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爱情总是懵懂的,有时会因此耽误学习,因此有许多家长视早恋如洪水猛兽。
对中国父母来说,“早恋”是个如临大敌的词。
但在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中,青少年的情感和恋爱关系是被认可和尊重的。
例如,在美国,青少年的恋爱被视为一种正常的成长经历,只要他们能够遵守适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在法国,青少年的恋爱关系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父母和老师都会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在日本和韩国,虽然传统文化中对青少年的恋爱有所限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现在也逐渐开始接受和尊重青少年的恋爱。
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认为:“不要将男女生彼此的喜欢就称作“早恋”,因为它不早,它在中学阶段发生是很正常的。男女生的好感和成年人恋爱并不一样,它没有功利色彩,只是互相单纯的喜欢,是人的性别特点决定的,就像身体长了五公分,你会害怕么?这两个事情,差不多。”“而且对中学生而言,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正常而必需的,因为各类学校都会经常创造活动,让学生能走出去接触异性。倘若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异性间的合作、沟通、交流、碰撞,未来走上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便会无所获收。他们将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社会,不会与异性交流,不会和异性合作,这是多么大的损失?”青春期的孩子在荷尔蒙的驱使下,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这种好奇和兴趣可能会导致一些情感和身体上的变化。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异性效应,是指青春期的孩子会希望以自己某些特长或特点吸引异性的关注,她们也会关注异性的举动和异性对自己的评价。这个年纪的孩子对于情感认知还不清晰,他们对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不明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也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好奇,尝试一些行为,这是他们探索和成长的一部分。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是需要一些情感的探索和实践的,父母和老师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私密空间,不要侵犯他们的界限。同时,也要给孩子合适的指导和监督,帮助孩子保持基本的诚实和负责,以免导致不良后果。心理学研究者Scanlan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是成年人亲密关系的训练场所,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管理强烈情绪,协商冲突,沟通需求和回应伴侣的最佳时机。”所以,这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现象,孩子的情感需要我们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也要尊重。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能理解为何早恋并不是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过,也就不会再视其为洪水猛兽,并且慢慢地尝试沟通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了。在一期《老师请回答》的综艺节目中,一个10岁的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就被家长很武断认为这是很不正常的"早恋",并为此感到非常的焦虑和忧心。早恋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萌芽,但这种感情具有较大波动,十分不成熟。当孩子沉浸在不稳定的感情之中,更容易遭受心灵的创伤。作为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压制孩子的情感诉求,而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爱"的引导;否则这种伤害会慢慢积累,从而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两个 14 岁的同校孩子,在青春期萌生出对彼此的喜欢之情,但双方父母均不允许他俩在一起。即使他俩承诺“不影响学业、不偷吃禁果”,也未获得父母同意。这两个 14 岁的孩子最终选择了从 7 楼跳下,被送往医院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在小女孩的遗书中,她这样写道:当你们看到这篇文时,我可能已经死了,不是被杀而是自杀。我会自杀是因为被老师 气到想自杀,我跟我最爱的人每次都被阻挠,每次都被抓去骂。你有必要每次骂到喷口水吗?我真的受够你每次抓我去骂了,所以我决定自杀,我恨你。21年9月,广西贵港某中学一名高中生在教学楼5楼翻越阳台跳了下去,事发后该生立即被送往医院。据了解这名学生疑因早恋问题被叫家长,随后当着父母和老师的面从五楼跳下。万幸的是孩子从5楼掉到了3楼平台,目前手臂骨折,没有生命危险。心理学家德斯考尔等人在进行爱情的科学研究时,发现一种叫“罗密欧朱丽叶效应”的现象,也称禁果效应。即在一定范围内,父母或长辈越是干涉儿女的感情,青年人之间的爱情就会越深。这意味着,当外在力量干扰恋爱双方的关系时,他们的情感会更加坚定,恋爱关系也会更加牢固。这种状况不仅存在于男女爱情中,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同样存在。越是难以获得的事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越高,价值也越大。许多学者尝试用阻抗理论来解释“罗密欧朱丽叶效应”,该理论指出,当人们的自由受到限制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而从事被禁止的行为反而可以消除这种不悦。禁果效应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正如父母对子女的恋爱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反而会使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都告诉过我们,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是情感发育的关键期,异性之间的好感不但正常而且必需。男女之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如果一个孩子在特定的年龄没有这样一份特定的情感,反倒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
我们应该鼓励男女生在校园里交往,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因此,李希贵校长主张,从教育策略而言,“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早恋”。
如果把“好感”定义为“早恋”,容易因为焦躁不安对孩子们言行过激,遭到孩子们的抗拒和抵制。“不建议继续使用’早恋’这个词了,就用‘男女生好感’,或是‘交往过密’来形容,这样更科学。”李希贵校长分享他对“学生早恋”的教育感悟——“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早恋不正常,然而事实上,它就像孩子青春期脸上长的青春痘一样,到这个时间,有些时候就有可能产生这个。它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的成长过程导致的,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孩子们早恋的发生是正常的,不是什么异类,更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们需要慢慢自己感受这种做法的代价,体验到这么做的后果,再加上父母、老师的提醒、引导,他们慢慢会有改善。作为老师,不应采用极端的方式处理,不应是排斥他、强硬措施、严肃批评。家长们也要用平常心态看待,不要采取冲动措施,要和孩子保持沟通,不要过于紧张。张晓风在《不能不走的弯路》中曾说过,她小时候爱上了一个男孩,男女生交往过密,她的妈妈说“你可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以前这样做就吃了亏”。她说,“你小时候吃了亏,为什么我就不能?”孩子们必须自己去经历、去经验,他走了一条弯路再回来,日后便会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所以不要去拧着孩子,用强硬的方式管束他们,这样容易出现问题的。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只要不影响孩子正常发展,也不影响别人,就没有必要干涉太多。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帮助并引导孩子,使他们一直走在健康的道路上。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会觉得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们沟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朋友式的相处模式在家庭关系中越来越受欢迎。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观念。父母可以与孩子坦诚地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孩子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爱情的真谛,避免孩子因为盲目追求爱情而受到伤害。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父母可以通过书籍、影视作品、网络等渠道,让孩子了解性行为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在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定义上,我们与孩子们有了不可调和的距离,这种情形之下的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只有当我们把发生在青少年男女之间的这些爱恋视为他们成长之中必然产生的好感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才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并可能以淡定的态度与之沟通交流,有效的教育才会发生”。李希贵校长《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同伴”这一篇短文的最后,有这么一段话:“在对教育的许多理解里,有一个说法需要我们长期封闭在校园里的人们不断想起,那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断地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其实,社会化是具体的,找到同伴并使之成为日后踏入社会的同盟或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教育的本义之一”。
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的(你班里的)孩子出现了“早恋”,你会怎么办?
↓↓↓
汇编、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