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 | 培福不如惜福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浙江省文明办关于
“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
的倡议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2013年起,浙江省全面启动“光盘行动”,经过8年努力,“点菜要适量”“吃不完打包”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省文明办倡导在全省广泛持续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发出如下倡议:
一、践行光盘行动,文明就餐成风尚。
从我做起,从每一餐做起,坚持做到吃光盘中餐、餐餐不剩饭,号召身边的人加入“光盘族”行列;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注意膳食平衡,让健康餐饮成为时代新风。
二、倡导理性消费,绿色生活成自觉。
理性消费、合理配餐,不讲排场、不搞攀比,做到用餐不多点、办酒不铺张、剩餐要打包。各餐饮服务单位要多推出半份半价菜、小份适价菜,主动引导顾客适量点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三、培育用餐文化,节俭养德受尊崇。
广泛持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公益性宣传,弘扬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加强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发挥榜样作用,营造和谐文明节俭的用餐氛围。要加强对青少年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日常教育,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四、完善用餐制度,勤俭节约成习惯。
要强化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整治浪费之风。餐饮服务单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要建立健全食堂节约用餐制度,引导广大消费者践行文明餐桌规范,制止餐饮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文明好习惯。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示范者,为把我省打造成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文明窗口作出积极的贡献!
浙江省文明办
2020年8月13日
01
培福不如惜福
中国人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里遇上灾荒食不果腹,省吃俭用是我们的祖祖辈辈几千年来传下来的生活智慧。现在,大不一样了,咱中国富强了,中国人荷包满了。我们还有必要继续节约粮食吗?
当然有必要!
2020年,因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因饥饿而死亡人数恐将激增。4月中旬,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执行干事大卫•比斯利就发出了警告,粮食危机一触即发,全球正处于“饥饿大流行”的边缘。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到南亚、拉丁美洲,多地都出现了饥荒。他指出,当下有约3000万人完全靠WFP的援助度日,“假使这3000万人无法获得援助,那在3个月内,每天会有30万人饿死。”
勿忘世上苦人多。就在这一刻、这一秒,和我们身在同一个地球、同时呼吸的人们中,就有几千万人正在挨饿。所以,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浪费珍贵的食物。
如今,国家提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
物质条件虽然越来越好,国家繁荣昌盛,但如能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在集体良好习惯的基础之上,国家之发展乃至其余之发展,都会获得更加可持续的动力。
古人说:“培福不如惜福。”我们好不容易培来的福报,当我们受用的时候,哗哗哗,很容易没有。就像有了钱,你一花花没了。但是学会了用钱再赚钱的时候,很可能我们就会赚更多的钱。
因此,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洗手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全世界的淡水是有限的。我节省一点,我为众生节省一点,够了就可以了。衣服也是,只要能够穿得得体,不一定非要名牌。所谓穿上名牌的炫耀,只不过是一种虚荣心而已。我们懂得,能不吃的不要吃,能少吃的我们少吃。而吃饭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的。那维持了生命,是让我们更好地来利用生命,发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而不是来为养身而养身,养身是利用此次的生命。
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让我们从我们的生活当中,吃饭、穿衣、使用一切一切的东西开始,来珍惜我们的福报。
我们当下的福报来之不易。优厚的物质条件来之不易。很多人往往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故珍惜福缘历来是佛教修学过程中需要多加注重的一项。
“惜福”的行为直接体现就在于日常的杜绝浪费、勤俭节约。我们来看看佛陀对此是如何开示的,祖师又是如何行践惜福的。
02
佛经中关于惜福的论述
得一食时,应作是念:“我今若见渴乏众生,以一分施之,我为施主、彼为受者。”
施已,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兴福救之,莫堕悭贪。”
——摘自《佛说十二头陀经》
行者作是念:“求一食尚多有所妨,何况小食、中食、后食!若不自损,则失半日之功,不能一心行道。佛法为行道故,不为益身,如养马、养猪。”
是故,断数数食,受一食法。有人虽一食,而贪心极噉,腹胀气塞,妨废行道,是故受节量食法。节量者,略说随所能食,三分留一分,则身轻安稳,易消无患,于身无损,则行道无废。
——摘自《大智度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其体肥大,举体流汗,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气息长喘。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身体极肥盛!”
