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丨陈罡:书剑育人录

朱埼铖 新教育家 志道
2024-10-25



教育理想是他头顶的星空

也是他脚下的长径

他如同书中走来的“儒家之侠”

既书卷,又豪情


陈罡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幸福外国语小学创校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教育部首期领航名校长。安徽省模范教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实践导师。曾获得全国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曾获得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


未曾成为校长之前,他是一位声名颇隆的数学特级教师,一堂公开课,一两千人观摩,胸中自有沟壑纵横。


成为校长之后,他是那个所有老师眼中“全能型”的领导者,无论在专业课程、学校管理、资源运作,还是家长沟通、外部关系处理方面,都无一短板,样样通达。


陈罡,这个生于1978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1998年开始在合肥市屯溪路小学任教、2019年一手创立无锡市新吴区幸福外国语小学(后简称“无锡幸福外小”)的人,因为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深刻的教育洞见,自然而然在身上浮现出一种书卷气,于相谈中很能给人一种谦谦君子、温厚儒雅的亲近感。


然而在谈及某些教育问题譬如校园霸凌之时,他却又目光灼灼,掷地有声,如同一柄平日里藏锋于内的利剑瞬间出鞘,散发出令人心折的凛然正气。


于是在他历经4年打造的无锡幸福外小,公平、正义、温暖、快乐,尤其是尊重孩子幸福健康成长的权利,被放在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陈罡将自己的教育理想描述为“培养既能认同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具备跨文化理解能力、打开眼睛看世界的孩子”为了这个目标,他不仅给无锡幸福外小定下了“博喻、共进”之校园文化,更将一种从华夏传统中走来的书院精神广植校园,让孩子们始终浸润在受尊重、被鼓励、重协作、被爱着的氛围之中,得以健康、全面而舒展地生长。


▲俯下身,和孩子平等对话,站在孩子的视角做教育,这是陈罡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



陈罡之所以有今天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胸怀,与曾经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童年时,他家客厅里常年悬挂着一幅字:“与人为善”。任职乡村教师的父亲与村子里所有人家的关系都很好,总是主动为别人排忧济困,言传身教地把与人为善之家训,深深刻在了小小陈罡的脑海里。


他说父母并没有因为身在农村就给予自己很高的期待,希望他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而这种自由的空气,恰恰给他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初二时,父亲带他去九华山旅游,顺便在山上买了一串佛珠。少年陈罡很喜欢这串美丽的佛珠,于是写了一篇关于它的作文,没想到教语文课的杨老师竟然给全班同学朗读了它,还表扬他有语文天赋。从那一刻起,从前语文成绩平平的少年陈罡便特别喜欢写作文。


他说后来自己学了教育专业之后才知道,那件事其实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无形之间暗暗向老师对自己真诚的赞许与期待靠拢,以求更大的自我实现。于是他每每跟教育同行交流时,经常都会强调赞美孩子的重要性:“我们作为成人或者老师,对孩子的一句鼓励、一句欣赏、一句期待,真的意义重大!”


1999年,刚刚参加工作第二年的陈罡上了一节面向全区教师“不成功”的数学公开课。那堂课的目的是让6年级孩子认识圆,里面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1,半径决定面积;2,圆心决定位置。第一个知识点教授得非常顺利,但到了第二个关键点,却出乎意料地遭遇孩子们理解难的困局,一堂课从原本的40分钟,足足延长到70分钟。


课程结束之后,陈罡仔细反思,发觉自己并没有从6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待“圆心决定位置”——从成人角度看,这个知识点或许非常浅显;但如果是十来岁有很多天马行空想法的孩子,未必真正易懂圆心位置的逻辑性。于是他深刻意识到:要想上好一节课,老师最重要的功夫是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心理学、生理学、学科知识等多个角度去完整地认识孩子。“当时我才20岁出头,那是对我一个非常重要的起步。”他总结说。



2003年8月,陈罡在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升任副校长,而时年的校长也姓陈,是一位他非常尊敬的女士。他说自己职业生涯的前半段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譬如2000年左右学校要建操场,但作为一所硬件条件差的老小学,诸多阻力纷至沓来,陈校长硬是顶住压力不辞辛苦地多方奔走,用了半年时间终于拆迁了一栋教师宿舍,修好了操场。


这件事让陈罡意识到身为校长责任之重大与心智坚强之重要:“校长是学校最后一道屏障,或者说最后一座山。遇到问题,老师可以找主任,主任可以找副校长,但校长只能靠自己,必须得有山一般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毅力去顶住种种困难。这是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最重要的一面!


