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修少欲觉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

——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无常无我觉①

——无常无我觉②

——无常无我觉③

——无常无我觉④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一觉,主要说明多欲与少欲的利弊,常常修持少欲,身心就可以自在。


多欲为苦


欲,是贪欲、欲望。为,是的意思。苦,就是痛苦。人世间的一切忧悲苦恼,大多数导源于人的贪欲,故欲是苦因。可惜世人不察“举世熙熙,皆为利来;举世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所处的这个欲界,每一个众生都有很重的贪欲心,所贪的对象有︰男女欲、眷属欲、占有欲、享受欲、自体欲……非常的多,因此说是多欲。由于我们的欲望太多了,无穷无尽的,得不到满足,就会感觉得十分痛苦。


我们的欲望,可分为世间欲出世间欲两种,比如,我们做佛弟子,发心学佛、修菩萨行,这是一种欲;菩萨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希望将来成就佛道,也是一种欲,是出世间的,而且是希望能够获得究竟常乐的清净欲。至于世间的欲望,就是希求世间的一切物欲、私欲,在苦中作乐。不论大人或小孩,所有的众生,都有很多的欲望,都是希望得到快乐,纵然是短暂的快乐,也是迷恋不舍,可是世间往往是乐极生悲,到头来还是痛苦的,这是世间欲。


《法华经》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世间的一切痛苦从何而来?追究它根本的因素,就是贪欲心。《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所有的众生,从很久很久以来,就有各式各样的贪欲、恩爱,因这些染污的贪爱,才使我们受生死轮回的痛苦。


马鸣菩萨所造的《大庄严经论》中也提到:“若其多欲者,诸根恒散乱,贪求无厌足,希望增苦恼。”假使一个人的欲望很多很多,他的诸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断地向外攀缘,追求满足欲望,心定不下来,受着外境的牵制,心灵和精神都是很散乱的。由于我们的贪心、欲望没有满足,也没有停止的时候,要是希望落空、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增加无量无边的苦恼。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生死,可分为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


分段生死,是在众生身体方面说。是有形象、有色相,有高、矮、大、小、肥、瘦,美、丑之分、以及寿命长短的不同;无论是胎生、卵生、湿生,或化生,当生命开始谓之生,一期寿尽,生命结束谓之死,故名分段生死。


变易生死,是在众生的识心方面说,众生的识心,念念生灭,前念灭,后念生,前后变易无常,因名变易生死。


分段生死,是众生所作的有漏业,而招感的果报体,指六道众生的色身。变易生死,是三乘圣人所作的无漏业,能改变分段之身,成为不可思议的胜妙身。但识心仍然生灭不停,故名变易生死。


六道众生因为贪恋五欲,作诸恶业,所以身心,常被这两种生死缠绕,此死彼生,彼死此生,如《楞严经》说:“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这样生死相续,是令人感到非常疲倦、劳碌,非常痛苦的。为什么会生死流转呢?都是从贪欲而生起的,所以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欲想摆脱苦恼,超越轮回,必须克制贪心,截断欲望,清心寡欲,不为物累,不为欲缚,使自己心不为境所转,身不为形所役;而于“身心自在”的状况下,精进办道,然后可粉碎名利枷锁,跳出欲海狂澜;甚至断烦恼,了生死,回复真我的本来面目,究竟离苦得乐。


大家都是凡夫,要一下子什么欲望都没有,是办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逐渐把欲望降低,不再向外造作惑业,外无所作为,内心无所追求,不打妄想,自然而然的,我们的身体、心理,都会得到自在。


我们能够离开生老病死,是身自在;能够摆脱生住异灭,叫做心自在,但谈何容易,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修持。我们对一切事的处理,对外境,假使能够知足,不存贪心,内心会感到很惬意、很高兴,这是知足常乐。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您认识灵隐寺中的这几位“小朋友”吗
藏识|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藏识|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巡觅
巡觅|朝礼灵隐寺的四个年头:温柔、从容、简单、坚定
巡觅|1996年10月摄于灵隐寺药师殿前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学处学处|佛学和学佛要分清楚
学处|《华严经》汉译本介绍
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有福之人更要惜福、积福、自求多福
学处|数十万字的《华严经》如何分段

☀观照观照|断根本烦恼,得解脱自在
观照|考前睡不着,文殊妙智来帮助
观照|即便是躺平,也要去极乐世界躺啊
观照|改善自己的命运

开示开示|圆瑛法师:佛教以一心为宗,觉悟为要,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开示|印光大师: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凡夫不可学彼喝酒吃肉
开示|太虚大师:学佛之简明标准
开示|虚云老和尚: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就叫明因识果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③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④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入世的精神:忍辱
常识|入世的精神:精进
常识|入世的精神:禅定
常识|入世的精神:般若

☀素食素食|今日要吃的是粽子,甜的、咸的都好
素食|防暑热,多果蔬
素食|是夏天的味道啊
素食|安心素食好食在

☀分享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赏析赏析|海外佛画典藏:十五世纪华严三圣像
赏析|清代石涛:罗汉图四条屏
赏析|明代(托名李公麟)白描长卷《华严经变图》
赏析|明代吴彬:菩萨说法图

☀历史历史|佛经都有哪些翻译方法
历史|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历史|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历史|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阅读阅读|诗偈中的生、老、病、死——傅大士《四相诗》品读
阅读|丰子恺:作父亲
阅读|丰子恺:送考
阅读|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故事

故事|为什么以关公的生日作为伽蓝菩萨圣诞

故事|佛陀的无能为力——琉离大王灭释种

故事|佛陀的身体也会受伤吗

故事|长者子呻号的“病因”


☀视频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上)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