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少语止语 益处多多

灵隐寺 2024-03-19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修行人口要严谨,要少言谨默,甚至不讲话,不可多嘴饶舌。饶舌是什么——“若然惹是招非,地狱少你不得。”有时别人无心讲了一句话,你听到了,就把这个当成礼物送给另外一个人,他听你这样把话传过来,心里一在意,和那个人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甚至这个小的裂痕会演变得很严重。
止语,就是强行训练自己控制语言的能力,而且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反省一下今天说了哪些话,哪些话合适,哪些话不合适。止语的目的,并非是一般为了避免言多必失,担心泄露内心的什么秘密,担心得罪别人,实际上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心,训练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万法唯心,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当我们的心清净没有过失时,也会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
少语止语,慢慢养成善护念身口意的习惯,经常反观内心,随着见地的提升,你会充满力量。少语止语,益处多多,概述如下:


01

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要开口说话前不妨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就不要说。
多说一句话,何如多念一声佛号?念佛不仅能够培植往生的福德资粮,还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更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何乐而不为呢?

02

避免犯破六和敬


谚语有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易经上也说“吉人寡语”。凡夫喜欢杂心闲话,其实是由于内心里贪嗔痴慢的烦恼习气太重,不说话就难受,总要找话题来消遣消遣。

太喜欢说话的人确实是心不在道,几乎还没有觉悟,不曾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心里常存惭愧,一定会珍惜光阴,把精力用来听经、诵经念佛、礼佛。
凡夫说出来的话既然是由烦恼习气所引发,就难免对他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而且又缺乏真诚恭敬心。言谈当中不知不觉就会误导人、伤害人。由许多的小磨擦演变成大磨擦,终于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和谐,于是就犯了破六和敬的罪过,而自己往往还不知不觉。既然破了六和敬,当然也破坏了正法道场,干扰了他人的正常修学,制造了恶劣的修学气氛,这个罪过当然不轻。
少语止语能够避免犯破六和敬,避免破坏正法道场之重罪。

03

训练自己的忍辱功夫


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
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04

培养自己的诚敬心


少语止语,能提升自己的诚敬心而得到佛菩萨更大的加持。
诚敬心多一分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喜的,是依教奉行的表现。通过止语的修习,对佛法、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都可以大大提升。

05

提升自己的警觉心


因为止语,受到别人的干扰会比较小,于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烦恼习气生起之时能比较迅速地察觉,并且令其息灭。久而久之,烦恼习气就会被控制住。同时也常常比较容易觉察出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能较快地改正过来。

06

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怎么样能保持清净心?有一个好方法——少说、不说、无话可说。
少语止语,不跟他人说话时间久了,人家也不会找自己说话,不用常常应付人,受到的影响就小,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行持自己的功课。
凡事不闻不问,心里没有忧虑牵挂,心常能保持空灵,心就愈来愈清净,心愈清净就愈有智慧。

07

心不随境,不为所染


少语止语,心不随境,不为所染,一切随缘。随缘,是指随顺因缘而定行止,是顺应环境、顺应众生各自的因缘和根性不同,用最适应对方的方法来教化他。
因为止语,人不得不老实,不得不放下种种的要求和意见,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渐渐地就学会了如何一切随缘,同时也不断学习在一切顺逆善恶境缘中保持心平气和。再辅之以佛学的学习和如理思维,久而久之,烦恼就能伏住了。

08

放下种种恩怨 平等对待一切


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感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产生磨擦,就很容易与人结下怨仇,这些顺逆感情都会对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碍。
常常找人说话,有时无意中也会得罪人。如果特别喜欢和某人说话,另一个人也许会想怎么就不跟我说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产生让人生烦恼的过失。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切。

09

若真修道人 不见他人过


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话很有道理。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和是非,难道不是因为自己心里有过失吗?难道不是因为自己就是那个“是非人”吗?
不提供机会让人与自己谈话,也减少了别人造业的机会,同时也能防止有人烦恼起而现行,找借口来障碍自己的正常修学。

不仅如此,因为少语止语,不再发表意见了,人家也不会再问你这样那样的问题,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烦恼习气,渐渐就会淡了下来,人人都不再对你多加关心,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谦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觉也渐渐地增长起来了。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巡觅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学处学处|金牛聚福 福慧双增 求财当求“七圣财”
学处|佛弟子的“双12”,除了“剁手”,还应该思考些什么学处|持斋修道,能致福也——佛弟子如何过冬至
学处|佛弟子的圣诞节——2021年诸佛菩萨圣诞日

☀观照观照|如何用智慧剑斩断情丝
观照|学佛成佛 不可以缺福德资粮
观照|随缘不动心
观照|善护口业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
开示|来果禅师起七开示:告生死假
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物语

物语|麦冬草——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
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
☀常识常识|什么是禅七
常识|什么是禅堂
常识|禅堂的法器与威仪
常识|禅堂五家钟板

☀素食素食|吃菜主义——素四物汤
素食|吃菜主义——“素雪”
素食|吃菜主义——素什锦炒饭
素食|冬至冬食

☀分享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
分享|三个忘记分享|惜食 · 惜福
分享|共同的志愿

☀赏析赏析|流失海外的西夏遗珍赏析|与伏牛长老偈
赏析|谢灵运五言诗《三生石》
赏析|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造像技艺——佛教夹纻造像

☀历史历史|鸠摩罗什三藏的译经弘化事业
历史|中国佛教史略
历史|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历史|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

编辑|妙莲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