2008年6月1号之前,分管教学和德育的副校长陈罡照例要组织一台庆祝儿童节的文艺汇演,但他突发奇想,否定了这个大家习以为常的活动模式。


“平时上课,过节表演,孩子们多累啊!我想过儿童节最好的方式,不就是应该让孩子们好好玩耍吗?”于是那一年,学校在陈罡筹划下没有组织任何儿童汇演,而是举办了一个“亲子游戏节”,邀请老师、学生家长和一些专门研究游戏的专家共同设计了四五十个有趣好玩的游戏,再随机邀请孩子当评委,只有孩子们投票多的游戏才能入选6.1当天的游戏节。


最后大家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筹备物料,建构规则,落实方案,在当天玩得不亦乐乎。尤其是其中一个名叫“稻草大战”的游戏,更是让所有孩子们开心到顶点。


陈罡回忆说,由于孩子们从创意初始的深度参与,当时的很多游戏都超乎成人既定想法,大受欢迎。那一次他也感受到真正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让他们成为主角的重要性。


而这样的思维模式,自此之后便铺定了他的教育底色。


再后来,陈罡还跟随北师大博导张东娇教授一起做学校管理研究,对校园的组织变革、文化建设、价值观梳理等从学术维度进行了深度的理性探究,更越发坚定了“站在儿童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我们所有的教育行为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第一性原理”这个重要观念。


“坚持儿童立场、儿童眼光,让学校成为儿童世界,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他郑重地说。


▲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是在幸福学校里最重要的事情。






2016年2月,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在兼任副校长的同时,陈罡亦任职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2018年8月起,他卸任校长,却又在任职副局长之际兼任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副镇长。


年纪轻轻,他在体制内所取得的成就,颇令一些人羡慕。


然而就在2019年7月,他却忽然做出了一个几乎令所有人大惑不解的决定:辞去公职,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去往遥远的无锡市新吴区创办一所全新的民营小学。


一个副局长兼副镇长放弃拥有的一切光环,跳出体制之外,去打造一个前途未卜的学校,那是教育圈一次不大不小的波澜。面对外界的诸多猜测和质疑,陈罡始终保持沉默,既没有对“晋升无望”、“接受处理”的胡乱揣测做回应,也没有对“想赚更多钱”的妄自评判做辩解,只是笃定地开启了各项筹备工作和“PPT招生”,在无锡用一场又一场精彩而真诚的招生演讲,为尚未建好校园的无锡幸福外小做着具有温度的品牌铺垫。


直到2023年2月,《中国教师报》一位编辑向他约稿,特意提出“无锡幸福外小现在的成绩有目共睹,是时候向大家做一些澄清了”,陈罡才写出一篇名为《理想之光照亮创校之路》的文章,算是部分解答了3年前外界的疑问。


在回忆这一段过往的时候,陈罡的眼里闪烁着一种光芒,那是很多人都久违或者不再相信的理想之光。“我现在可以大声地讲出来,当时的选择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微笑着说,“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相信,但这就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创办一所‘因材施教、儿童立场’的未来式小学。


陈罡形容自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和所从事的行业,有一个好的理想并且为之努力,那么国家必然有更好的复兴。


“这个世界最可怕就是人们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当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在为理想而奋斗,GDP和文明的成长则是必然的。我是20多年的党员,始终记得自己入党宣誓时谈到要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什么样的事。现在进入民营教育,我依然在用这样的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去克服各种新的艰险。我相信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变好,社会才会变好。”面对《新潮》·新教育家的采访,他平静说出了自己最真诚的心声。


