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水拾花:少不学道,犹如没病不能瞎吃药

刘诗萌 E20水网固废网 2024-01-18




流水拾花

IS COMING








前言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薛涛将20多年的管理学实战经验和《道德经》的解读相结合,撰写的《管理学之“道”与实践》一书,将在2024年2月正式出版。


本公号自7月9日以来,节选了书中部分篇章进行发布,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也收到不少读者的阅读反馈


不少读者将自己的感悟梳理成文,反馈给了我们,本文为华夏时报记者刘诗萌的阅读感悟。


后续,本公号将陆续推出系列读者反馈文章,并将选择优秀内容整理成册——《流水拾花录》,以飨共赏。


作者简介

刘诗萌:80末生人,关注环境、房地产、区域经济等宏观经济领域,本科、研究生就读于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注:上边是原文,下边是我的想法。因为我就属于那种从来没做过管理者,也从来没有想过做管理的人,所以只是最简单的看见什么说什么,有错误、简介粗浅之处,权当一笑就好。)



01.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注:上述链接可点击跳转,阅读原文)

analyze and understand






原文:


前半部分,可以简单归纳为自然界是奉行中庸之道的,但是在人世间的市场、人性趋利的当下(其实包括殷商以降),都是剥夺弱者做大强者的。老子这句话洞穿了世道万年的基本规律。


见解:


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出发点上的区别是东方崇尚人性本善,西方相信人性本恶。但是老子这句话放到生活中大概就是俗话说的“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但他的格局和视角更大,思考的是整个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比较像抽象版的能量守恒。这一条写在最前面,也是让大家明白祸福相倚的道理。商业总有周期,作为管理者应该居安思危,看得更远。


原文:


静,静下身心,多深思,找心流。减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当你偶尔能做到物我两忘,你就能理解巴菲特和韦神,其实是一种人了。


见解:


在我看来,人按照进取方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做加法的,一类是做减法的。做加法的人希望获得的东西越多越复杂越好,而做减法的人希望获得的东西越纯粹越好。所以我觉得,巴菲特和韦东奕只是当前都做了减法,但并不是一种人。


演员里我比较喜欢黄磊,他在《似水年华》的原声带里说,“我希望我获得的东西少一点,再少一点”,我觉得这类似巴菲特的感受,他该获得的都获得了,开始做减法,更多的也不想要了。而韦东奕则不是,他似乎是天生做减法的人,对生活的追求是“我只要这一点,其他的都不要”。


原文:


但是更深入一层,管理者在做人事管理方面的决策时,一定要撇弃其本人对被管理者的感情喜好,要还原到客观评价他的能力,之于部门及公司整体的定位而对他的需求上来看。


见解:


我理解,意思大概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从上帝的视角俯视人间,每个人都是因为适合在那个位置而在那里,祭祀的时候是材料做成的刍狗,用过被丢到一边,是因为那个时候“重要”的位置没了。所以说“不仁”之心是管理者不应该强行去干涉和偏爱,而是要因势利导,不用非得用蛮力去拉风箱,只要让它不要穷竭,就能生生不息。


原文:


“对上管理、对下负责”。那么,不就是要对下属“仁”吗?该如何解决此处与老子的“不仁”的矛盾呢?……管理者必须在完成上述出于公司利益的思考之后,再次回到对可造之材类下属的本人发展需求上来。


见解: 


可能是因为我不懂管理的原因,我没有觉得这两句话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实践中做到“不仁”的难处,其实是你如何真的客观,真的能在做管理的时候撇掉自己的感情爱好,比如正直的人会不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比如圆滑的人会觉得耿直的人笨,道德水准高的人会厌恶道德水准低的。你怎么样去保证,你自己的选择不带有个人的喜好呢?


总结起来,大概是有“不仁”之心,还得有“不仁”之能,才能行“不仁”之术,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



《道德经》之旅

TAKE A TRIP

02.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注:上述链接可点击跳转,阅读原文

analyze and understand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见解:


在我看来,“道生一”最初的一出现是我们没法把控的,它有点像chatGPT的顿悟,是在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出现的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但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然后“一生二”,是因为一件事情总会有正反两面,没有一件事完全好完全坏,即使是升职加薪、牢狱之灾也是这样,这也是负阴抱阳的含义。享受最高的权位,就必须接受这个位置的孤独和随时随地的危险。


前两天我看李海鹏的直播,他说他见到的大老板从来都带着社会表演面具,他就没见过谁脱下这个面具,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吧。


“二生三”是说在好和坏之间,我们最终会找到一个平衡、合理的位置,就像三角形,总是在两个点组成的一条直线以外,有一个位于上或者下方的点,与之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然后这个三角就可以不断画下去。


原文:


