行政部门会利用学校来达到他们的工作目标。因此,老师常常成为行政部门的"工具人"来整理资料、完成各种工作。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没有选择拒绝的权力,只能听命于上级,效率很高。其次,一些老师本身也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请求,也不会为自己争取权益。他们常常依靠学生和家长完成各种工作,因此被政府和部门视为一种非常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最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缺乏了解和认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工作的独特性,未能给予学校和教师足够的支持和保护。由于这些原因,学校和教师被迫花费大量时间在非教学工作上,而失去了教育的主体性和话语权。他们好像没有选择,不得不将大量时间"浪费"在非教学工作上。
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国家曾明确规定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然而,一些学校在暗地里仍按照教学成绩给老师们排名,并与各种评优评奖挂钩。每次考试后,一些学校的教务处和年级组会花大力气分析成绩,计算每个老师授课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对班级成绩的贡献率,并将这些信息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老师,在各种会议上进行分析和评判。这种做法虽然奖励成绩突出的老师,却也对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进行不点名批评,甚至在大会上公然指责,并要求这些老师在会上做自我检讨。这种方式是不文明的。尽管这种评价体系避免了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但却将教师的个人尊严置于次要位置。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不得不将成绩放在首要位置,将压力传导给学生,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对学生要求更加严格,导致学生负担加重,甚至会对"双减"政策的效果产生削弱,并加剧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
项目研究是一个学校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环节,它对教师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所以,部分教师都会去做项目研究和做项目研究。许多老师为评职称而进行项目研究,或大或小,形成一种活跃的气氛,深受校领导喜爱。从研究项目的资料收集、项目论证、项目立项到项目的试验研究,再到最后的项目验收,都有着非常严谨的规章制度,这也就是做项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由于一线的老师们平时都很忙,很难抽出时间来做专题研究,因此,他们的工作就显得很忙碌了。
这就导致,很多研究项目,明明是齐全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甚至是一片空白,很多时候,都是“走回头路”,拿着别人的论文,写着自己的论文。而当他们拿到了项目的最后一张证明之后,他们便会被解散,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已经失去了初衷。
教师与其它编制工作相比,每年都会有年终奖、车补等津贴,而从2019年开始,老师的薪酬将由四个方面构成:岗位薪酬、薪级薪酬、绩效薪酬和工龄津贴。最大的区别就是职位薪酬,这是根据老师的职称来决定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务的好坏对老师的薪水有很大的影响。不过,这个职位是有数量上限的,除非是高级教师,或者是高级教师,才能获得更高的职位。因为岗位是有限的,很多出色的教师都差不多,在没有客观因素的帮助下,一些人是靠着自己的关系,给别人送礼物,或者请客,这让职称评定变成了一场人脉的比拼。
有些教师,上课时间很短,有些人根本不在前线,但由于各种奖项,他们很早就被评定为中级、高级专业人员;有些教师,肩负着大量的工作,同时也是一名班主任,兢兢业业,但没有任何荣誉,也就是空有一个头衔,待遇也还是之前的低收入。
“我们的校长是个中文系的,几十年没上过前线了,有一次他对着一个年级的班主任说,这首诗一定能考到,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首诗早就从教材里删掉了。”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不过这件事反映出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就是“门外汉”在指导“专家”。现在的校长,大多都是以前的老师,他们要么是工作成绩出众,要么就是别的原因,一旦走上了领导位置,就会借口工作繁忙,离开了基层。由对学生的关怀转变为对教育局的关怀,由对教科书的研读变成对档案的研读,由每天的课堂到每天的会议,都离教育和教学有很大的距离。
但是,教育这个职业和别的职业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实际的经验,光凭一股热情去讲,那只会撞到墙上,起到反效果。不过,也有一些校长对整体的规划不满,认为一线老师的工作方式太过陈旧,并不适合他们,所以他们花钱请了一些好的大学来借鉴,然后把他们的教学方式照搬过来,忽略了自己的学校,结果把事情弄得一片混乱,还把责任推到了自己的身上。
