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丨晏梅,扎根大地办幼教
●六盘水第四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正高级教师 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教育部新时代晏梅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
●教育部园长培训中心实践指导专家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第十二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
●贵州省特级教师
●贵州省黔灵名园长
●贵州省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
●贵州省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贵州省智库专家培养对象
●贵州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贵州省优秀党员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贵州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贵州省优秀教师
●贵州省最美劳动者
●六盘水市第八次党代会党代表
●六盘水市市管专家
“遥想当年奔西南,三线建设高于天。渴饮山涧水,饥餐红薯干。煤海鏖战急,弹指鬓霜染。接力有子女,明朝更好看!”
这是位于六盘水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中悬挂的一首词,作者为六枝工矿医院丁毅。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好人好马上三线”,西南深山的六盘水地区迎来大开发。1976年1月,晏梅就出生在盘江矿务局的一个矿工家庭。
作为长子,父亲曾带着弟妹,来到盘江矿务局山脚树矿谋生。在晏梅的记忆中,姑姑、小叔及小姨,都是在她家长大成人后,外出谋生的。父母的一视同仁,让晏梅感受到了何谓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孝悌之道。
父亲豪爽,母亲亦持家有道,一到饭点,家里常增加就餐人数,那是父亲请朋友在家吃饭。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或稀罕东西,母亲都会留一部分,节假日带到百里外的娘家。道路崎岖,单程就得三四个小时。外婆晚年生病后,母亲常常请假,照顾于床前。
晏梅家里还喂养过很多小动物,有狼狗、热带鱼等,这给晏梅三姐妹带来了很多快乐。鱼缸和不少家具,都是父亲自学做的。在三姐妹眼里,父亲无所不能——画技好,创造力强。这使得晏梅当上园长后,对幼儿园的空间环境打造、审美创意等颇有主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父亲停薪留职,成为矿上第一批“下海”的人。这种敢闯敢干、破立并举的精神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深深影响了晏梅。
晏梅的成长,伴随着六盘水这座“三线城市”的转型。两岁时(1978年),六盘水设市,成为贵州省第二个地级市。1985年1月,六盘水师范学校建立,为全市第一所高等学校。1992年7月,六盘水市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取消购粮证的城市……
1992年毕业后,晏梅被分配回盘江矿务局。当时矿上改革,路边修了很多门面房,晏梅及同时毕业的六个人,负责策划这些门面,售卖物品、空间摆设等等,由最年幼的晏梅领衔。当时,社会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一周后,她们六人又被后勤部门安排去矿上小学报到。
1992年到1995年,晏梅教了三年数学和美术,尽管数学不是她的强项,但她教得很好。每年盘江矿务局会进行子弟小学大排名,晏梅教的两个班连续两年位居前列,她也被评为优秀职工。
那年头,矿上福利好,是令人艳羡的单位,但在二姐的建议下,晏梅最终选择离开。
“二姐像父亲,比较有远见。她劝我不能只看眼下,而是要去更大的舞台。”1995年8月,晏梅调入刚成立的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六盘水二幼”)。
经济体制改革,三线建设落幕,但童年记忆仍深深印在晏梅的脑海中,所以在看《人世间》《南来北往》等年代剧时,晏梅很是动容。2017年,她当上六盘水四幼园长后,每年都要带师生去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历程。同时,她开始有意识地推进红色教育,构建了“童心向党——红色教育”课程体系,把红色革命故事、凉都地域文化、优秀传统节日、科技国防、自然教育等融为一体。
2018年,六盘水四幼成为“贵州省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观摩点,晏梅在大会上作了报告,为全省提供了党建工作在幼儿园融合课程中实施的经验,四幼也成为贵州省首批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2018年,六盘水市教育系统提出“四心向党”系列活动——童心向党播种子(学前),红心向党扣扣子(小学),忠心向党引路子(中学),决心向党立柱子(高校)。而晏梅和四幼是前行者。
2023年,《人民日报》刊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简介,晏梅的简介中有这样一段:
起初,晏梅这些单身老师们住集体宿舍,许园长经常邀约大家去家里吃饭,这种关怀和工作中的被重视,让晏梅觉得有归属感。
那时,晏梅刚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她经历了一段困惑期:如何消除三年小学任教的惯性教法,以及适应、研究学前教学的方法。为此,她细心准备教具材料,力求吸引小朋友,专攻一节好课,思考怎样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情境。
