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交集团入股碧水源,蝴蝶效应有点大

李晓佳 E20水网固废网 2021-04-27


今年,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入股碧水源、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的新闻曾备受行业关注。碧水源作为水务领域的民营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引领和代表着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因如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碧水源引入国资的动作,对行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水网通过梳理其脉络,也可预见这一合作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国资入股民营上市企业,在环保领域,早已不足为奇。


2018年以来,国资入股民营环保上市企业的节奏明显加快。本轮国资与民营的融合热度,持续到了今年。而今年最受关注的当属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城乡”)入股碧水源,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参考阅读:中交集团子公司中国城乡32亿受让碧水源10.71%股份)。对于环境产业而言,这意味着又一家“土著”环保龙头民营企业,进入了“国家队”。


碧水源作为水务领域的民营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引领和代表着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因如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碧水源引入国资的动作,对行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通过梳理其脉络,也可预见这一合作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


前行不易,民企引入国资或许是不错的路


无论是2018年还是今年上半年,从已经发布的企业业绩情况来看,不少企业面临了业绩的下滑、现金流紧张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去杠杆和PPP政策调整的影响。


这轮风波,也带来了一系列市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融资难题,无疑这对民营企业的杀伤力更大。如银行信贷方面,民企的贷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水平上浮30%-40%,而国企则上浮10%以内。在资产负债率的要求上,国企的放款条件是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5%,民企则要求不高于65%。


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在之前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曾表示,在融资方面,民企的成本太大了,太难了。虽然国家政策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落地实施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或者任何一个企业,金融资源的获得和财务成本包括贷款、发债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发展条件,这是企业的生命线。另一个生命线是市场。


面对这种天然的弱势,民营企业要想长远发展,需要找到外联共生的出路。文剑平坦言,碧水源选择与国企合作,即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力图改善发展环境,寻求发展条件。


这条路,也早就在碧水源的发展规划之中。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旗下子公司国开创新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就以54.34亿元占有了碧水源10.48%的股份,成为碧水源第三大股东,这也是碧水源首次向“国家队”迈进。


今年6月,碧水源与中国城乡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通过中交集团批准,协议已生效,中国城乡正式成为碧水源第二大股东。


至此,今年碧水源引入国资的规划真正落下实锤。


此前的采访中,文剑平也强调,“作为民企,不能内生定力,外联共生,就会是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前面旁边都是航空母舰。”某种程度上讲,国资与民企的合作是一种市场的必然选择。


背靠大树,能乘凉否?


此前很多选择引进国资的民营上市企业家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中都曾表示过,任何合作的前提都是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量。国企与民企的合作,不应该被简单的评述为谁进谁退,而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环保龙头民营企业与特大型中央企业的联姻,必然会引起更多关注。中国水网第一时间对碧水源与中交集团联姻的新闻进行了报道,根据数据显示,该新闻浏览量短时间内就突破了一万点。


在之后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多对中交集团雄厚的背景情有独钟。


如中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产品和服务遍及150多个国家。2019年,中交集团居《财富》世界500强第93位,在上级主管单位经营业绩考核“14连A”。


中国城乡则是中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市场常说的“嫡系亲儿子”,下辖“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西南市政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东北市政总院’)、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三家国家级城乡市政设计院和“城乡水务、城乡能源、城乡生态环境、城乡综合发展、城乡产业发展”五大领域专业板块,是为落实十九大精神、践行国家战略,聚焦各级政府提升产业发展力和环境承载力的迫切需求打造的生态环境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军企业。


这么雄厚的家底,也让市场对碧水源未来的拿单能力和发展空间更有信心。且不说明晃晃的央企背书,仅中国八大市政院中的两大市政院均在中国城乡麾下,就足具吸引力。


其中,西南市政总院先后承担完成了西南地区和全国各地及国外城市给水排水、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城市燃气、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景观、电气自动化控制、机械设备和水工结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保评价、降水工程等市政基础工程勘察设计科研项目20000余项。


东北市政总院则主要囊括了市政行业、建筑行业、水利行业、风景园林行业等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投融资业务,以及咨询、设计,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工程项目运营管理,环境污染治理,采购,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和EPC、BOT、PPP总承包业务等。其中,市政领域业务,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综合管廊、道路与桥梁工程、热力工程、燃气工程、压力管道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等。


可以想象,这些行业背书将给碧水源带来的潜在市场竞争力。事实上,这些潜力已经在今年碧水源的市场表现中初露端倪。


今年9月,碧水源与东北市政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外给水排水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海水淡化及农村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加强合作。这一合作的达成不仅为实现中交集团体系内的环保产业联动、优势项目整合打下坚实基础,也为碧水源进一步市场拓展丰满了羽翼。


10月,由碧水源与中国城乡、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北市政总院、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一举中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二标段”,该项目全部采用碧水源自主研发的MBR技术,项目落成后,预计在特许经营期内将通过污水处理服务费获得超过51亿元的稳定企业营收。强势进军东北市场,稳稳吃下黑龙江污水处理重点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西南、东北两大市政总院在国际同行业间都具有很好的交流和合作基础。西南市政总院已经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中标承接了安哥拉、毛里求斯、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市政工程设计项目。东北市政总院则已完成国内外大中型给水工程项目千余项,如:埃塞俄比亚、委内瑞拉、柬埔寨、菲律宾、苏丹等国供水工程。


这些坚实的国际基础,也必然会对碧水源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以及打造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自主创新环保公司带来积极影响。