大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患身肥大,常以此身极肥大故,惭耻厌苦。”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摘自《杂阿含经》
03
祖师大德对惜福的观点
憨山大师在《憨山老人梦游集》追念莲池大师说:师生平惜福,尝著三十二条自警。垂老自浣濯、出溺器,亦不劳侍者。终身衣布素,一麻布帏,乃丁母艰时物,今尚存。
虚云老和尚说: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
我们都不敢作声了。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
古人说:
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
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
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哪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虚云老和尚经常训诫我们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绍云法师追忆虚云老和尚
弘一大师在《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的开示中,第一项谈到的就是关于惜福的问题。他说: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的说:
“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〇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
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
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
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
“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朱石僧《追忆印光大师惜福美德》(节选):
师每餐只限一菜一饭,菜饭同大众一样。就是有弟子送来精美食物,决不自食,必以供众。送来香敬,则印书,或作善举,不愿蓄积。
大师西去后,所留余款,不过三十余圆,还有半数是邮票,即最近普佛斋襯所积下来的。
大师对于金钱,如是清白,不是也可做一个好榜样么。用饭后,将开水洗饭碗,咽入腹中,以免糟蹋碗中剩饭。
现在灵岩寺中,无论僧俗,奉行此法。莫以为此是小节,惜福确很大。果大家奉行,米粮既免糟蹋,大家也可获福。莫说米价高要爱惜,就是想到粒粒皆辛苦,也不忍抛弃。
大师所穿衣服,也是多年旧衣。卧不解衣,用被和衣而睡。卧房不放便桶,便壶,大小便必赴厕所。就是病时,亦复如是。备有水盆二,一清水,二浊水(用过之水)。大便后,先用浊水洗,再用清水洗。逐日扫地,清洁佛堂。置放物件,亲自动手,决不假手他人。
鸡毛帚有二把,一专为供佛龛和佛台供桌用,即放在佛座旁边。一专为普通用,即放在写字桌子旁边。各有各用,并不错用,亦决不错放。所用之捆行李绳,已经有五十年矣。
还有自北方来时带来一个小木凳,卧时作枕头,亦是五十多年矣。有字的纸,决不撕碎,必折好,放在旁边。写剩的纸,余有空白,则裁下有字处。无字的裁下作别用。收到信封,每翻过来黏好再用。写信用普通白纸。都是示人惜物处。
04
佛弟子如何惜福
在中国式的人情社会里,一到逢年过节,不论是团圆的家宴还是赶赴各种饭局,都想尽办法搜罗各种新奇食材,吃得更贵、吃得更精、吃得更多......
可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凡事都有限度,“十分福气只享三分”。糊涂的人把自己的福报吃掉,而懂得的人则可以吃出福报,关键就看你怎么吃。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定要一干二净。不必要非经历过饥饿,才学会懂得珍惜粮食!
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说法,为老人祝寿不宜大操大办,老人本身已经消耗了大半生的福报,如若子孙为体现所谓的“孝心”,还要用大量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的生命为代价,还要以大操大办、浪费食物的方式来“尽孝”,反而是在折损老人和自己的福报。
“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轻言做寿的,即使庆贺也往往会向大众布施。孩子的生日也是同样。越是吉祥喜庆的日子,越是要爱惜物命,吃素、布施、放生,是在为老人和孩子积累福报。惜食惜衣皆惜福,修子修孙在修身。
当然凡事都是过犹不及,与奢侈浪费相反,即使秉持勤俭的美德,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此尤其要提醒老年人们,变质腐坏的食物绝对不可食用,所以日常还应少量购买、及时吃完。
我们都希望家人能享用到可口的饭菜,吃得开心、吃得满意,但是别忘了,更要吃得健康,吃得有福!凡事适可即止,过犹不及,最健康的饮食方式就是七分饱。菜品的数量或份量都不宜过多,即使时令菜也别贪多,一旦形成吃撑了才住手的习惯,就不容易收住了,对消化系统和体形管理都会造成很大负担。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也越来越多地在饭店、餐厅就餐。其实,不论是亲友聚会还是工作应酬,都无需用菜品的数量、宴席的价格来彰显自己的诚心。为此,建议点餐前先了解这家餐厅的菜量,根据就餐人数合理点餐,可以咨询服务员菜品数量是否恰当。上菜后发现点菜过多,可以及时取消或者打包回家。遇亲友设宴款待时,先肯定对方的诚意,再委婉提示适量即可。
福,是前生善业感得的果报。今生我们能获得,更要珍惜这果报,继续造作善业,以积蓄来生的福报;如果不知珍惜,待到福报耗尽时,安乐可能也就随之殆尽了。
惜福,是让你知道当下的福是过去乃至自己前生的努力付出的结果,让自己珍惜尊重自己的付出所得,对得起你自己,尊重因果。
惜福,是让你知道当下的福是无常的,要及时抓住利用当下的福,来创造未来更大的自在永恒的安乐。
创造未来,是不是要立足当下的福?如果不惜福,就不会珍惜当下的福,就不会善用当下的福。
往大里说,你当下的暇满人身,是不是你最大的福?你不珍惜这个当下的暇满,去修行去行持善法,是不是就是不惜福?你以为暇满人身的福报很容易得到吗?
对于惜福,每个人的看法都不相同,根据个人见解而安立。但是,我们作为大乘佛弟子即从当下做起,积极响应国家倡导,这也是自己培福惜福,于人于己,共同努力、共得利益、共获安乐。
为亲友、为孩子、为自己,
为良知、为事业、为众生,
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我们该珍惜的不仅仅只是食物,
需要珍惜一切社会资源,
因为被丢弃、浪费、消耗的是——
我们的福报与道德。
培福不如惜福,
响应国家的号召,
我们一起积极行动!
杭州灵隐寺在药师殿启建“结夏安居·共修华严”。僧众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此诵经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诵读《华严经》于庚子农历闰四月十五开始,至七月十五结束(公历6月6日——9月2日)。“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正在进行。
敬请关注
根据广大善信居士的需求 灵隐寺开通
“共修华严”随喜植福在线登记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共修华严”植福随喜在线登记小程序
往期回顾
☀有序开放
☀华严智慧
编辑 | 耀弘
图片 | 一叶等
责编 | 慧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线上随喜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