压力催生动力,六盘水书店市场不发达,所以去大城市出差时,晏梅就自费购买大量专业书,自己补习。许园长也特别重视对骨干的培养,那三四年,晏梅去了上海、南京、成都、北京等地,参加了不少优质教研活动,把所学与本园实际相结合,落地为管理策略,带动教师发展。
但晏梅遇到一大烦恼,就是身份改变带来的人际交往的不适。此前,她跟好友们无话不谈,但当她被提拔为中层后,一些人便与她慢慢生疏,渐行渐远。
有了这种人生体验后,晏梅此后结交的同行朋友,以姐姐辈居多。在这些年长的朋友身上,晏梅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不少学习资源和好建议,学术和领导力慢慢生长,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六盘水二幼的五年,晏梅还遇到了一位有缘人——潘苏娟(现为六盘水二幼园长)。毕业实习时,晏梅就在潘苏娟的班(当时在六盘水市实验幼儿园)。1997年,两人在六盘水二幼同时被提拔为副保教主任。
兜兜转转,两人又遇见了。同一个办公室,同样的职位,面对面坐,既是工作搭档,又是“竞争对手”。之后三年,晏梅和潘苏娟都能感受到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2000年,许碧岭调任六盘水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六盘水实幼”)任园长,晏梅也同时调入该园。
她被提拔为副园长。此时的她,成为小舞台上的佼佼者,但也渐渐感觉到学习力出现了阻断,人也变得迷茫了。
这时许园长给了她支持,管理方面赋权扩能,给予完全的信任和自主,教学上也让晏梅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进所有工作。这种自主,催生了晏梅的内在生长力及责任感。她很快调整了状态,思索起如何提升教学质量。随后几年,她带头研究课改,尤其是美育。
她带队去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学习。她抓到了学前美育的核心,即教学中要让孩子去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
比如收集寻常废旧材料,带孩子进行艺术装饰,一段枯枝就成了艺术品;将宣传广告撕成碎片,自由拼贴,形成一幅有冲击力的画……师生慢慢学会从艺术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处处皆资源,只要运用创造力,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教育方式,激发了孩子的生命力,使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心生热爱。
晏梅逐渐意识到,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其实是互通的,美育中依然有创造力、思辨力、合作、问题解决等教育维度,区别只在于载体不同。
2006年,六盘水实幼被评为贵州省省级二类示范幼儿园,晏梅成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专家团队成员。在专业发展上,她的朋友圈更加扩大了。这一年也成为她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她参与到全省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些政策讨论、顶层设计,去不同省级示范园交流,汲取优秀管理经验,学识得到进一步丰富。
“我觉得贵州省这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政策非常好,交叉评估锤炼了一支专业性管理团队,也让我视野更开阔,对教育的认识更深刻。我的管理思维从对一所园的思考,逐渐到博众家幼儿园所长,更具备了教育的反思力。”
2013年,晏梅又迎来人生中的关键年份。
一方面,她参加全省的适应性课程研发,作为副园长,她对课程架构内涵的理解,以及课程管理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她被遴选为贵州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贵州省名师名校长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为谢笠处长,在他的统筹下,研究顶层设计,厘定管理机制,出台管理策略,举办教研活动……
在集体研学、学术分享、入校观摩的过程中,晏梅接触到更多高端教育人才,学会了跨领域思考教育,并吸纳了不同学段的名校长的管理智慧和教育智慧。
“我的管理思维,学术思维,跨领域思维,就是从那时开启的。如同开了一扇窗,让我学会基于幼教但又不止于幼教的教育思考,从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及每个学段的关注要点,来思考课程改革,优化管理思维。”
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晏梅对自我的要求变得更高。她本就是个善于反思的人,经历一件事,往往要思考为什么,如何抵达更好。
和全省的名师名校长一起站上更大的舞台后,天地变宽,晏梅深感自己还需要站在大教育观上,去思考学前教育,思考国家人才培养大方向及梯队,思考如何充实、丰富学前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具可持续发展力的人才。
如何突破局限,让自己的教育视角和管理思维变得更宏大、更有穿透性,是她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她的规划思维和能力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就是学习力的提升。
工作室主持人要做很多规划:当年的工作计划、三年发展规划、未来成长规划。需要剖析自己,定下目标,寻找办法,突破瓶颈,让自己更具预见性。
