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灵隐寺 2024-03-19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一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谓学虽不多,可齐上贤也。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一是祖语,一是佛言,何重何轻,何取何舍?学者但当尽舍旧习,虚其心,平其气,试一玩味而检点之,当必首肯是说为不谬矣。


——《彻悟禅师语录》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出现在《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的第七观,是《观经》的核心,也是念佛法门的最高理则。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慧眼独具,专门把这两句话拈示出来,为众开示。


是心作佛

以这一念心作意去念佛、观佛,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这就叫作佛。


是心是佛

我们当下这一念去作佛(念佛、观佛),那么我们能观、能念佛的心就是佛,这便是是心是佛。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众生在迷,受贪嗔痴驱使造作种种不善之业,于是把佛性遮蔽了,本有的佛性光明就开发不出来了。我们这一念如果不作意念佛的话,自然就搅和在其他的地方。现在通过念佛、观佛来“作佛”,我们将自己的自性光明开显出来,自然也就“是佛”了。


反过来说,也正因为“是心是佛”,我们的“作佛”才有意义,如果不是真金,无论如何捶打都造不出金质器皿。明白了“是心是佛”这个道理,就要努力践行“是心作佛”。



很多不修习念佛法门的人会好奇:你们为什么要天天念佛呢?


古德说:事业常如是,西方佛自成。我们的心念本具阿弥陀佛的法身。既然有阿弥陀佛的法身,当然由法身可以衍生为报身和应化身,三身具足。只要我们的当下这一念,真真切切有阿弥陀佛在,那么阿弥陀佛每天就跟我们在一起,天天晚上伴着我们睡眠,天天早上伴着我们起来,每天的见闻觉知,都有阿弥陀佛的无量光,行住坐卧都有阿弥陀佛。起心动念,心想佛时,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形好就能在我们的念头当中显现出来。


一个人的行为、语言、内心都在造作佛,最终必定会成佛。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的深信,是否真的切愿,是否真的老老实实按照“是心作佛”的标准去做。



有些人每天忙于心外求法,总想找个更高的法门来修,实际上再高的法门也没有离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八个字。为什么这么说呢?


佛说一切法,不离众生现前一念之心。现前这一念,跟什么相应,便是在什么地方安身立命。果然能够理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并且在这种最高理则的指导之下,老实地把我们的念头全部地系缘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中,这就是法界当中最了义、最圆顿的修行。可以说,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佛弟子要传递正能量,就要学习佛法,让佛法的智慧雨露自己的身心,依于佛陀的教法行持,这样,正能量才能慢慢地开发出来,传递出去。


当我们每天发愿学佛,念念都给别人带来利益和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学佛了。所以,不要埋怨所处的环境差,别人处处为难我。实际上,常常是我们自己在为难自己。


修学佛法以后,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里,都要学会用智慧来观照自己,从内心里来改变自己。让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如法,所做的每件事都如法,真能这样即使你不求吉祥,吉祥也会找你的。所以,我们的心一改变,一切都会变。


善根常用法水养,欢喜无量智慧长。

夜卧恬淡醒来安,人生道路有方向。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巡觅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学处学处|持斋修道,能致福也——佛弟子如何过冬至
学处|佛弟子的圣诞节——2021年诸佛菩萨圣诞日
学处|弥陀圣诞日 同学赞佛偈
学处|吃饭时的修行之法——智者大师《观心食法》导读

☀观照观照|少语止语 益处多多
观照|知福,2020我所遇到的幸福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
开示|来果禅师起七开示:告生死假
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物语

物语|麦冬草——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
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
☀常识常识|佛教中的动物——牛常识|忙到没时间念佛怎么办?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地藏经》常识|十二天法相

☀素食素食|冬至冬食
素食|听说,素食有助于禅修
素食|小寒一餐抗抗寒
素食|冬养三九 食素三宝

☀分享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
分享|三个忘记分享|惜食 · 惜福
分享|共同的志愿

☀赏析赏析|禅画与画禅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2017级毕业展
赏析|明末画僧陈贤《十六罗汉图册》
赏析|吴越国佛教艺术之美

☀历史历史|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
历史|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历史|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编辑|妙莲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