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 | 中国佛教史略(下)

灵隐寺 2024-03-19


提要

中国佛教史略(上)


前文链接:历史 | 中国佛教史略(上)


东汉、三国

  • 白马驮经,大法东来……


两晋、五胡十六国

  • 战乱频仍、颠沛流离之际,佛图澄以佛法感化执政者,救人无数;道安、慧远师徒两代为中国佛教的发展贡献良多;鸠摩罗什三藏则致力于佛典之翻译……


南北朝

  • 达摩祖师远来东土传化,传法于慧可,是为中国禅宗之始……


中国佛教史略(中)


前文链接:历史 | 中国佛教史略(中)


隋唐

  • 国家一统,政经稳定,宗教包容而有蓬勃发展。此时,大乘八宗皆已大成:禅(惠能)、净(善导)、律(道宣)、密(不空)、天台(智顗)、贤首(法藏)、唯识(玄奘)、三论(吉藏)。佛教开始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对中国的哲学、艺术、文学、民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佛教史略(下)


五代十国

  • 各宗皆没落,唯禅宗一支开为五宗……


宋朝

  • 宋朝开始木版印刷大藏经,乃世界印刷史上大事。理学诸子如朱熹、二程等思想受佛法之影响甚巨,但其表面上却排斥佛法,一时儒子排佛成为风气……


元朝

  • 尊藏传佛教为国教,汉地诸家不振,唯禅宗、净土宗维持…… 


明朝

  • 佛、道、儒三者彼此互融。明末有紫柏、云栖、蕅益、憨山四大师致力于佛法之弘传……


清朝

  • 清政府将宗教与民间隔离,人民无从深入佛理、亲近高僧,佛法因而衰落……


民国

  • 民国初年高僧辈出,虚云和尚、谛闲法师、印光法师、来果禅师、圆瑛法师、太虚大师、弘一大师等精研教理、致力于佛教振兴与弘化。物质极度发展的西方国家,觉悟到精神层面须要提升,许多人迫切渴求学习佛法……




五代十国


禅宗五家七宗传承图


各宗衰落,唯禅宗一支寄迹山野,开创丛林,更加兴盛,开为五宗。


  • 因禅宗祖师们教导的方式、风格不同,逐渐衍伸出禅宗的五家。


  • 至北宋时,更自临济宗下开出黄龙、杨歧二宗,同前五家,即成五家七宗。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


欧阳修:“五代无人物。”王安石:“人才皆入禅门。”


中国知识界,精神气魄最活跃的时代,第一自推战国诸子,第二便该轮到唐代禅门诸祖师。那是中国知识分子之又一新典型,值得后代仔细研摩,竭诚崇敬。直到宋代人还说:“儒门澹泊,豪杰多为方外收尽。”这是不错的。唐代第一流豪杰,全走进禅寺中去了。他们在文化思想上的贡献,较之同时门第在俗中人,在政治文艺诸方面的成绩,深刻伟大得多。

