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忆|坚实的第一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亚当斯密经济学 Author 刘胜军
全球化撕裂,灾难迫近。华为开拓了绝地求生的路径。你灰度了吗?你反转了吗?你一定会在实践中去发现灰度和反转。
高考记忆|坚实的第一步
邓小平拿掉“领导批准”,就是破除“长官意志”,直接与高考的第一性连接。没有对中国体制的深刻理解,没有对中国土地的无私热爱,没有对未来使命的至诚,小平不可能借此吹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号角:拿掉长官意志,直接遵循万事万物的第一性。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坚实的第一步,也是突破现实改革困局的关键一步。惟其如此,围绕着新冠疫情肆虐和全球化观念撕裂,才不会如此困扰着中国和世界。
1977年听说可以高考,开始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父亲有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压得我抬不起头来。高中毕业凭借特长进了公社电影队。跟公社书记请假复习功课,公社书记不准。结果考试前一天才准我的假。2年没上学了,也不知道考啥。1977年底的考试没通过。
1978年我还要考。公社书记说:“我劝你不要考。大学毕业也不见得能够到政府来工作。你要考也可以,就要离开公社大院去社办企业或回农村去,以免把公社一级政府的风气给带坏了。”
我选择了去社办企业。终于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张榜时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考了我们县的文科状元!但是,家庭成分不好,父亲有历史遗留问题。当时报志愿政审还挺认真。能让我去上学吗?因为1971年有部队招我当文艺兵,政审就没通过。
我的分数可以报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但是不敢报。我只好报了三个志愿: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师专。负责政审的朋友悄悄跟我说,可能烟台师专没问题。
我当时不知道,原来定的16字方针是:
“自愿报名,基层推荐,
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温元凯对这个渗透长官意志的方针,做了革命性的提议:
“自愿报考,领导批准,
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温元凯,至少采纳你的四分之三,第二句话‘领导批准’可以拿掉。”
温元凯的建议,已经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可是,小平不喜欢任何一点“长官意志”的蛛丝马迹。于是16字方针改成12个字:
“自愿报考,严格考试,
择优录取。”
记得我12岁时,有一天突然明白了一个大事:
一个人跟一片树叶没有什么不同,一天跟一万年没有什么不同。人与人所不同的就是有没有可传世的东西。
当时,很幼稚。就想到可传世的东西就是写书了。让自己的名字变成白纸黑字,流传下去。后来大了才知道,能写东西的多了,太多都是废料,都是毫无意义的泡沫,真正养育心灵的稀有。
回到本题。邓小平删掉的那4个字,给多少孩子打开了生命的新起点呀!我那时还不知道,邓小平删掉“长官意志”是开创新历史的大事件。
深深感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没有对中国体制的深刻理解,没有对中国土地的无私热爱,没有对未来使命的至诚,邓小平就可能不会删掉“领导批准”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如果存在,那些腐朽的“长官意志”,肯定会把“高考”拐带到阴沟里去!无数冒名顶替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要知道,高考的十六字方针,已经是苦熬了几天会上没有结果,温元凯提着胆冒了出来。已经有开天辟地的新意向了。而邓小平进一步拿掉“长领导批准”,这是真正的自由与民主。
小平出山的第一杰作就是“恢复高考”,思考的是中国中坚力量的培养。而且,直落根本,一下子就把高考送上了开阔的大道。那是中国人在极左思潮肆虐的背景下,第一次无缝隙接轨人类文明的普适价值。而且,那是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号角:拿掉长官意志,直接遵循万事万物的第一性。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了,体制性腐败已经侵蚀了我们的机体。追根寻源,就是“长官意志”大行其道,使得腐败越来越膨胀。当未来有一天,中国的孩子们不再报考公务员,而是学习乔布斯、贝索斯、马斯克、任正非、曹德旺、段永平、汪滔等,做一个造物者,给人类创造新财富,那一天该是多么灿烂呀!
