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灵隐寺 2024-03-19



灵隐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习俗,是杭州灵隐寺在腊八会期,举行供佛、讲经、煮施腊八粥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它上承周秦腊祭习俗遗绪,下启唐宋江南地区腊八节习俗之先,集宗教信仰与世俗观念于一体,是我国腊八节习俗的杰出代表。老底子杭州人有腊八节“打斋饭”的说法,即平日寺院僧人受百姓食物供养,到了腊八节,僧人将余下粮食熬成粥,回报大家。



根据《佛本行集经》的介绍,释迦牟尼佛出家后,先是遍访当世修道之人,但认为他们所修并不究竟,无法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于是前往雪山苦行六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悟道。然而这种苦行除了令身心疲惫,其余毫无收获,释迦牟尼佛觉知苦行之法并不能够走向解脱。于是他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参悟,最终在腊月初八这天清晨证得佛果。



由于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都用米、豆等谷物和枣、粟、莲子等干果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和感恩广大信众与施主们的供养,寺院开始在腊八这一天向信施赠送腊八粥,共沐佛恩,于是腊八施粥的习俗逐渐在民间盛行。



还有一种说法,腊八粥是从“打斋饭”发展而来的。古代寺僧用箩筐沿门乞食,挑回寺内,食之有余,则将饭菜晒干收藏。到腊八节早上,用以制作成粥,回报信施者,并为之祝福。故而,民间有“千年冷缸饭,一顿腊八粥”之说。


不管哪一种说法,都体现着佛教以施粥的方式感恩社会、回报大众的感恩精神,同时也体现着人们祈祷健康幸福,祈求吉祥如意的朴素愿望。



中国佛教寺院,最早有腊八粥的记载,是北宋徽宗时代的《东京梦华录》:“(腊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寺院施粥的记载。



两宋时,灵隐寺因宋仁宗于皇佑三年(1051)赐御绣《观音心经》二卷及回銮碑等,声名远播。苏东坡任杭知州时,曾在《留题灵隐方丈》一诗中,用“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哺”来描写灵隐腊八节的空前盛况。南宋之时,杭州钟磬相继,寺院普遍举行腊八节活动,诚如吴自牧《梦粱录》卷六云:“此月(腊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俱设五味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元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忆南宋临安(即今杭州)的繁华时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音xùn,蘑菇)、柿、栗(外加粟米和豆)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明清灵隐腊八节规模继续发展,馈送腊八粥的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民间也兴起了自煮腊八粥。据清《杭州府志》载:“腊八以八日名也……寺院及人家用胡桃子、乳蕈、杮、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亦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多为之。”今天的灵隐腊八节习俗,直接自继承明清的传统而来。



古时腊月,灵隐寺的僧人用多余的豆子、米面熬粥派粥,帮助穷人度过寒冬,并对百姓的恩情表示感念。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腊八粥救济穷人的意义逐渐消退,但其“感恩”的精神内涵却得到了挖掘和发扬。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藏识|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巡觅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学处学处|佛弟子的圣诞节——2021年诸佛菩萨圣诞日
学处|弥陀圣诞日 同学赞佛偈
学处|吃饭时的修行之法——智者大师《观心食法》导读
学处|既然苦行非道 释迦牟尼佛为何还要苦行六年

☀观照观照|知福,2020我所遇到的幸福
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
开示|来果禅师起七开示:告生死假
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物语

物语|麦冬草——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
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
☀常识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地藏经》
常识|十二天法相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常识|从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素食素食|冬至冬食
素食|听说,素食有助于禅修
素食|小寒一餐抗抗寒
素食|冬养三九 食素三宝

☀分享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
分享|三个忘记分享|惜食 · 惜福
分享|共同的志愿

☀赏析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2017级毕业展
赏析|明末画僧陈贤《十六罗汉图册》
赏析|吴越国佛教艺术之美
赏析|犍陀罗石雕: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

☀历史历史|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
历史|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阅读阅读|《格言联璧》⑳——洁己方能不失己
阅读|《格言联璧》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阅读|《格言联璧》㉒——断恶修善 广积阴德
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故事故事|“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的传说故事|为什么阿弥陀佛圣诞在农历冬月十七
故事|阿弥陀经法行感应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上):伽耶山中的修行者

编辑|妙声摄影|一叶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