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受持《普门品》三十年,感得天乐鸣空,花雨纷飞

灵隐寺 2024-03-19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现无边身,垂慈六道,度诸众生。世人凡遇疾病患难者,若能以恳切至诚之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可随彼诚意之大小,而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不论在中国、日本、韩国各地,无人不知,没人不晓的,他的慈光,如同一轮皎洁的皓月,高悬夜空,普照大地,护佑著苦难众生,把那甘露法水,洒至世界每一角落,故有“户户阿弥陀,家家观世音”的赞语。


在所有称赞观世音菩萨圣德的经典中,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就是《妙法莲华经》全经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本品内容完全是说明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利益,因此往往有人把这一品独立礼诵。世俗有人称之为“观音经”,其实就是这《普门品》。《普门品》是简称,较为翔实的称呼应该称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与《地藏经》相似,在佛经中都属于偏重论述菩萨果德的经。经文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在讲述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感应事相,表面看起来似乎义理不深,因此很容易被人看轻。例如品题“普门”二字,普是普遍之义,门以通达为义,即是说:不限于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普遍通达,名为普门。这样说起来,似乎并不难以理解。


但若更进一步加以分析,普通住宅以木以铁为门,陌生的路人不能通过;三恶道以五逆十恶和贪嗔痴为门,三善道众生不能进入;而三善道众生以五戒十善为门,三恶道众生亦不能通过;乃至菩萨虽以空有二边为门,内修空以自利,外涉有以利他,但各别不圆,亦非普门。现在所以名普门,正显中道实相之妙门,所谓一门一切门,一遍一切遍,一中一切中,是谓之普门。


可见,这部《普门品》微妙甚深,其义理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浅显。不过正如“普门”二字所代表的含义那样,菩萨慈悲普覆,无所拣别,不论解义与否,只要能至诚受持读诵的,感应都不可思议。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法师终身受持《普门品》的感应故事。



南北朝时期的惠恭法师,是益州成都人。在周武灭法以前,恭师与同寺的僧人惠远法师最友善,一同勤修佛法。后来二人分别,惠远到京师去听学了很多大乘经典,惠恭则到江左云游去了。


三十年后,惠远回到益州讲经授徒,辩聪远闻于乡里,道俗钦崇。惠恭法师也从江左回来,师兄弟久不见面,一旦相聚,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两人同宿同食。远师谈起见闻,语如泉涌;而惠恭法师则唯唯否否,无善可陈。


惠远问惠恭道:“我们离别了这许多年,今得相会,你为什么不说话呀?难道这些年你没有学到什么吗?”


惠恭说:“因我天性暗钝,都无所解。”


惠远问:“有没有读一部经呢?”


恭师答:“ 只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远师对这位老师弟大表不满,声色俱厉的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小儿童子皆能诵得,何烦你这么大的人来诵?况且你是童真入道,那时你与我立誓,望证道果。可是三十多年来,你只诵了一卷如指许般大的经。这不是暗钝,而是懒惰。我从今与你绝交,请你离开!不要在这里增加我的烦恼。”


惠恭法师不慌不忙地说:“ 经卷虽小,佛口所宣。尊敬者得无量福,轻慢者得无量罪。请师兄暂息嗔心,听我诵一遍《普门品》如何?”


惠远笑说:“《普门品》我都已经为他人讲解过几百遍了,还要你来吵闹我的耳朵?”


惠恭法师说:“外书曾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话,师兄只要至心听佛所语,怎可以因人而弃法呢?”



说罢,便在庭前结坛,安一高座。惠恭先绕坛数匝,然后顶礼升座。惠远搬张椅子檐下而坐,看他如何表演。


惠恭才开始诵念经题,便有异香遍满房宇。等念到经文时,又听到天乐鸣空,四种宝花自天冉冉下降,诵经声与音乐声嘹亮于空,天花则纷纷飘飞满地。一品经文诵完下座,天乐天花也同时俱寂。


惠远见此情形,上前顶礼泪下,连声悔谢道:“惠远臭秽死尸,竟诬慢了师弟,幸喜勿弃,留此有以教我!”


恭师道:“非我之能,诸佛之力也。”当时就长揖而去,后亦不知所终。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巡觅
巡觅|在灵隐寺点亮辛丑年味
巡觅|我也好想在灵隐寺的佛前供一盏灯
巡觅|春夏秋冬又灵隐
巡觅|想念灵隐寺的美丽风景

☀学处学处|佛陀福德寿命无量,为何还会在八十岁时圆寂
学处|梁皇宝忏的缘起、内容及意义
学处|今日正清明,佛弟子应当做的三件事
学处|持咒这件事要如何操作

☀观照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观照|想在家里安置佛堂 我该怎么办
观照|在生活中修行
观照|在修行中生活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
开示|印光大师:此忏消除历劫之罪垢,开发本具之心光,利益莫能具宣
开示|太虚大师:莫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
开示|巨赞法师:论佛教的爱国主义

物语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
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常识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大悲咒》
常识|修行学佛,皈依三宝
常识|普贤菩萨的“十忍”法门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往生净土神咒》

☀素食素食|春天不吃素 更待何时呢
素食|起初我们没有想要吃炒面,起初我们喝茶
素食|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呀
素食|清明,食青团

☀分享分享|红尘中修行
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赏析赏析|镰仓时代佛画精品:释迦牟尼佛涅槃图
赏析|《清明上河图》里的僧人
赏析|飘摇自在:文物中快乐的飞天
赏析|顾见龙绘画作品:十八罗汉图

☀历史历史|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历史|东南佛国高僧列传——晋代、南北朝
历史|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历史|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阅读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阅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摩诘居士王维禅诗品读
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故事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故事|今日帝释诞辰 他曾这样“考验”修行中的佛陀
故事|胜鬘夫人的赞佛与发愿
故事|一华流五叶之芳 四海疏曹溪之派——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得法的传奇经历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