邓小平恢复高考的第一步很坚实——破除“长官意志”。其实,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闯关所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破除“长官意志”,连接万事万物的第一性,是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关键的一步。惟其如此,围绕着新冠疫情肆虐和全球化观念撕裂,才不会如此困扰着中国和世界。
王育琨手记2020.7.14
邓小平是真正的改革家。——经济学家张维迎
高考记忆|邓小平删掉的这四个字价值万亿作 者 | 刘胜军
40 多年前的 1977 年冬天,570 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最终 27.3 万人走进高等学府,成为“文革”后第一批通过高考被录取的幸运儿,其中就有李克强总理。高考前,他还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那一刻,不仅改写了他们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也从此扭转。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邓小平的一锤定音开始。
千万知青上山下乡
知青,特指从 1968 年代开始一直到 1978 年代末期为自愿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大多数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1966 年文革爆发。文革导致高考停止,到 1968 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
1968 年 12 月 22 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随即,大批年轻人下乡去农村,每年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约1200 万至1800 万之间。
邓小平拍板
1977 年 9 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 10 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但会议的细节却是历史的激荡。
1977 年 8 月,年仅 31 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助教温元凯正在上海家中过暑假,接到来自北京的电话:
中央办公厅给你一个电话,邀请你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希望你明天赶到北京,参加这个座谈会。
这个重要会议由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亲自主持,参会者有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教授、清华大学何东昌教授、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教授、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教授、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教授等大咖。
温元凯是唯一一位 40 岁以下的代表。
8 月 4 日上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邓小平开场就说,他向中央请命分管科技教育,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想了解大家对科教发展的想法,有什么要求,有什么看法,尽管发言。
座谈会一开始就冷场了,最后不得不以“点名”发言的方式打破沉默。首先发言的是年纪最大、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杨石先教授。
温元凯说:
没想到杨石先教授一开口就开始自我检讨,他说今后一定要进一步下农村、下工厂,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好改造。我注意到邓小平皱了好几次眉头,他也不好意思打断老先生的发言,因为当时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的。
第二位发言的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他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助手——18 位副教授和讲师都被下放到农村、工厂,自己成了“光杆司令”。邓小平当即表态,把苏步青的助手全都调回来。
座谈会开到第三天,清华大学副校长何东昌谈到大学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痛心疾首,“一石激起千层浪”。
武汉大学副教授査全性突然开炮,直指当时的高校招生的十六字方针——“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温元凯说:
我就举手插话,我说小平同志,当前教育界最重要的问题是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我提 16 个字叫:‘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没想到邓小平听完我的发言立刻就对我讲,‘温元凯,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大家当然都楞了,什么叫四分之三?他说,第二句话‘领导批准’可以拿掉。
被邓小平删减后的高校招生方针变成了: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座谈会召开时,当年的高校招生方案已经下发全国,仍然延续此前的政策。
温元凯回忆:
邓小平很厉害,马上就说能不能收回,我们推迟几个月,今年恢复高考,否则我们又耽误一代人。我当时记得邓小平讲完这句话,表完这个态,我们人民大会堂所有参加这个会议的代表,连人民大会堂端水的年轻女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了整整五分钟,我们这些人清楚地知道了中国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邓小平对温元凯讲:
你可是我们这次代表中间最年轻的,今年才 31 岁。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一定要做出更大的贡献,否则要打棍子。
1984 年,温元凯的专著《中国的大趋势》问世,对当时的中国改革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波,温元凯成了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演说家,1988 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之一。温元凯于 1984 年在合肥召开了“新技术革命和体制改革讨论会”,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先声,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民间发起的大型全国性集会。
高考往事
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 8 年知青后,1977 年参加高考,当时是 24 岁的“高龄考生”,当时外语学院招生规定考生不能超过 25 岁,王毅差一点与大学失之交臂。1978 年,他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读于日语专业。
1974 年,从内蒙古四子王旗一中高中毕业后,18 岁的郭树清作为知青,来到离学校 60 多公里远的红格尔公社插队。
郭树清是为数不多的不抽烟不喝酒的知青之一,他对付寂寞和劳累的方式是读书。当年在红格尔公社民族用品厂上班的董正义,一直记得“挺瘦挺高、白白净净”的郭树清给知青们讲“剪刀差”这个经济学名词时“头头是道”的样子。
1978 年,郭树清考入南开大学,虽然插队耽误了几年,但郭树清仍然属于年龄小的学生,有的同学直接喊他“小郭”。
1977 年,许家印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报名,但因为时间仓促,没有考上。第二年,许家印复读再考,伴随地瓜和小麻油挨过了寒冬,1978 年如愿考上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在人口达 1000 万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
1979 年高考前 8 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知道自己没考好,他立即偷偷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这个名字报考中专,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
俞敏洪参加了 1978 年的高考,英语却只考了 33 分。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 55 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是 60 分。
1980 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 40 分钟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 95 分,总分 387 分。俞敏洪如愿被北大录取。
铭记“改革的精神”
2018 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移世易,改革的内容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邓小平在恢复高考决策的“改革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 历史责任感:不能再耽误一代人
• 市场化:删除“领导批准”
• 执行力:发出去的文件再收回
张维迎认为邓小平是“真正的改革家”:
• 就像上世纪 80 年代那样,有广泛讨论、有学术界大胆地参与。
• 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不依赖某一个人,老百姓都可以活得很好,社会可以不断地发展。但是你必须承认,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权威和领导力相当重要。
• 这意味着领导人要有很强的理念,要有坚强的意志推行这种理念,还要有一些技巧克服那些阻力,就是懂得怎么让理念战胜利益。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大危机中活下去的能力
新冠肆虐,全球化分裂,供应链危机,
考验中国企业《活下去的能力》。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阅读精选
一次在任正非办公室,我看他用大白搪瓷缸子喝水,就好奇地问:“这可是个文物。哪来的古董?”任正非喝了一口水,说:“这是我母亲给我的”。说完,他刻意把大白搪瓷缸子往胸口挪了挪。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潜能量表:自性爆发,拿出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