近几年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师和教师的角色完全改变,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要像管理学生一样管理,要像对待祖先一样供奉着。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种种规章制度,将教师当成自己的学生来管理,一切都要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表现,还会影响到评优、职称的提升。比如上课要刷脸签字,上课要提前三分钟到教室,要按照教案写好,每一个步骤都要准确无误,等等。评得越多,就会使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热情降低,对上级的监督力度也会加大,从而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在一些校长眼中,师生都是他的管辖范围,就算是一个下级官员,也能对其他教师呼来喝去。没有向教师打招呼,是很常见的;一个教师,没有跟上级打招呼,就要挨骂,他觉得自己和一般的教师相比,是“高一等”的存在,所以当教师的,就要听从上级的各项命令。而另一种则是过于放纵,只要不是太严重的过错,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处罚,如果有教师以成绩或者别的原因来处罚,那就是通报和处罚了。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放纵下,有些学生已经失去了对老师的尊敬,他们经常逃课,违反校规,觉得骂一顿,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所以他们越来越大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竟然公然的欺负起了自己的师长,不得不感慨:原来,教育是这么的没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干脆就“佛系”、“躺平”了,他们只是在教学,而不是在培养学生。
经常有校长说:“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付出和贫穷。”以此来激励教师们专心教书,但也引来了一些教师的嘲笑。说教师的人生是一种“贡献生命”,没有人会反对,但要说教师的一生都要“贫穷”,这一点,恐怕所有的教师都会反对。没有人天生就是社会的最底层,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权力。虽然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他们愿意付出更多,但是教师也不能忽略了教师应有的福,让马儿走,但又不给马儿吃草。
会议是一个领导者最大的标志,也是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武器。于是,就有了许多本来可以不召开的研讨会,这些都是为了帮助上级处理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在会议上留下痕迹,表明工作正在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形式主义”。有些研讨会,题目多,教师就当个背景板,再拍张照片,发布出去,广泛宣传,最终归档。一是体现出学院严谨的工作态度,贯彻落实好上面的政策,二是做好资料,应付上面的督查。
有些会议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开会,上面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并不布置什么工作,也不下什么通告。有些会本来很快就能开完,但由于上面没有理解上面的意思,就把所有的内容都看完了,还说了几句毫无意义的屁话,东拉西扯,东拉西扯,说什么就说什么,弄得很多教师都是云里雾里。有些会议,只需要一个通告就能完成,但为了避免被忽略或者出错,他们必须将所有人都召集起来,一个一个地解释。各种各样的会议,已经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上课时间,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办法,只好按照上级的指示,继续工作了。于是,讲台上的领导们滔滔不绝地说着,下面的老师们则是认真地批阅着,准备着,有的还打起了呼噜,一片祥和。
工作辛苦就意味着工作更辛苦,一人做事一人双脚,看上去很忙碌,但实际上,教书变成了一种“副业”,令许多教师相当头疼。上课时要照相,上课时要做笔记;对所有的训练都要进行照相,并做好训练纪录;对教学科研工作进行照相,撰写教学研究报告;与同学交谈,拍摄照片,并做好交谈笔录;对学生进行家庭访问的照片,并将其填写好;在会议上要照相、要做笔记;召开班会要照相,要做好会议纪要;做心理辅导,还要照相,还要做会诊笔录……
至于有什么作用,没有人在意,但图片和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处理那些繁文缛节,没工夫给学生们布置功课,也没工夫做课件,更别说研究课本了,这和教学的本意相去甚远。
网络世界,进入大学的门槛很低,几乎所有人都成了“教育专家”,谁都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指手画脚,因此,很多学校都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父母还特意去了一趟学校,教导老师怎么管好自己的孩子。
因此,在网上,各种关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养育方式层出不穷,也被很多父母所认可。就算是初入社会的父母,上网一查,也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让人觉得很遗憾。如果多看几本书,听几次讲座,解决几个孩子的问题,就会被称为“老师”,自称是“教育专家”,而当他们发现自己和学校的教学观念不一致时,就会以父母的名义,干涉学校的教学活动。
如果父母一味地介入到学校的经营和评估中,或是随便对教师的工作加以批评、干预,而校长忙于应对抱怨,教师却趋利避害,回避问题,那么儿童的教育又从哪里开始呢?教育是一项伟大而长期的课题,它将深深地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着许多人的一生。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当前教育出现了诸多不符合常理的怪现象,严重制约了教育的良性发展。而我们也相信:这一切必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得到解决。
汇编、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