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供花四悟

李靖 花道组 灵隐寺 2024-03-19





2018年7月,我有幸加入了云林志工团花道组,也初次在杭州灵隐寺接触到中国传统插花。


三年来的春夏秋冬,蒙诸佛菩萨加持,在灵隐寺这个殊胜的道场中,有智慧沉稳的诸位法师的支持与教诲,业界享誉、专业功力深厚的陈燕芳老师的言传身教与悉心指导,诸位虔诚精进的师兄一起学习供花,这些可遇不可求的因缘和合中,时刻让我感恩自己的所遇所得,也让我在逐渐的深入学习中,对中国传统插花的博大精深,深深的感慨与沉醉。 



原始的佛前供花有三种形式:

1

散花


于法会时将莲花瓣或花型纸片放于“花筥“中洒散谓之”散花“。

2

皿花或堆花


花皿盛置鲜花或花瓣供于佛前的谓之”皿花“或”堆花“。

3

瓶供


三是”瓶供“,是在瓶中盛水插花。



自两汉之际佛教由古代印度传后,一并承袭的佛教插花便成为发端于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和载体。而此后在中国唐朝时代由日本宗室的小野妹子将当时的寺院供花艺术传回东瀛,成为日本花道的最初起源。各代佛寺日常供养多以盘花和瓶花为主,禅房、写经室多以清雅禅意插花为主。花器多以古青铜、瓷器、银器为主。


目前国内的许多寺院多以中华传统花艺中的盘花、瓶花、碗花,或者日本花道中的池坊中立花、生花,以及小原流等插花流派作为当今寺院殿堂供花的常见形式。而无论从用器还是花材,中国传统的佛教插花始终都刻有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烙印,也将继续透视着中国儒、释、道思想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历史。





佛教常说慈悲为怀,“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

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安安静静插花的心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在寺院的环境里,便有一种更强大的场,能够使人摒弃杂念专注当下。供花时,水桶和花器要盛满干净的水,珍视善待即将使用的一花一草的生命,此时无论它们来自何方,将在你的手中找到归宿。而与此同时,这些花草安静的美丽何尝不也是充满了力量的慈悲。


无论是否有人注视,无论栖身山野还是殿堂,哪怕是晓开朝谢的牵牛花,随风飘散的蒲公英,都在用柔弱而韧性的美绽放着此生的意义,给予天地众生美好感受的同时,又用自身的匆匆的凋谢昭示启迪着生命的无常与短暂,遂愿即逝去。

另有诗云:“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或许天地万物间,也正在这样的相互给予的慈悲之下,照见自己。





人来到世界上,莫不是业力所致,因果轮回。因此随缘精进当为本分。

同一束花材,有的花开的好些,有的则不然。这个时候,难免产生分别心。殊不知每一朵花与枝条,是经过多少曲折与因缘才来到自己身边,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独特而唯一。

作品不仅能体现花草自己的形色,更多的是映照插花人自己当时内心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愿。即便是面对同一朵花,如何找到那个触动自己精神的阴阳向背,高低姿态,每个人或许都该有自己最恰当的答案。而此时遇到什么样的花草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内心才值得它们毫无保留的托付与牺牲。





要舍得下手去修剪,找出枝条最好的姿态,所谓“舍得舍得,先舍而得, 舍其应舍,得其应得” 。

但知易行难,既要有千万次实践过后可以取舍成功的经验与智慧,也要有千万次失败后取舍错误的担当和勇气。面对数量有限、不言不语的花草,亦如面对自己的人生。虽然不同的际遇,怎样的取舍都会有遗憾,但或许只有经历过这样取舍和沉淀,才会慢慢的明了人生哪些枝节可以删繁就简,而哪些恰恰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佛前供花,花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供花代表修好因、修善因,能得到好的果报。信众可到寺院请鲜花供于佛前,也可日常在家以花供佛。供花要有正确的发心,做到如理如法。

供佛可采用多种鲜花,其中尤以莲花、兰花等清静素雅的鲜花为宜。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最能象征佛菩萨的圣洁。供佛的花要插得清净庄严,应时常加以修剪,把枯萎凋谢的部分去除,也要随时清洗、更换,保持鲜花的清洁、新鲜。修建下来的枯萎花材不能随意丢弃,可以焚烧后施肥于其它草木。

佛前供花,供养的是佛菩萨,也是自己的恭敬心、虔诚心。

请至杭州灵隐寺
入口处
右转

【云林志工团】办公室
咨询报名


加入云林志工团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藏识|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

☀巡觅
巡觅|春夏秋冬又灵隐
巡觅|想念灵隐寺的美丽风景
巡觅|童声唤我心
巡觅|隐于西湖,置身云林

☀学处学处|忍辱、乐观与慈悲——学习弥勒菩萨三种精神
学处|赞宁律师《勉通外学》导读学处|佛教的劳动观——从扫地的佛陀说起学处|佛系青年有担当

☀观照观照|去寺院参加法会前,我该做些什么
观照|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观照|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观照|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开示开示|巨赞法师:论佛教的爱国主义
开示|虚云老和尚:凡当参学,要有一双好眼睛,一双好耳朵,一副好肚皮
开示|弘一大师:恭敬三宝,常人所应注意的数条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有方法

一偈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一偈|《普门品》——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一偈|《普门品》——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一偈|《普门品》——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物语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
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常识常识|普贤菩萨的“十忍”法门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往生净土神咒》
常识|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准提咒》

☀素食素食|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素食|谷雨,我想要这样吃
素食|人间四月食素天
素食|内心清净的时候,吃什么都是美食

☀分享分享|红尘中修行
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赏析赏析|赵孟頫写经换茶图
赏析|龟兹石窟寺音乐的形态特征
赏析|龟兹佛教音乐对中国音乐发现的贡献赏析|清代丁观鹏《法界源流图》

☀历史历史|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历史|东晋时期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历史|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历史|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阅读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阅读|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你了解“三月三上巳节”这个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吗
阅读|茶以载道——茶是如何与佛教结缘的
阅读|丰子恺: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

☀故事故事|受持《普门品》三十年,感得天乐鸣空,花雨纷飞
故事|中国的“韦提希夫人”——独孤皇后
故事|神通能敌生死吗故事|佛陀这样回答“出家人为何乞食为生而不耕种”的质疑

☀视频视频|观世音菩萨 护佑您 2021年吉祥安康
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撰文|李靖

摄影|花道组 一叶

美编|慧容

责编|相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