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 | 感受与感恩

王玲 周四轻安组 灵隐寺 2024-03-19


说起灵隐寺,在我心中涌现出最多的感受应该是感恩


感恩灵隐寺的住持光泉大和尚,于2012年成立了云林志工团体,让我们有了接触正法、培植福报的机会!


感恩同修引领我加入云林志工团,成为其中的一员;并有机会听闻法师讲法,破除知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虽说之前来到灵隐寺,走入寺院,感受到宗教的庄严,都会让我心生敬畏并虔诚燃香、跪拜、礼佛……但由于不了解佛教的真实教理与教义,并不知道其究竟导向是什么,只是把这些当做一种祈福的方式。


通过云林志工团法师对佛教真实教理的授课与解惑,当我再入灵隐寺时,不再是多愁和善感,而是有着踏实与归属;不再是迷茫与困惑,而是有着信心与目标;不再只是感性的体悟,更多了一层理性的思索,让我常常一个人漫步其中,去感受那份清净与满足!



现在很多信众都说自己在信佛学佛、在积德修行、在行菩萨道,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导向、该怎样去做,才是依佛所说、遵佛所做?才是真正的如理作意?其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行就是在发现错误之后,自觉地进行纠偏的过程。而佛教的修行就更深一步,是在生活当中的每时每刻、在当下的行为之中能淡化、消融心中对自我的执着。但若不能真正的理解佛法所蕴含的缘起法则和因果规律,就很难做到,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学佛;那只能是越努力精进,离止息苦、断轮回就越远;仍会以一个“颠倒梦想”的无明凡夫,随外境而流转,随世俗而迷失,最终随着业力习气,依然轮回于生死之中。



人们无论信佛与否,大多数都是相信“因果”与“缘分”的。然而,对“因缘”的理解却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很多人只相信自己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因缘”。表面上看,这些或许暂时看上去是真实的,但是如果太过屈从于物质的诱惑,意味着你的信仰是建立在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变化的事物之上的。


缘起法是佛教的核心,佛教的信仰归根结底是对“缘起”和“因果”的认知;如果了解缘起与因果的精义,便对整个佛教有了把握。佛教讲“业感缘起”,人的善恶行为,既是过去的业因所感受的业报,也是未来的业果之所以产生的原因;通过过去的生生世世与未来的生生世世,来看待当下这一生的一切遭遇。明因果,可以不堕三途恶道;知缘起,可以撤除我执我见的藩篱。必须因缘和合才能生果,因果与缘起两重观念的叠加并驰,方为佛教的正信及正行。



理解了因缘果报的关系,能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良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因此,认识了缘起,知道人生祸福与好坏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如此能够帮助我们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进而建立起感恩的善德,培养随缘的习惯,拥有希望的未来,了悟真实的人生。


尤其在当今文化失序、信仰失缺、人心失衡的情况下,应该透过表象,追寻本源的所在。佛教在其中就承担着明晰善恶、正邪、苦乐、黑白、优劣……的职守。


至此佛教最核心的法理价值也彰明较著:作为信众共同体的一种“认同显影试剂”,佛教中教理教义的辨析,更可清晰地显示出哪些导向是佛教的“认同禁区”,从而为正信佛教弘扬与传播的厘清、纠偏、导航,使其规避迷信、邪教、附佛外道的认同风险,为正知正见、追本溯源的清净佛教树碑而颂焉。


只有在佛法核心——四圣谛的架构之下,以八正道作为修学的指导,用慈悲、善良、平和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六度,而不是流于形式或为其而做,从行善止恶的十善业做起,才有可能走入佛陀的清净法流,证涅槃乐。




线上随喜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供佛斋僧,广种福田!


往期回顾

☀云林分享

一句弥陀  三支清香

寻找归宿  安顿身心
与佛相应  信解行证
我的学佛感悟
慈悲善巧  感悟人生

我与慈孝文化

若无闲事挂心头

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


☀云林学处

学处 | 读《地藏十轮经》(上)

学处 | 读《地藏十轮经》(下)

学处 | 蕅益大师誓皈地藏菩萨 发愿回向偈

学处 | 诵读地藏经 发地藏大愿

学处 | 盂兰盆会比一般世间孝行殊胜在哪里

学处 | 盂兰盆节的由来和意义

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

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

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

学处 | 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合集)

学处 | 阅读体会佛教尊师传统

学处 | 《地藏赞》(梵呗唱诵)


☀常识系列

常识 | 为什么汉传佛教寺院大都被称为“丛林”

常识 | 你听说过出家人的“身份证”吗——僧籍 度牒与戒牒

常识 | 僧人袈裟为何那么殊胜

常识 | 出家师父们还有哪些日常服饰

常识 | 人为什么会走霉运

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 可称为“经”

常识 | 《华严经》妙觉法门的三大菩萨

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常识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

常识 | 佛教的家庭观

常识 | 地藏菩萨的通灵神兽——谛听

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

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

常识 | 佛教器物——盖



撰文|王玲

摄影|傅本元  一叶
美编|慧容

责编|耀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