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说:胆小不吃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禹路来了 Author 禹路
老娘走了,但是老娘的言传身教,已经注入了我活泼泼的精气神。我知道了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我还知道了“头拱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是人不要管,用管不是人”!“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自己把它拨拉过来,头拱地做好就是了”!老娘让我原力觉醒了,我的生命能量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
阅读精选:
老娘说:胆小不吃亏
文:禹路
源:禹路来了
禹路
语录
能确切地抵达成功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取巧的热潮,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是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胆小。
禹路
语录
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
#踏实做事
儿时的记忆中,双抢是农村中最累的季节。早稻抢收上来后,最重要的任务是给国家送征粮。送征粮对现在六七十岁的农村老人是一场久远的“噩梦”,对我们这个年龄只有碎片化的记忆。
我记得每年早稻收割上来后就放在晒谷场翻晒,而且送给国家的征粮,要反复地晒场。娘说:送国家的征粮,谷子比自己吃的要多翻晒俩次,谷子要彻底烘干,脱水,用风车扬秕谷要用力,不能有秕谷,否则粮站的人不收!
读初中时开始,老娘带我去送征粮,那时从村里送征粮到乡里(后合并为青树坪镇)单程12里左右,往返20多里山路,靠人挑肩扛。我用个小皮箩挑个20斤左右,到粮站排队时,把小皮箩的谷子倒进娘的箩筐里,粮站工作人员验收过秤。
我为什么愿意跟母亲去乡里送征粮?
因为送完征粮在集上老娘会给我买一个带肉馅的包子,那个香啊!(可惜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吃过那种味道的包子)
一来二去,我发现送征粮有好多“猫腻”,有的村民在快到粮站时用箩筐往田里沾点水,到了粮站顺手给工作人员塞一包“香零山”烟,算是验收过关了;有的在送往乡里的征粮里做手脚,箩筐里上面是干的,中间是湿的,底部是干的,这样同样一担粮,过磅时往往会重个5斤、10斤左右。我发现这个秘密后,我和父亲都给老娘提“建议”!可老娘无动于衷。
娘说:“人在做,天在看,胆小不吃亏!娘从来不在送国家的征粮里“耍鬼作假”!”
会借东西的专家
生前,老娘曾多次和我开玩笑说:“你不是那个什么会卖东西的专家吗?我也是专家,我是会借东西的专家!”
娘告诉我:自打她过门,新媳妇过门不到3天,奶奶就打发她向邻居借米,因家中青黄不接,无米下锅。那年月,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对我父亲这样的赤贫家境来说,就更加凄惨。
自打我记事起,就见娘跑左邻右舍、上下屋堂,甚至到了邵东的虎口田堂(邻县一个村)去借东西,例如借米,借油,借盐,借腊肉,借农具,借钱,借种子......
娘说:“我在你奶奶家,他们都是‘体面人’,只有你娘把脸丢到了山塘里,没有办法,罐里没米没油,地里应急不上,我不出去借,全家就得饿死!大人饿几顿没什么,你们小孩子可经不得饿啊!”
全家这么多人,为什么只打发娘出去借东西呢?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去借过,奶奶出去借过,姑姑也出去借过,但经常空手而归,偶尔能借到一两回,而娘一出手,基本上都能把东西借回来。
娘说,借东西也得有“心”呢!首先你得躬下身子,话要到位。你跟人家借东西,东西是人家的,你态度好,话说得让人舒服,人家才借给你;你绷着个脸,拿腔拿调站直个身子是借不到东西的。
娘说:借东西话不要说满,你要借用一天的,不要说半天,要多借一天留有余地,如果话说满了,如明明说借半天,结果一天不还,别人就会惦记自己借出去的东西,产生不安全感,下次借的时候就会“打忐”(湘中方言,心里没底)。借东西你借旧还新,农具用完了,给人把泥巴洗了送回去;镰刀松了帮人紧一紧还回去;水车用完给人上点桐油;借米,要“平”借“满”还,一筒米借的时候敞口是平的,还米的时候敞口得是“尖”的;借块腊肉,还的时候多给二两,斤两不够,再加几个鸡蛋。人家把东西借给你,你不能叫人吃亏。
先还“有”,后还“穷”
娘说:还东西、还钱是有讲究的!得先还“有”的,后还“穷”的!
