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灵隐寺 2024-03-19


今日是庚子年腊月十五,转眼间,腊月又过一半。再有半个月,就要到春节了,这一年的时光也只剩下这十多天。当我们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和置办年货的繁忙中时,是否想到庚子年的时光已所剩不多?
面对悄然而逝的岁月,不同的人自会有不同的感悟。彻悟禅师曾说: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果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
人生如此短暂,有时候好多梦想还来不及实现,生命就已走到尽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作为佛弟子,应当珍惜每一次因缘,珍惜每一寸光阴,乃至于珍惜每一个念头,去做最应该做的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云栖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的几篇文章——珍惜光阴。


时不可蹉


【原文】

凡人初出家,心必猛利,当趁此时一气做工夫,使有成立。若悠悠扬扬,蹉过此时,日后或住院,或受徒,或信施繁广,多为所累,沦没初志。修行人不可不知。

——《竹窗随笔》第二十篇


【白话文】

凡有人刚出家时,他的心必定是很猛利的,就应当趁此时机一鼓作气地用好工夫,打好一个成功的基础。倘若在刚出家时,便悠悠忽忽,蹉跎了这段时光,那在今后,或者是当住持了,或者是收徒弟了,或者是信施的事情繁广了,不免要常为这些所牵累,以致于沦没了出家时猛利的初志。所以,修行人呀,对这些不可不知!




除日


【原文】

古人以除日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生尽处。故黄檗禅师垂示云:“预先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你热乱。”


然则正月初一便理会除日事不为早,初生堕地时便理会死日事不为早。那堪荏荏苒苒、悠悠扬扬,不觉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况更有不及壮而老者,岂不重可哀哉?


今晚岁除,应当惕然自誓自要,不可明年依旧蹉跎去也。虽然,此“打彻”二字,不可容易看过,不是通几本经论得彻也;不是坐几柱香,不动不摇当得彻也;不是解几则古德问答机缘,作几句颂古拈古当得彻也;不是酬对几句口头三昧滑流当得彻也。古人谓于此事洞然如桶底聚脱,爽然如大梦得醒,更无纤毫疑处,然后可耳!嗟乎,敢不努力!

——《竹窗二笔》第九十一篇


【白话文】

古人往往把“年三十夜”当作死日,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犹如一生到了终点。因此,唐黄檗希运禅师曾垂诫说:“预先若打不彻,腊月三十到来,管取你热乱。”


其实,在正月初一那一天,便应理会到年三十夜日,尚且不为早;当初生儿堕地时,便应理会到必有死日的事也不为早。又怎能悠悠扬扬地让宝贵时光渐渐流去,在不知不觉中,自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更何况还有人未到壮年、未到老年便已死了,岂不令人加倍地可悲呢?


今晚是除岁日,我们每人都应当抱着戒惧心、谨慎心来总结一下自己,绝不要到了明年依旧是老样,把光阴虚度了啊!


然而,这“打彻”二字,却是不可容易看过。不是通过读几本经论,就能得“彻”的;也不是通过不动不摇、坐几炷香,就能得“彻”的;又不是能解几则古德的问答机缘,作几句颂古、拈古,就能得“彻”的;更不是在互相酬对中,滑流几句“口头禅”便能得“彻”的啊!所以,古人说到如何洞彻此事的光景时,正如桶底突然脱落、大梦爽然醒悟,更没有丝毫不明的地方了,然后才可说是“打彻”了。怎敢不努力呢!



惜寸阴


【原文】

古谓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而佛言:“人命在于呼吸”。夫分阴之中,有多呼吸,则我辈何止当惜分阴,一刹那、一弹指之阴不可不惜也。


昔伊庵权禅师,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何如?”其励精若此!


予见晨朝日出,则亿伊庵此语曰:“今又换一日矣,昨日已成空过,未知今日工夫何如?”然予但叹息,未尝流涕。以是知为道之心不及古人远甚,可不愧乎?可不勉乎?

——《竹窗二笔》第一百三十三篇


【白话文】

像大禹这样的一位伟人尚且爱惜寸阴,至于我们普通人就更应当爱惜分阴了。


佛陀曾警策我们说:“人的生命就在于一呼一吸之间!”要知在分阴之中,还有很多次呼吸。所以,我们何止应当爱惜分阴,就是一刹那、一弹指间极微短的光阴,也都不可不爱惜,而任其白白浪费啊!


宋代常州华藏寺有一位伊庵禅师,每当夜晚,他必自伤感流涕说:“今日又那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何如?”他那种策励、精进的道心,竟到了这种地步!


我(莲池大师自称)每晨见到日出时,便常记起伊庵——有权禅师的那句话,也这么自省说:“今又换一日矣,昨日已成空过,未知今日工夫何如?”可是我仅仅叹息而已,未尝流涕。由此可知,我的为道之心与古人相比,实在是差的很远很远!我能不感到惭愧吗?又怎能不奋发自勉呢?



