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王益民校长在家长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
“最强的智是众智,最大的力是众力,最好的教育是家校共育。”
我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华灯初上,“新父母学堂”的苏颂剧场里座无虚席,在座的人都是渴望学习如何更好教育孩子的“新”父母们。
“新父母学堂”是学校建校近三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家校共育项目,截至目前开展了十四期。
某一天,去学校最新划定的施教区家访“四口圳”,一个典型的“城中村”,2万人口,1.8万人主要来自云、贵、川、桂,家长就在附近的工业园区打工。村干部陪同,我叩开一户人家的大门,虽有准备,心里还是一惊:简易沙发前摆放着简陋的茶具,餐桌上是孩子随意丢弃的破旧的书本,主人从一摞塑料椅子上取下一张,很吃力地说着普通话招呼我们就座。而孩子则倚在房门上,用陌生的目光打量着我们……
这是孩子们眼中校长爷爷的著作《校长说》里的一段话。
或许就是这么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入户家访,给了王益民校长“带着‘新’父母们看见新儿童的决心”。
新父母学堂的开讲形式一直在创新,力求多样,追求实效。在专家讲座里,陶新华博士围绕“智慧的父母,蓬勃的孩子”这个主题,从积极心理学带领家长入门,讲授父母应如何学习享受幸福,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激发蓬勃生命的方法。讲座同步线上线下,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在主题沙龙里,学校德育科林妙芬主任将互动、分享、参与、研究渗透到活动中,围绕着“接纳情绪”“鼓励合作”“独立自主”“表扬与批评”等话题与家长一同交流讨论。新父母学堂期期有料,期期精彩。家长与专家在敞开心扉畅谈的同时,了解了孩子在发展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再经过深入的沟通,产生思想的碰撞,提炼出教育观念上的精华,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除了“新父母学堂”,学校还定期组织“家校面对面”家长会活动。这是一个让家长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旨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在一次“家校面对面”活动中,作为班主任的我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会后我私下找到了小睿的妈妈,跟她沟通小睿近期成绩有所下滑的情况。小睿妈妈告诉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睿越来越在意自己鼻翼边上的一颗痣,也越来越没有自信,导致他无暇顾及学习。小睿妈妈提到,虽然平时工作比较忙,但也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孩子将注意力从那颗小小的痣转移到学习上,但始终没有什么效果。
听了小睿妈妈的苦恼,我意识到小睿并不缺乏父母的关爱,其成绩下滑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一颗不起眼的痣。于是,在隔天的课间,我找来了小睿,在走廊上与其小声交谈。我跟小睿说我发现了他脸上有个微小的能量球,这个小球就藏在了那一颗小小的痣里。这是他的同学所没有的。同时我也将我的做法告诉了小睿妈妈,也建议她重新调整状态,与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
后来,小睿参加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他发明的鞋用杀菌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小睿的学习状况也日渐好转,他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成绩也逐步提升。这个过程中,“家校面对面”活动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和成长需求,“入户齐畅聊”活动应运而生。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会亲自走进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交流。
不管去的是哪一个家庭,家长们都很热情,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孩子在校内校外的表现,家长也把孩子诉说的班级趣事娓娓道来,即使是告状,也是那么自然亲切、通情达理,诚恳又热情。孩子们真诚坚毅、朴实乐观的态度也让我深受感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执着与坚强的优秀品质。
在我做三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有一位叫小涵的学生,因遭遇家庭变故,长期与奶奶一起生活,变成了一个特别敏感,内心特别脆弱的孩子,我的到访让她非常紧张,或许是害怕我向奶奶告状。在与奶奶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在家不爱说话,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对家里人只字不提。回到家之后,我开始反思,平时对小涵的关注还不够,没有照顾到孩子的内心感受,便下定决心要给她失去的母爱。有时我会单独将她叫到办公室,询问其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事情。渐渐地,小涵的话多了起来,结交到了好朋友,上课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这样的改变,让我意识到家访工作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把一份爱放在家访中,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有一群人默默地付出,他们是“最美护航人”,是学校的家长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爱心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其中有一位家长志愿者特别值得一提,他是我们学校的家委会傅会长,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支持学校的工作。在上学高峰期,总是能看到他护着孩子走斑马线的身影;在研学活动中,总是能听到他帮忙清点学生人数的浑厚嗓音;在刮风下雨时,总是能看见他蹚过水洼到达护学岗的足迹。校运会上那些穿着红色马甲的背影,“洁净家园行动”中那些戴着志愿者帽的一抹红,“田园实验室”那些带着孩子们与蔬菜瓜果亲密接触的劳动身影,这些“最美护航人”用行动诠释了家校合作共育的真谛,用行动为孩子们保驾护航,为孩子的安全筑起了铜墙铁壁,给孩子上了一节节生动的“责任”课!他们热情、积极负责的态度,正在悄无声息地浸润孩子,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他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得以在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中茁壮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我始终相信只要做好家校共育,从为了孩子好的角度去处理问题,点亮微光,就一定能和家长们一起唱响最美和声。
文稿 | 陈丽琼
排版 | 张庆
审核 | 金鑫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