入股碧水源并不是中交集团涉足环保领域的第一次尝试。2016年,中交集团旗下中交建设的子公司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疏浚”)就作为主发起方,与中交机电工程局、中和物产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了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环保”),中交环保定位是以“整合资源、投资驱动、技术引领、运营支撑”为发展思路,以“水土”等流域性、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综合开发为核心业务。


这之后中交集团进军环保就势如破竹,如与世界500强企业AECOM合资成立华康生态环保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定位为全面提供水、固、气协同治理服务的“综合性环境服务商”。以及后续市场上许多上亿级的水环境治理项目都有中交的身影。像今年年初,由中交疏浚上航局牵头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江苏盐城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项目总投资约45.44亿元,是上航局目前在转型市场单体投资额最大的水环境治理项目。


如此可以看出,中交集团将带给碧水源的强大环保业务助力。


再看中交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业务,预计带来的可想像市场空间也是相当值得期待。今年,碧水源与中国城乡、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绿城中国”)在杭州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三方就城市水务、地产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共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绿城中国曾蝉联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规模性TOP10称号,重点布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南京、重庆等中国一二线重点城市及海外重点城市。重点是,2015年,中交集团已经成为了其第一大股东。


本次座谈会,也是其与碧水源合作的开端,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表示,希望能与碧水源和中国城乡携手共同在城市水务、地产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达到三方共赢。当下,绿城中国可以在净水产品和直饮水项目上,与碧水源加强紧密合作。


以上还只是中交集团庞大厚积中的冰山一角,但可能带来的市场效应,已经十分清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接下来碧水源的市场拿单能力,和布局势头都会更加强劲。


打铁还需自身硬


成功联姻自然是好,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但并不是所有的联姻都有好的结局。此前,中国水网曾对去年以来国资入股环保企业中途夭折的案例进行了统计,占比也是相当大。因此,在合作中,如何一直保持“如胶似漆”的状态,不仅在于磨合,也在于合作双方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而对于民企来讲,恰恰是除了创新、创新还是创新。文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多次提到:“技术创新是碧水源的灵魂”。


碧水源从创业初始就坚持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世界一流的膜技术来解决中国的三大水问题,打破了国外膜产品技术垄断,引领膜产品逐渐走上了国产化、规模化的道路,成功跻身于世界一流的膜技术企业行列。而技术创新也成为了碧水源多年来稳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膜技术领域,碧水源已达到全球第一梯队的水准,核心技术包括微滤膜(MF)、超滤膜(UF)、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DF)和反渗透膜(RO),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双膜新水源工艺(MBR-DF)、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CWT)等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公司于2009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从污水治理到污水资源化、从海水淡化到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均形成了一系列膜工艺,已成功参与了首都水系、海河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滇池流域、洱海流域、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地等多个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治理。并对未来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其研发合作和业务拓展均已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碧水源的市场地位也是坚不可摧,截止到2019年,碧水源已经连续九年被评为“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在E20研究院数据中心公布的2018年度中国水业企业水务总规模排行榜中,碧水源以1570万吨/日的总规模,位居第四。2018年度的水务总新增规模排行中,碧水源也以180万吨/日的新增规模,排名前四。在主委会给出的评语中,写道“坚持技术驱动市场,继续保持创新,膜技术研发再获突破。”


碧水源在膜技术领域的“江湖”地位,也为中交集团进一步深入环保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文剑平在此前的采访中,也提到,“经济发展了,标准提高了,环保技术和创新要跟得上,这才是良性、可持续的产业。”若能通过创新的水处理技术将污水处理到地表IV类、III类标准,则每年污水处理厂的CODcr排放量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削减40%、60%,氨氮削减70%、80%,总磷削减40%、60%。这也是碧水源一直追求创新和不断践行创新的原动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碧水源在寻找外联的之前,已经不断修炼内功。环保行业发展本身就会经历很多起伏的过程。受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环保发展的影响,碧水源很长一段时间经历了业绩的高速发展期。今年上半年,受大环境影响,碧水源的整体业绩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但从目前的发展轨迹和预期来看,碧水源未来的市场前景很好。


文剑平认为,从市场发展的角度,企业发展需要技术、资金和市场,民企辛勤敬业的情怀和创新技术是丰富的,但是金融资源和市场资源少,国企尤其是央企有优势,双方可以此为基础实现共生。“混改”是个好模式,是双方的共同需求,国家可让这种混合所有制规范化,满足双方的需求,发挥各自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相关阅读

逾51亿!碧水源与中国城乡等联合体中标哈尔滨城镇污水项目

共89亿!鹏鹞和碧水源分获哈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一二标段

40亿6大环保项目,小县城接连吸引碧水源、康恒、龙马关注

碧水源:子公司良业环境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碧水源:拟分拆照明工程子公司良业环境赴港上市

碧水源预中标30亿定州城市双修工程,保护白洋淀上游水生态

11家争夺25亿江苏涉水项目,碧水源联合体预中标

全国首个!碧水源陕西雨污水综合利用PPP项目建成投运

59亿松原海绵城市PPP项目成交,中建碧水源联合体中标

投资超51亿!北京顺义农水项目引来北控首创碧水源桑德博天



近期热文    







中标湖北当阳流域PPP项目,三峡接连拿下水务领域大蛋糕

伏泰潘慧:“4个数据+” 模式助推环卫产业转型升级

联运环境甘耀军:垃圾分类新模式,运营21天见真效

从宁波六年的垃圾分类路,看环卫管理系统的迭代需求

北环姜明彬:服务首善之都 树立全国示范和行业标杆

启迪环境张新建:打造大平台+合伙人机制,迎接环卫新赛程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微信同号)


编辑 | 刘影、李艳茹

统筹 | 谷林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