小时候,我家里穷,但邻居家是村里的富户,因为邻居家有二个长辈是在县里供销社吃公家粮的。邻居家里的钱村里好多人家都很难借到,但我娘每年都能借得到!娘说,这得益于她的还钱技巧。
与大多数人还钱的顺序不一样,一般人同时借了富户和穷人的钱,大多数人选择先还穷的,再还富户的钱!娘借钱,却先把邻居富户的钱还了,尽管邻居奶奶每次说不急,不急,但娘每次都坚决按时还邻居的钱。
娘说:“你外祖爷爷是地主,从小告诉你娘,富人要的是信誉,穷人要交情。富人认为信誉是安全感,穷人认为交情是安全感!交情只能用一次,最多用两次,但信誉可以用一辈子,你要是在富人眼里有了信誉,就会有很多富人帮你。而且,越富有的人越有帮你的能力,但穷人最多帮你一次。”
这个道理在我的人生长河里,很长时间难以消化和吸收。在我20多年的商海生涯里,我见到的朋友大多数都在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银行很有钱,大多数朋友从银行借钱的那一天起,就没想到还钱,有的能拖就拖;有的行贿行长,用低值资产抵押给银行了事。
例如,政府有钱,有的朋友巧立项目,从政府手中套取大把的补贴,却从没想过创造税收去“还”给政府。
例如,好多的朋友向身边富有的老板借钱,宁可自己花天酒地,吃喝嫖赌开豪车,打高尔夫,却不愿还钱给朋友,我私下常问这些借钱的朋友:“为什么不把钱还掉?”得到的回复是:“他不缺钱!”
于是,我也联想到我自己,我不算个有钱的,这么多年,通过演讲、写稿、开公司,赚了点辛苦钱。50岁生日那天,我宣布把40岁以前借出去的700多万白条全部烧掉了!但多年过去了,那些借钱的朋友依然没有一个人现身。
我曾经好长时间怀疑我老娘这“还钱”的心经是否还跟得上今天这个时代,直到最近这二年,我发现疫情危机过后,万达衰败,海航破产,恒大危机......多少用银行的钱为杠杆无度扩张的企业纷纷倒下。
身边这些当年不还“富户”钱的朋友们大多无路可走,一蹶不振了!我才回头想起老娘的还钱心得来,穿越一生的迷雾而至今“理论之树长青”。
先还“近”,后还“远”
除了先还“有”的,后还“穷”的,娘还告诉我,如果你向很多亲友借了钱,你要先还关系“近”的,后还关系“远”的!这一点又与常人的思维不同,一般人还钱,都把关系“远”的先还掉,关系“近”的放在后边还。而娘的做法却与大多数人不一样。
在我记忆中,每一次赶堂(集)卖了猪崽,我娘都把欠外婆的、姨的,还有她村里几个玩得好的伯婶娘的钱先还了。
娘说:关系越好,亲戚越亲,对你的看法(期待)越高。
关系越近的亲友,是倒霉时最能帮你的,假如在最亲的关系里,你都是个不托底(靠谱)的人,就没有人借钱给你了。
而关系“远”一点的,你可以在借的时候就把还钱的时间计划好!时间留宽裕一点。为啥?关系远一点的,你可能一辈子只借一次!但关系近的你可能会经常“打波”(湘中方言,借钱)。人一辈子最亲的人都不信你了,还有谁信你!
先还“近”的,后还“远”的,原来道理就在这里。
娘从过门嫁给我父亲直到90年我开始赚钱了,再到98年随着我在外收入的增长,娘才告别逢人“借”的历史!
虽然不用再借钱借物了,但老娘留给我的“还钱”哲学却至今让我受益匪浅,趁闲暇整理出来,希望也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昔人已逝,心经永存,兹为留念,常有感怀。
文章作者 丨 禹 路
编辑整理 丨 李思毅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