此刻的陈罡,身上有一种千年以降仗剑天涯的儒侠精神在流动。


庆祝孩子的每一次胜利和进步


实际上,身为一校之长的他不仅有壮志大愿,更有将理想一一诉诸计划并周密落地的能力。


譬如2021年8月31日举办无锡幸福外小首届开学典礼时,学校教学楼刚刚装修完毕不久。尽管全程使用环保材料,但出于对全校师生的健康考虑,他依旧不惜大费周章,提前做出了向一所公办学校借用3个月局部校舍的决定。


借楼办学,简简单单四个字,背后却是涉及到课桌椅搬迁、老师办公、学生用餐、校车路线等千头万绪的庞大工程,更何况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是一个全新的未曾磨合过的团队。于是陈罡带领着全校管理层与老师反复开会讨论推演,历经约一个月前后修改了20多个版本才将借楼计划定稿,里面从工作流程到时间安排,从人员分工到用餐细节,大项目套小项目,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精细化方案。也是得益于计划的详细、周密和完整,借楼办学从实施到11月8日新校舍正式启用,中间没有出任何差错。


富有数学素养、善于复盘总结的陈罡,后来时常会跟人提起这段经历并强调计划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可以浪漫,但是学校管理工作则必须精确和科学。要确最终保品质,就必须重视长远的规划和短期的周密计划。“无论是管学校管理、企业管理还是大到国家治理,真正好的计划是完全可以考虑到各种有可能出现的变化。”他说,“现在无锡幸福外小所有老师的一个口头禅就是‘先做计划’,大家都知道只有做好了完备的计划,才能说服校长同意。”


但如果因此而将陈罡定义为一个特别理性的管理者,那么你其实只看见了他的一半。而他身上与理性并存的另一半,则是充沛的感性,或者说非同寻常的共情力。




刚刚创校那一年,陈罡决定为首批进校的115名孩子举办一场录取通知书颁发仪式,从而使他们对即将展开的新学习生涯充满期待。仪式特意设计了每位孩子都要上台从校长手中领取通知书,随后与家长、校长、副校长共同合影留念的重要环节。但4位成人+1名儿童,必然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身高差。于是陈罡坚持为孩子做了一个小圆柱台,从而让站在中间的孩子“不会产生心理落差,感到自己被平等对待”。


这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但却是“以儿童为中心”之校园精神的直接折射。“如果以成人的角度来说,拍张照片没必要那么讲究;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孩子在那种场景之下拿到通知书的感受。也许会觉得大人高高在上,而自己很弱小。所以我们必须去掉那种可能性。”陈罡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讲述出了这段话,可见“儿童视角”早已成为他身上的教育基因。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他会在每年的招生宣讲活动上,主动将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号公布给所有准家长,从而确保班主任与老师可以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之中。


譬如无锡幸福外小首届艺术周,他倡导艺术不要高高在上,艺术可以完全就在孩子身边,“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理念下,原本要上台表演的钢琴节目一改固定模式,变成了被孩子们近距离围坐在中间的弹奏方式,擅长其它乐器的孩子也可以加入到演奏中共同合力,刻意的表演脱变成了生活化的艺术。


再譬如2022年的无锡幸福外小首届全员体育周开幕式足球比赛,队员不仅有孩子、老师,还有他这个校长。“当我穿着球衣球鞋站到足球场上,就是给孩子们发出一种平等的信号,并且意识到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所以现在每年的体育周,校长跟孩子们一起参加某项运动成为了保留节目。”


陈罡认为,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兼具感性和理性。因为只有具备感性才能真正走进他人的内心,去体尝不同的想法,做有温度的事情;而学校的具体办学工作则是需要高度的理性:“它是科学、缜密、强调逻辑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因为理性与感性兼备、大局与细节兼顾,陈罡才能够将无锡幸福外小的校园文化,做成整个无锡乃至中国小学的典型模板。


领取录取通知书仪式上,孩子和父母、校长、副校长平等地合照。




建校之初,陈罡就为无锡幸福外小定下了“博喻”使命和“共进”校训。


2021-2024,3年时光轻飘飘地流走。原本入学时的1年级小学生们纷纷来到了4年级。而他所创建与倡导的价值共识(陈罡将其称为“基本假设”),也如流动的血液般渗透进了校园的每一处角落。


《礼记·学记》有文:“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无锡幸福外小的“博喻”二字,便取自于此。


