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析|与伏牛长老偈

灵隐寺 2024-03-19


与伏牛长老偈

唐·司空图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着便生迷。

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



  • 注释


①菩提: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通于佛法。觉者觉悟。僧肇注《维摩经》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
②阐提:一阐提之简称,为无成佛之性者。译不信,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又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
③执着:固着于事物而不离,即偏执某一方而不通达他方之意。《梁高僧传》卷三云:“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广百论释论》卷十:“偏执如来破相空教,非毁所说显实法门。”又执着于此类偏颇之见解,称为偏执见、偏见。
④迷:“迷”是“悟”之反义。不能如实觉知事物之真实性,而执着于错误之事理者,称为迷;反之,自迷中觉醒,体达真实者,称为悟。执着假相为实且妄念不绝的心,称为迷情、迷心。
⑤清凉地:(喻)涅槃的境界,因涅槃的境界没有热恼。佛法智慧能除热恼,则修行之所称为清凉地。
⑥雪岭:印度之北境有高耸雪山,称为雪岭。释迦牟尼曾于雪山苦行,修菩萨道。

  • 赏析


该诗原是表现禅理的偈句,因写得形象生动,便称为诗。这首诗以“无所”的思想,讽刺修行人执着固定的坐禅方式。


在古印度佛教中,修禅的方式有严格的规定。修禅之处须在森林或石洞中,须结跏趺坐,心摄一处。有将修禅与头陀行相结合,须持戒、行苦行。而中国禅宗特别是慧能开创的南宗,对这种方式进行了根本的改变。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又见有人教人坐,看心看净,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悟,便执成颠,即有数百般以如此教道者,故知大错。”禅宗认为,禅在于悟,无须执着于坐修的方式。若执着于方式,这种执着自身便是迷误,因为它偏离了自性。司空图的这首偈句,便表现了这种思想。


很多佛教学者认为一阐提之人,永远不能成佛。中国佛教许多宗派,特别是禅宗,根据《涅槃经》等大乘经典的义理,打破了这种区别,认为人人都可成佛。


而禅宗则认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六祖坛经》),区别不在人的根性,而在迷误。迷有多种,迷于名利或情欲等,世人易知此等为迷;可是,迷于修道仍是迷误,世人却往往不省悟。


释迦牟尼佛曾在雪山苦行修道而得成佛,后世便有许多人仿效,推崇雪山苦修。但不知“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悟得清静本性是禅的不二法门。若向心外以坐求道,如同捕风捉影、水中捞月 。如果一味坚持雪山,认为雪山才是清凉的修道场所,那只有受饿挨冻的份了,毫无意义。



  •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天复四年(904),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其诗三卷。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巡觅

巡觅|白露已过 初识云林
巡觅|初到飞来峰 何谓飞来
巡觅|二到飞来峰 碑在何处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学处学处|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学处|如何依《普门品》修学学处|弘一大师讲药师法门
学处|达摩祖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细讲
学处|略谈六根清净
学处|金牛聚福 福慧双增 求财当求“七圣财”

☀观照观照|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观照|放下与放不下
观照|因为无常 才有希望
观照|批评他人时须先检点自心
观照|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观照|如何用智慧剑斩断情丝

物语

物语|桂花——天香月中落 秋色为伊忙
物语|马缨丹——自兴自谢 犹枯犹荣
物语|麦冬草——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
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
☀常识常识|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常识|吃素与吃斋的区别常识|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为什么寺院的门槛不能踩常识|佛教中的神兽——狮子

☀素食素食|纯素、五辛素、奶蛋素、锅边素,带你一次“素”清楚素食|一蔬一果皆是禅
素食|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素不算杀生素食|吃菜指南——慈悲、少欲、清淡
素食|吃菜主义——素四物汤
素食|吃菜主义——“素雪”

☀分享分享|我们都是有缘人
分享|遇见灵隐
分享|此心安处是吾乡
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
分享|三个忘记分享|惜食 · 惜福

☀赏析赏析|含蓄凝炼、秀润中和——憨山大师的书法你见过吗
赏析|王羲之集字《普门品》
赏析|董其昌书《信心铭》
赏析|一期一会: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十周年校庆艺术展
赏析|流失海外的双头佛像赏析|流失海外的西夏遗珍

☀历史历史|两汉三国时期佛经的传译与译师
历史|两晋南北朝时期佛经的传译与译师介绍历史|鸠摩罗什三藏的译经弘化事业历史|中国佛教史略
历史|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历史|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

编辑|妙莲

摄影|一叶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