强梁者不得其死


回到我们关心的企业战略角度而言,虽然不太容易存在“强梁者死”的戏剧化场景,但是企业家在初步冲撞上逆境的时候,往往会低估了这个逆境的时间长度,而会普遍选择“用强“闯之,大部分情况下,反而使得事情变得更糟,最后不得不退下伏低而保生存。


见解:


我总觉得应该说的是那种非得逆着规律、觉得权力或者钱能够买到一切的行为。环保行业我觉得相对来说还不明显,互联网行业应该非常多。(也许是我比较天真)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文章鲜明的描绘了一个合格的总经理形象。但这个描写未必能胜任董事长,那还需要别的一些东西,比如五识中的胆识,具体可参见链接--《薛涛再谈环保人职业发展》。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这样的总经理可遇不可求,创始人长期一身分任两职(董事长➕总经理),是无可奈何又必须为之的选择。此处与本文无关,也不再赘述。


见解:


这句话说的“善为士者”,应该还是指士里面比较接触的,在企业里可以算高级管理人员,最高能力可以到达总经理。微妙和玄通,可以指能够拿捏到的分寸和协调能力。而董事长不需要懂那么多,更需要决定方向的胆识和魄力。


《道德经》之旅

TAKE A TRIP

03.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三)

(注:上述链接可点击跳转,阅读原文

analyze and understand







原文: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见解:


我想这说的应该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原文:


好的市场机制或者公司管理机制,就是要通过在“自私”这个出发点的基础上,构建规则系统完成对其缺点的修正和每个个体利益诉求的合集的最大利益之获得,这个,需要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一阴一阳的双重作用来达成。


见解:


在外界看来,如果一个人处处想着自己的利益,固然可以挣到钱,却没有人愿意让你去制定一个大家都需要去遵从的原则,因为大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偏私(“仁”的含义),没有公心。只有那些能够“先人后己”的人,才能为大家制定出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规则。


原文: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见解:


这段内容都很赞同。只有一点想说,其实很多错误未必要亲身犯过才知道,看到别人犯了,自己就应该借鉴去避免。而别人的优点也可以成为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道德经》之旅

TAKE A TRIP

04.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注:上述链接可点击跳转,阅读原文

analyze and understand






原文:


为什么不能言传?因为越靠近本源的顶层公理(那个“一”,那个“道”),用语言去描述就会越失真,原因是“名可名,非常名”。


巴别塔


其实人类只要有了语言,就有了区分(比如分析,然后归纳,是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模式),有了区分,就有了好坏,有了好坏就有了“差别心”,也就离“道”远了。


见解:


巴别塔是圣经旧约(犹太教)里流传相对较广的一个概念。旧约里的上帝干了一堆拉偏架的事儿,因为觉得人类修建城市和巴别塔(通天塔)是对自己权威的侵犯,就让人们语言混乱,还分散到了世界各地。babal就是混乱。


套用在这里,恒常的“道”是不可用语言描述的,因为它是一种规律,包含了太多的变化,没有一个实际的东西,不“着相”。因此人们也无法通过语言描述的“道”去理解“道”。


原文:


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见解:


我的理解是,人活着得吃饭,儒家是你入世赚钱吃饭的东西。道家是你路走不通、迷惑不解的时候,让你想通的东西,因为它说的是规律;而佛家是出世的,它不卖吃的,不卖解药,你在这里可以找到用来生存以外其他所有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愿意入佛门,那就意味着摆脱对“生存”(所需的食药)的执念。


《道德经》之旅

TAKE A TRIP

05.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下|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注:上述链接可点击跳转,阅读原文

analyze and understand







原文:


“命”就是“道”的无上规律,结合不同人的共性和个性,作用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结果的过程。道与人无关,命与人有关。


见解:


从西洋占星角度上也可以解释这件事:一个人自己的星盘是可以被解释,算命方法其实是一些统计规律,比如某个位置好,对应在每个人身上,“好”的表现不同,但它总归是好,不会是不好。命与人有关,因为人的命运是可以被“非常道”(规律)解释。但“道”包含的变化无边无际,同样的命盘,不同的人走出来的路有高有低,这是“道”。


《道德经》之旅

TAKE A TRIP

06.

总结

summarize






因为我没有想过去做管理,所以我不太会去专门思考管理学,也就不会想去从书里探寻管理的方法。但我喜欢去看人,思考每个人的位置、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也是“论道”的一种。


道是不能太早学的,学了会失去做很多事情的勇气和意义。只有你先有勇气做到了一定的位置,有了困惑才去寻找解药。没病吃药干什么呢,是药三分毒呀。


summer time

-END-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流水拾花:少不学道,犹如没病不能瞎吃药

刘诗萌 E20水网固废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