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建国:用国际视野打造上海市中心城雨水排水规划

汪茵​ E20水网固废网 2021-04-27


6月13日,“2020(第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举办,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建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唐建国介绍了上海市中心城雨水排水规划结合国际视野,打造雨水排水硬实力的实践经验。


来源:中国水网    整理:汪茵

相关阅读


抗疫深度|唐建国:对做好近期排水管道养护工作的建议
唐建国:多措并举才是削减雨水排水口出流污染的关键
唐建国:雨水排水管网也要提质增效
唐建国:如何做好城市排水管网的提质增效
唐建国:污泥处理处置六观点
唐建国:河道整治——工欲解黑臭 必先治管道


6月13日,“2020(第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举办,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建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唐建国介绍了上海市中心城雨水排水规划结合国际视野,打造雨水排水硬实力的实践经验。


唐建国


2017年12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获国务院批准,提出构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美好愿景。上海是一个因水而兴的城市,且雨水排水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体现着城市的先进性,因此,为更好贯彻落实“创新、绿色、开放”的理念,匹配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提高雨水规划方案决策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根据上海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2018年11月,上海市水务局启动中心城雨水排水规划国际征集工作,旨在吸取国际经验,寻求全球创意,破解城市雨水排水难题,体现了上海市政府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境界。


历经复杂而严格的招投标环节,在2019年4月,这一项目最终花落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评审专家组给予联合体团队高度评价。


联合体团队在上海市水务局的直接领导现,对方案又进行了几个月的完善、修改,2019年8月31日,上海市中心城雨水排水规划国际征集规划方案通过了市水务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专家组也给与了高度评价和认可!


此后,在上海市中心城雨水规划国际征集中标方案的基础上,上海市又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该规划于2020年4月26日对外公示,2020年5月14日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足以看出此规划对上海市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的服务范围包括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地区,服务面积约640平方公里,目标是在整个城市建立一体化的绿色、蓝色和灰色网络,使上海成为城市雨水排水总体规划的世界领导者,唐建国也衷心祝愿体现绿色、生态、韧性的“绿、蓝、灰、管”措施在上海顺利落地。


规划范围


与上海城建设计总院开展合作的奥雅纳工程顾问是一家全球性企业,项目遍及140多个国家。作为全球顶级专业工程顾问,奥雅纳汇聚了众多来自全球各地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为客户打造最佳解决方案。



上海雨水排水现状


据唐建国介绍,目前上海采用合流制与分流制并存的排水体制,规划范围(中心城)内共包含285个排水系统,含62个合流制排水系统,223个分流制排水系统。上海市位于平原河网地区,排水方式以强排(雨水靠泵站排出)为主,285个排水系统中,有245个是强排式排水系统,剩下40个为自排式排水系统。


目前上海雨水排水治理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地势平坦易积水内涝,高度城市化地表硬化、河流受潮汐影响,降雨和台风频繁,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加之地表硬化问题,导致径流加重。具体到排水系统,目前上海的排水系统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径流污染、外水入渗、河水倒灌、污水混接、旱天满管流、污泥清通低效与污泥下雨入河等。


河道下雨就黑,真的是雨水惹的祸吗?实事并非如此,唐建国表示:“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现状里里外外都是‘病’的排水系统难以担负保障城市安全和减少溢流污染的大任,这与发达国家不同。”


三管齐下,告别单一标准


在《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中,执行标准与国内以往标准不同,出现了“两提高、一降低”的变化,即提高排水标准与防涝标准,降低溢流污染。意味着上海今后的雨水规划标准将三管齐下,不再是单一标准要求。


提高排水标准


目前上海的管网排水能力重现期为一年一遇(P=1),在地面补给水的条件下,亦可承受大于一年一遇的降雨强度。标准提高之后,系统排水能力将达到五年一遇,地面不积水的新建系统排水能力重现期按照五年一遇(P=5)的标准设计。唐建国表示,对现状设施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估非常重要。他透露,上海中心城只要河道低水位,现有设施就能够发挥2~3年的能力,这一潜力能否继续挖掘并应用于城市排水防涝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提高内涝标准