时光不可空过


【原文】

世人耽着处,不舍昼夜,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耽赏玩也;“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耽曲糵也;“野客吟残半夜灯”,耽诗赋也;“长夏惟消一局棋”,耽博弈也。


古有明训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今出家儿,耽曲糵者固少,而前后三事或未免焉,将好光阴蓦然空过,岂不大可惜哉!


先德示众云:“汝等出家,未曾立脚得定,忽已过三四十年矣。”我等闻此真恳切之语,所当心战而毛竖者。乃有都将青春壮色,勤勤作有为事业:或奔难走北,言我参礼名山;或装塑修造,曰我兴崇三宝;或聚众起会,曰我助扬发化。此虽名色,亦皆好事,非上所云赏玩、曲蘖等比,而其为空过一也。


一朝猛省前非,忽已龙钟衰朽,悔无及矣。故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呜呼!更有终生安然而不伤悲者!

——《竹窗三笔》第三十九、四十篇


【白话文】

世上的人凡在酷嗜的地方,往往可以不分昼夜。耽着于赏玩的人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耽着于饮酒的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耽着于诗赋的人说:“野客吟残半夜灯。”耽着下棋的人说:“长夜惟消一局棋。


古时有明训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然。”在如今的出家人中,嗜于饮酒的固然很少,可是对于前后三事嗜好的,恐怕不会没有吧!他们竟不经心地将大好光阴白白空过,岂不是太可惜?


先德曾对僧众开示说:“你们出家之后,还未立定脚跟,一忽儿已过去三四十年了!”当我们听到这一真正恳切的话,就应感到心战而毛竖了!可是还有一些人都将自己壮丽的青春,勤勤恳恳做那些有为的事业:或奔南走北,说是我参礼名山;或忙于装塑佛像。修造寺院,说是我兴崇三宝;或聚众起建法会,说是我弘扬佛法。以上这些虽都属“名色”,也都是好事,不能同前面所说的耽着赏玩、饮酒等来比,但两者都是把时光空过,则是一样的呀!


待一旦猛省前非时,他不觉忽已体衰、老朽龙钟,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是更有一些终生安然,还不感到伤悲的人,我倒真为他们可叹呀!



一蹉百蹉


【原文】

古云:“今生若不修,一蹉就百蹉。”一之至百,何蹉之多,直至于是!


经言:“离恶道得人身难,得人身逢佛法难。”然而逢念佛法门,信受为尤难也。


如经所言:“蚁子自七佛以来未脱蚁身。”安知何日得人身?又何日逢佛法?又何日逢念佛法门而信受也?


何止百蹉,盖千蹉、万蹉而无穷也。伤哉!

——《竹窗三笔》第七十二篇


【白话文】

古人曾劝人珍惜光阴,趁今生得人身时,赶快修行,否则就一蹉(虚度)成百蹉了!一对于“百”来说,怎么竟蹉跎得如此之多!


经中常说:要脱离三恶道,得人身是很难的;而得到人身,能遇到佛法也并不容易;可是逢到念佛法门,能信受的就更为不易了。


正如经上曾介绍的“蚁子自七佛以来未脱蚁身。”真不知道牠们要到哪一天才能脱蚁身、得人身呢?得了人身,又要到哪一天才能逢到佛法?又要到哪一天才能逢到念佛法门而信受呢!


由此看来,一蹉何止百蹉,简直是一蹉成千蹉、万蹉、无穷蹉呀!我怎能不为之伤感!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藏识|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巡觅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学处学处|恭迎释尊成道之日 莫忘如来出世本怀
学处|演大教 说华严——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的第一讲
学处|浅谈八正道对人生的意义(上)
学处|浅谈八正道对人生的意义(下)

☀观照观照|知福,2020我所遇到的幸福
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开示

开示|来果禅师起七开示:告生死假
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物语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常识常识|十二天法相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常识|从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常识|寺院出食时,为何要用小刀和小手取饭粒

☀素食素食|小寒一餐抗抗寒
素食|冬养三九 食素三宝
素食|私人订制一碗粥
素食|天寒地冻素火锅

☀分享分享|三个忘记
分享|惜食 · 惜福
分享|共同的志愿
分享|腊八福到 欢喜粥到

☀赏析赏析|明末画僧陈贤《十六罗汉图册》
赏析|吴越国佛教艺术之美
赏析|犍陀罗石雕: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
赏析|宋代佛画艺术
☀历史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历史|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阅读阅读|《格言联璧》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阅读|《格言联璧》㉒——断恶修善 广积阴德
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故事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上):伽耶山中的修行者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中):降伏魔军与魔女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下):明星出时 成等正觉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撰稿|妙莲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