而这种规划管理思维,也被她迁移到办园管理中,比如对每位老师及工作室成员进行个性化培养,对园所发展进行项目清单化推进。
为此她开始广泛学习。2014年时,身怀六甲的晏梅奔赴都匀、凯里、贵阳参加全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经验交流会议。2015年,更是带着几个月大的儿子,到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深造……
2015年,六盘水实幼分园建立,晏梅担任执行园长。2017年,分园独立为六盘水四幼,晏梅担任园长。
十七年蓄势待发,她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一片天。
凡走进六盘水四幼的人,一定会被园所环境所吸引:有花草树木,有溪流池鱼,有鸡鸭梅花鹿,有各种游乐设施……
在城市化时代和电子产品时代,晏梅说,不少儿童患有“自然缺失症”。“《论语》也强调自然教育,‘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我主张把中国式的教育精神,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孩子就是要到自然中去,去亲近自然,而不是被桎梏在电子产品中,由成人设计他们的人生。”
全面管理一所园后,像以前一样,晏梅特别重视文化与课程领导力这双翼。
六盘水四幼建园之初,就确定了“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办园思想,以及“本真教育,本色童年”的办园宗旨,旨在培养具有“本真之性、和善之心、淳美之情的新时代儿童”。
2019年,晏梅参加了教育部园培中心第6期全国幼儿园优秀园长高级研究班的学习。这一培训,聚焦的核心就是办园理念、课题研究能力和读书心得。两年培训期,让晏梅对如何办园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成为她的一场思想寻根之旅。
她的出发点,就是要遵从规律办学——顺应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顺应学前教育的规律,顺应儿童的兴趣爱好需求,不拔苗助长,不随意揣度,从教育的本真和本质出发,陪伴儿童成长。
所谓预设性课程,就是教师以成人思维,来构建课程内容和环节,其背后是一种计划思维。这种计划性,随着对学前教育的进一步理解,慢慢变为根据具体教学情境以及孩子的需要,来进行调整。而创生性课程,则更贴近儿童的成长和学习特性。
“从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关注地方文化,到进行调整性课程,再到现在更关注儿童的个性化教育,针对儿童的问题、兴趣、意愿,进行观察、分析、支持与回应,进而形成创生性课程。这三类课程都是我们需要的,只是比例不一样。”晏梅这样说。
从担任园长,到2022年六盘水四幼被评为贵州省省级示范一类幼儿园,仅过了五年时间。这背后除了自我学习,也离不开名家及一些平台对她的帮助。
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念丽教授,是晏梅建立友谊的第一位教授。同校的刘晓东教授,也为晏梅所敬仰,六盘水四幼接待室内悬挂的“敬畏童年”,就来自刘晓东教授的哲学观。
四川师范大学的鄢超云教授,也是晏梅极其佩服的业内专家。之前受晏梅邀请,鄢教授在线上用了十个课时,对六盘水四幼全体老师的观察与评价能力,进行了系统化培养,老师们获益匪浅。
晏梅还有几位导师,比如晏梅省级名园长工作室的理论导师王春燕(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主任)、全国优秀园长培养班的理论导师姚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双名计划”名园长工作室实践导师宋清(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园长)。
其他学段的专家像陈玉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王俭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室主任)等,在听他们的讲座或向他们请教的过程中,晏梅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了,学术成长上也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滋养。
他还记得一个小插曲。2015年3月的一天上午,孕期的晏园长正在主持会议,突感不适,她安排大家继续讨论,独自驾车去医院,结果下午就生了孩子。
“该做减法了,但减不下来,每天事情太多了。”晏梅笑着说。这种忙碌,背后其实是使命感和梦想。她想把六盘水四幼办成省级一类示范园中的优秀园,进而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
比如针对评优评先进,帮助成员做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在过程中传递思想;比如帮助工作室成员所在园提升办学水平,深入调研、诊断,围绕核心问题对症下药。
2022年成为“双名计划”培养对象后,晏梅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昔日花在旅游、音乐等爱好上的精力,多少被分散了。但是,一些快乐可由另一些更大的快乐替换,对于现在的晏梅来说,学前教育显然更重要。就像她经常对同事说的那样,“工作不仅是谋生,工作本身应该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
和孩子、老师们在一起,晏梅感到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我喜欢这片天地。”
-END-
文稿 | 高洪云
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高洪云、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