除提高排水标准之外,也要解决内涝问题。唐建国认为,内涝防治一定要城内、城内、水利、河道市政、道路、滞蓄等设施及调度共同发挥作用。



降低溢流污染


提高排水与防涝标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加大排水管道直径,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管网收集的水越多,向河流排水的水量也将随之增加,排水口出流污染也就越重,使城市河道“逢雨即黑”。所以要实现“两提高、一降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建国表示,上海排水规划要达到的排水标准等同或优于很多世界其他地区的现有标准,但仍需多措并举来面对未来多变的机遇与挑战。


唐建国总结道,《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的计划是至2035年,在中心城全面形成标准适宜、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环境良好、管理有效、智慧韧性的现代化城镇雨水排水格局。实现中心城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百年一遇内涝可控,雨水设施入河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三大指标;至2025年,中心城40%区域3-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中心城主要河道逢雨不黑。


融合国际视野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在很多情况下,将绿色基础设施与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包括隧道、水库等)相结合,可以提供增强系统表现和更好保护社区安全的新一代解决方案。” 绿色基础设施可增强城市韧性,并为处理全球财政缺口上开创新机会。


唐建国表示,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水系统规划”或者说“水资源规划”,雨水规划仅是“水系统规划”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尚未有成熟的水系统规划。


除了了解国际理念之外,联合体团队研究了29个国际城市,在其中选择了13个与上海比较类似的城市,唐建国选取费城与纽约的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费城案例——绿、蓝结合


在过去,费城的排水系统超负荷,导致每年向河流排放160亿加仑的未经处理和污水,许多年前的城市河道及溪流被填埋,变成了下水道或硬质街道。费城为此开展了“绿色英亩计划”,改造城市绿化高度,一英亩(0.4公顷),控制一英寸径流雨水(25.4毫米),最新说法是4年前提高到1.5英寸(38.1毫米)。费城采用绿色基础设施,将85%的雨水保持在地面,新的运河和开放的排水渠道可以储存雨水,这一做法与中国的海绵城市相似。


纽约案例——绿、灰结合


纽约市城市面积的75%是不透水的,导致460个排污口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城市河网。纽约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减少进入下水道的污染径流量从而减少内涝,通过新建深/浅地下储存设施,改善水质。


纽约与上海在流域地理位置、气候、海拔、年平均降雨量等方面都比较相近,都位于沿海城市,年降雨量都在1100mm左右,虽然上海的月降雨量比较集中在5-9月,但是两个城市同样面临台风的影响,极端日降雨量也非常接近。对于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效能及应用方式比较有借鉴性。


上海与纽约的区别在于,纽约市更关心合流制溢流污染,他们采取了“管、灰、绿、蓝”四大举措,通过实践发现,减少径流水量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源头绿色。



“绿、蓝、灰、管”,多措并举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坚决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高楼,轻绿色“的做法,既要注重地下管网建设,也要自觉降低开发强度,保留和恢复适当比例的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家园“、”海绵城市“。


唐建国认为,“海绵城市”规划需要知行合一。“海绵城市”是理念,其不能够当做工程做,但是很多工程可以“海绵化”,这就是绿色。“绿化”不一定是绿色,做对的“海绵”就是绿色。


同纽约一样,上海市雨水排水规划采取的技术路线同样是“绿、蓝、灰、管”,多措并举,打造与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有弹性、有智慧、能亲民、可实施的国际卓越规划方案。



“管”——管理为先


实施的任何规划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上海排水管理是全国最好的城市之一,除了需要继续发挥上海排水管理能力和多年的经验外,一定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强化排水管理治理和维护措施。因此规划措施实施的前提条件就是提质增效,恢复管网性能。计划通过混接改造、检测、修复、清淤等手段恢复管网健康。


要通过管来解决排水管道存在的问题,恢复其应有的功能,这就是提质增效。


“绿”——源头削减径流水量和污染物量


雨水落地形成地表径流,所以探查地表情况十分重要,联合体团队按城市用地特征将上海分为12个类型。根据不同用地类型,合理规划,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面积,解决源头问题。所有的绿色措施的设计包括浅层的储存,最大化当地绿色储存量。种植的生物洼地包含了种植层和表土层下的储存,雨水经过土壤过滤。



街边行道树绿色化改造示意


绿色是在源头削减径流水量,削减径流污染物量最有效的方法,是解决提标和减污最有效的手段。更是落实“海绵城市”的具体行动。


“蓝”——给收集的雨水出路


依靠水利设施和水利设施的有效调度,减少“外水进城”,降低河道水位,给城市雨天排水出路。


“灰”——支撑与托底


在恢复现有排水管道现有能力(管),源头减量(绿)和确保河道水体有容量(蓝)的基础上,再考虑灰色设施建设,使其成为托底措施。包括苏州河深隧等。


唐建国谈道,《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争论:初期雨水如何截?绿色措施能否落地实施?内涝期间,道路行泄通道怎么做?