“我原来所在的公办学校,规模动辄就是两三千名学生,一个校长想认识所有的学生都几乎没有可能。所以我们更多强调学生要达到一种标准化,没有更多的资源去真正关注到每个孩子个体的发展。”他说,“丰子恺先生曾经画过一幅‘如此教育’的漫画,讽刺泥塑模板式的批量化和标准化。100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旧是我们这些教育者努力要去解决的挑战。所以当时我下决心,要办一所小规模、小班化的民办学校,在因材施教上做出一些探索——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不仅2000多年前先贤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且当下国家对教育发展方向也是持同样的鼓励态度。”


陈罡从《礼记·学记》中领悟到,博喻之精髓,便是要求老师要能够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和特点,因材施教地多方引导,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于是他将“博喻书院”设立为办学愿景,倡导“学校即图书馆”,为孩子们打造随时随地可以自由快乐阅读的开放式空间。


“作为一名校长,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喜欢学校,当然有很多方法,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真诚地爱每一个孩子,才让孩子们能够开开心心的上学,喜欢他的同学;喜欢他的老师;喜欢他的校长,喜欢在学校里面游戏、生活、学习——只有那样,好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善喻学堂、博习教室


而校训中的第二条:共进,于陈罡的设定里则有与孩子、老师、家长共同进步这三重含义。


在无锡幸福外小,最重要的共进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共同健康成长。学校有一位班主任将“错误是最好的学习”写在了黑板最上方的显眼位置,并且长期保留以鼓励孩子。陈罡说自己看到之后非常感动,因为他认为犯错误是儿童天生的权利,很多有价值的创意都是在犯错过程中产生,更何况在学校当中犯错,也很可能是人生成长道路上成本最小的。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校长,看见那些乖巧听话、几乎不犯错误的孩子总会心生欢喜,这是人的天性。但当面对那些小错不断大错偶尔也犯、学业成绩不怎么优秀的孩子时,你能不能依旧保持对他们的喜爱,尊重,认可他们的权利,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认为这是衡量一名教育者是否真正专业之所在。”


曾经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刚来学校时总是不爱上课,趁老师一不注意就跑出教室,在学校里面四处溜达,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陈罡知道后,在全校老师例会上讲首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确保孩子在校园里的安全,其次不要强行把她摁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出负面的反抗欲,要循循善诱地逐步引导。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次他刚从外面回校,恰好遇到了这个怯生生的女孩,便蹲下来跟她柔声地说:“你最近进步很大,你以前看到我都会立刻跑开,但是你今天都没有动,我非常高兴!而且你最近有很多进步点都值得表扬,我今天只是讲了你其中一点。”


看见小女孩的眼睛里渐渐有了亮光了,陈罡继续柔和地说:“校长更希望你能在我的注视之下,回到教室里面上完下半堂课,可以吗?”,于是感觉自己被尊重与鼓励的孩子,便一反常态地回到了教室。


陈罡告诉我们,这件事只是那个女孩成长中的一个小片段,还有其他很多老师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再后来,孩子慢慢变得不在上课时跑出教室,到三年级的时候,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习惯方面,她都已经很棒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也曾经是比较有名的调皮捣蛋,导致班上其他孩子的家长提出意见。他的班主任是一名高大的男老师,便在一次孩子犯错之后,一边严厉地批评着孩子,一边又温柔牵着他的手并肩走向餐厅。那天陈罡恰好在他们身后,便用手机悄悄拍下了这有趣的一幕,他后来经常用这张照片给新到校的老师们讲故事,强调一方面老师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帮助他改正,另一方面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他,让他不至于恐惧。


陈罡还经常给家长们传递这样一个观念:如果你的孩子班级里有一个在语言、行为甚至心理上有一些特殊的孩子,那么不要担心,恰恰相反,你的孩子将会得到更好的教育。“我这句话的背后的逻辑是:第一,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身边有跟自己不一样的人,世界存在差异,这本身就是有利于成长的好事。第二,如果老师引导得当,所有孩子和家长可以共同给那个特殊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正是在培养孩子的友爱与善良吗?这是多好的教育呀!”


