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丨最像“城里人”的“土”老师
陈兰香
“城里人”这个标签,是我的学生们对我的评价,每次使用“智慧课堂”教学的时候,他们都很开心,会打趣说我是“城里人”。但“土老师”是我的自嘲,也许这也是我在外的一个形象吧!
我曾因为去参加教研公开课,个别同行对我的“知识口语化”提出疑虑而自我怀疑过,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育局领导曾和我讲过他最喜欢的老师的故事……
这些生活中的小欢喜,都让我坚定了这条教育之路。
▲陈兰香老师希望孩子们成为善用科技产品的终身自学者
高同学写道:
“陈老师,非常感谢您,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遇到了很多的老师,但是您是能够让我们放松的老师,让我们把上课变成了一种放松,一种见识增长。”
吴同学则写道:
“陈老师,前两天您给了我那个眼神,我这两天一直想起来就内疚,对不起老师,您不要对我失望好吗?我以后一定不在上课的时候走神,您是我非常喜欢的老师,我真的不希望您对我失望。”
那天,我思考了很多,内心有好多触动,原来我们对学生真的“挺重要”。
孩子们的确很累,那就让我多做一点。尽我所能,让他们学得快乐一点,考得开心一点,成长得自信一点。
于是,我的备课方向开始改变,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思考设计如何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学得最好最开心上面,我准备了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的各种案例,让他们觉得老师好牛。
慢慢地,我尽量把每一节生物课变成“故事课”:血液循环变成了“父子俩的创业故事”,类似“营长分手保护领导”的口诀来帮助他们记忆一些傻傻搞不清楚的知识点。结果发现,越难的知识,用这种方式越有效果,越能吸引他们,慢慢地,课堂上的笑声越来越多。
当然,单单只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确实能帮助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但作为一所新学校,头上每时每刻悬着一把“没有成绩就没有发言权”的宝剑,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学生应试能力的问题。
2022年9月15日,学校组织了一次“希沃智慧课堂”培训。现在想起来,当时参训的我真的是懵懂的,听技术人员实操讲课,好像科技含量挺高,但就是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行。
好在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研究新事物的人,结束后,我开始研究“智慧课堂”。虽然刚开始我用的功能比较简单,甚至好些时候还导致当堂课的内容没上完,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发现,孩子们喜欢呀!
慢慢地,我发现了更多课堂上好用的功能,并且我还能快速看到学生在这节课上掌握情况的数据。这不啻给我这个“土包子”一个大大的惊喜。
尝到了科技助力课堂的甜头后,我就越来越喜欢研究这一类问题,也很感谢学校请来各路专家丰富我们的见识。像王旭东老师的讲座,就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数据对教学的重要助力作用。
更让我惊喜的是,新学年集团李博士的“评价体系”,非常不错。
另外,ChatGP T、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这些AI工具技术的飞速发展,既能帮助我们的学习,又能服务我们的教学。
对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素质的生源来讲,从PPT到各种助力教学的数据平台,以及目前较先进 的各类AI辅助教学,老师完全照搬照套是事倍功半的。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先学习,多花点功夫,然后小步子尝试,不断调整 、改善,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保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才可能使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会被新科技所淘汰,也能够利用新科技更好地助力我们的教学。
第446期/2024年/6月刊
文稿 | 林鸣
排版 | 张庆
审核 | 金鑫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