对于以上争论,唐建国总结,实践证明,单一灰色措施解决不了雨水排水标准提高和出流污染削减问题;一定要挖掘好现有设施的能力;一定要做好提质增效;一定要与水利设施、除涝设施、水系调度紧密结合;一定要把“海绵措施”做对了,发挥绿色措施作用;一定是需要多部门携手的。此外,一个好的规划要体现“五讲”:讲问题、讲目标、讲协调、讲对策、讲落地!


2020(第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暖场视频


论坛相关报道水务系统性治理升级,2020水业战略论坛在京正式开幕【榜单】2019水业评选细分领域获奖企业榜单出炉金海年:中国经济展望,千年大变局王凯军:后黑臭河道时代水环境问题的系统思考
赵峰:长江环保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工作实践与思考傅涛:时代变局下的水业未来首创股份杨斌:以创新跨越产业周期  应对产业新变局
苏伊士蒋仕腾:在中国的全新业务——智慧与环境解决方案
国祯环保:行程万里不忘来路 二次创业携手共赢
中持股份邵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做环境技术领军企业粤海水务马进泉:新基建赋能行业升级 2020年将打造智慧水务生态圈光大水务罗俊岭:基础设施REITs试点为环保行业融资迎利好
珠海水控方晔:用系统思维破解城市水问题雄安浦华胡晓庆:水力旋流技术应用为市政管网提质增效中仪股份郑洪标:排水管道隐患排查与修复综合技术应用与思考中斯水灵:全力打造VFL核心技术 助推水治理行业提标改造科友环保侯丹:上善若水—科技引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近期热文    






再遇国资接盘 环保民企何去何从?

区域发展战略升级,环保企业纷纷按下“快进键”

云南水务或以热解碳化“解锁”污泥资源化利用之道

近60亿!成都两大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招标

南京水务+中铁上海工程局+远期100亿/年=?

从6个典型故事看供水市场化改革的进阶之路

五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定了!江苏环保集团正式成立 长江生态占股20%(18848)

143家涉环保上市公司2019年业绩大数据(18354)

尴尬的PPP,到底路在何方(9699)

三大标段近60亿!东莞市水污染治理工程中标结果发布(7798)

3000亿水务市场规模背后的横纵市场格局(7755)

三峡集团又双叒叕增持北控水务股权,持股占10.06%(7730)

城镇污水市场的风口与机遇:以首创、北控与碧水源为例(7716)

危废战场(一):巨头登陆,龙头诞生(6851)

【云直播实录】2019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揭晓(6642)

84亿宝安环卫PPP项目结果出炉,盈峰中联环境排名第一(6522)

污泥焚烧或成大势所趋,独立焚烧or掺烧,谁能C位出道?(6265)

鹏鹞的创业故事与文一波的碧水蓝天计划(6185)

长江环保集团+南京环境集团+10亿=?(5917)

引24家企业争夺!84亿宝安环卫PPP项目资审结果发布(5630)

江苏40亿农村污水PPP项目引多名企争夺,谁将胜出?(5534)

城镇污水处理20年:做大的诱惑(5363)

一张图看万亿级环保投资都要投在哪?(5277)

盘点 | 22个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大全 (5262)

中信环境捆绑转让山东4家公司 转让底价总额超2亿元(5259)

备注:括号内为点击量,统计时间截至6月1日早9点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郭女士微信:adnews2。


编辑 |郭香莲、徐冰冰

统筹 | 谷林





2020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系列报告,近日推出:《中国市政污水提标改造-商机密报》。本报告为系列报告对各省(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受纳水体、处理工艺等维度进行系统分析,以此预测各省(市)未来提标改造的空间,以期为圈层企业提供商业机会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