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共进”早已不仅是刻在学校墙上的两个字,而是成为了无锡幸福外小全体师生习以为常的基本行为:孩子们在“小先生制”的学习模式中,通过面对面、录视频、上学校公众号等途径给同学分享学习方法和心得;在小组制项目制学习(PBL)中妥善分工,形成合力;在校园环创方面大放异彩,佳作频出;在“把图书馆搬回家”的假期活动中与爸妈一起读书成长……


昔年儒家《孟子》的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穿越千年时光,仿佛将自己的缩影静静投射到了无锡幸福外小的孩子们身上。






46岁的陈罡,已经成为许多教育人对标和靠拢的对象。


现任学部主任/班主任尹海霞和他一样原本都在安徽教书,听说他辞职后要创建无锡幸福外小时,特意去知网查阅了多篇他写的教育文章,还通过省教育厅人脉打听他的风格与人品,在获得了非常好的反馈之后,毅然效仿陈罡跳出舒适圈,放弃在原来重点中学副校长工作加入了他麾下的第一批创业团队,以空杯心态从语文老师重新做起。


orange house组长/班主任刘晋则告诉我们,他在2022年5月选择加入学校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曾在公众号上读到陈罡的文章,于字里行间发现他是一名“真心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设计学校”的校长。这个毕业于北师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后在美国也拿到教育学硕士并当了3年中文老师的年轻人,自文章中读到陈罡所倡导的小班制、英语特色、科技见长、国际视野、尊重孩子等办学理念十分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


▲创办一所“因材施教、儿童立场”的未来式小学,这是陈罡的教育理想,也是他报效祖国的方式,图为音乐厅。

2年多的实际接触证实了刘晋之前的判断,这位“勇敢放弃既得利益去精细创业”的校长,在他的观察中不仅有卓越的知识素养和管理才能,还有很强的教学才能、人际才能,并且用平等姿态去对待每一个老师、学生、家长;始终以一个谦卑者的姿态对待教育,“十分难能可贵”。


幸福外国语小学宣传专员李婧雯则将陈罡形容为一位有理想主义情怀的教育者“他有很强的领导力、创意力和有决断力,同时也能听得进建议,尊重每一位教职工的专业,相信人人都有智慧。缜密理性并不妨碍他充满人文关怀,他不仅是优秀的教育者和学校领导者,也是很多老师的精神导师。”



实际上,无锡幸福外小所有教师、家长甚至孩子的心目中,集儒雅书卷气与仗剑侠客气于一身的校长陈罡,早已成为一面旗帜、一种旋律、一枚定海之针。有他在,学校就有披荆斩棘无往不利的力量。


2024年5月,“第一届学校文化创新问对论坛”在成都举行,陈罡以《从教育信念到学校的“基本假设”》为主题的演讲,令全场近700位教育工作者大获裨益。


4年时间,厚积薄发,知行合一,他将自己之前在公办学校与体制内的所有经验点滴汇聚,筑成了令很多人心生向往的无锡幸福外小。而他自己也从一名特级数学老师,转变为收获广泛赞誉的一校之长。对于专业上的取舍,他无悔地告诉我们:校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选好学校的战略方向、做好制度建设与运营管理,所以必须舍弃在专业领域的很多钻研,确保最多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激励和引导所有的老师成为优秀老师,教育出优秀的学生”之上。


访谈中,“手中无剑,胸中有剑”的陈罡坦言,自己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高中、大学时更多获得是学术方面的成长;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往往在小学阶段便奠定了基调所以能在这个时期为孩子们进行正面引导与激发,锚定他们一生的底色,是一件价值非凡的事情,值得为之毕生努力。


“人们往往说小学是为中学做准备的,这句话只对了至多一半。”他温文而又坚定地说,“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确实都是在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但绝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当下的意义。6年小学本身就是人生非常美好而重要的阶段,在这6年当中不让孩子们虚度,使他们幸福快乐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END-


特别报道丨钥匙玩校:打开生命特别报道丨珍视玩伴的热情 才能保护孩子眼里的光特别报道丨教育中最美好的“自发性”可以怎样体现?特别报道丨钥匙玩校,让我逃离了原先命运的沙尘暴特别报道丨一段真实可见的成长经历


第475期/2024年/8月刊


文稿 | 朱埼铖

排版 | 张庆

审核 | 金鑫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教育家 志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