——钱穆《不世豪杰在禅门》


会昌法难后,天台、唯识典籍亡失,高丽谛观大师应南方吴主之请,携天台典籍入华,著《四教仪》,天台宗始渐复兴。


《天台四教仪》


后周世宗排佛,亲自斧劈观音铜像。四年,帝胸发疮疽而死。宋太祖统一天下,复兴佛教。此为“三武一宗法难”之四。


周世宗像


宋朝


中国第一部木板雕刻的佛教大藏经《开宝藏》


宋朝开始木版印刷大藏经,是世界印刷史上的大事,并赐日本、高丽、西夏诸国,视为国宝珍藏。


《赵城金藏》


辽、金朝皆有帝王护佛,印刷“大藏经”。


翻译方面,主导国家译经,恢复唐时之译场组织。


《景德传灯录》


佛教史学著述丰富:《传灯录》、《高僧传》、《佛组统纪》等。


时有圆悟克勤著《碧岩录》,大慧宗杲倡“看话禅”,曹洞宗有宏智正觉倡“默照禅”,皆为禅门宗匠。


《碧岩录》


宋明理学融合佛、道之哲理而发展出新的思想学派。理学诸子如二程、朱熹等思想受佛法之影响甚巨,但其表面上却排斥佛法,一时儒子排佛成为风气。


朱熹像


元朝


八思巴像


忽必烈(元世祖)尊藏传佛教喇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依藏文创蒙古文。


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甚至帝王登位也须喇嘛灌顶。


藏地喇嘛特权,汉传佛教诸家不振,唯禅宗、净土宗维持。


  • 禅宗:丛林制度,自给自足。


  • 净土:简单平易,深入民间。


万松行秀禅师


耶律楚材影响之大,一时无两。


  • 从万松行秀,参究禅宗而深有体悟。


  • 成吉思汗(元太祖)、窝阔台(元太宗)之中书令,掌管军国大计。


  • 以佛法随机引导元主,使部份汉族民众及其文化免遭摧残之命运。


耶律楚才像


明朝


《洪武南藏》扉画:玄奘法师译经


国家对佛教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利弊兼有。


  • 建立中央集权的佛教统制机构。


  • 延续大藏经之印刷。


  • 明末国衰民荒,政府出售度牒以济国库,此卖牒制度,使丛林成为不顺之民藏身之所,故僧众素质良莠不齐。


  • 一般信仰但求现世利益,只知祈福、经忏,不求更解佛法究竟义理。


《永乐南藏》


《永乐北藏》


佛教本身的发展也出现了佛、道、儒三者彼此互融的趋势。


万历朝时,佛法复兴,明末四大师先后出现于世,提振诸宗,弘化各地,对后世佛教影响深远。


杭州云栖莲池大师墓


  • 云栖袾宏:提倡禅净一如,乃至佛、道、儒三教融和。


  • 憨山德清:中兴六祖曹溪道场,著《中庸直解》、《老子解》等,从佛教观点解释儒道典籍。


《嘉兴藏》


  • 紫柏真可:明末禅宗大师。印方册藏经《嘉兴藏》(方册即是线装),便于流通阅读。


  • 蕅益智旭:“禅为佛心,教为佛语,律为佛行,具备此三者,始为完全之佛教。”


明季垂中,诸宗悉衰。万历以来,勃然蔚兴。贤首则莲池、雪浪,大振圆宗。天台则幽溪、蕅益,力宏观道。禅宗幻有下四人,而天童、磬山,法遍天下。洞下则寿昌、博山,代有高人。律宗则慧云中兴,实为优波;见月继踵,原是迦叶。而妙峰、紫柏、莲池、憨山、蕅益,尤为出类拔萃,末法所不多见。虽不及唐宋盛时,亦可谓佛日重辉矣。

——印光法师《与佛学报馆书》


明末四大师


清朝


顺治

雍正

乾隆


清朝前期历代皇帝对佛教均有提倡。


  • 顺治:拜玉琳禅师为国师,著《顺治皇帝赞僧歌》。


玉林通琇禅师


顺治皇帝赞僧歌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朕今撒手归山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 雍正:本人用功开悟,首创禅七之制,评点禅宗诸祖,制《御选语录》、《拣魔辨异录》等;刻大藏经,至乾隆时完成,称为龙藏。


  • 乾隆:完成龙藏,经板为中国历代仅存之大藏经版本,现为国宝级文物。


《乾隆大藏经》经板


清政府让宗教与民间隔离,人民无从深入佛理、亲近高僧大德,佛法因而衰落。


清末中国内乱不止,如太平天国之乱,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寺杀僧,严重摧残江南佛教。


太平天国形势图


近代


杨仁山居士


杨仁山居士自日本取回中土散失经典,成立金陵刻经处,大量刻印流通,于振兴近代佛教,功不可没。


金陵刻经处


民国初年高僧辈出,或禅宗、或净土、或改革、或保守,皆为佛教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虚云和尚

谛闲法师

印光法师


  • 虚云和尚:身系禅宗五家法脉,修复云南鸡足山,福建鼓山,广东南华、云门,江西云居等祖师道场,其余大小名刹数十处。门下弟子众多,为新中国佛教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


  • 谛闲法师:专研天台,为近代天台宗名家,成立观宗学社,悉心培养讲经人才。


  • 印光法师:专弘念佛法门,自号“继庐行者”,以庐山慧远为表率。以书信及文章广泛化导,利益广大,受《印光法师文钞》感化而学习佛法、修持净土者不可胜数。


来果禅师


圆瑛法师


  • 来果禅师:整治丛林规矩,制定高旻规约,苦心维持宗门道场。


  • 圆瑛法师:领导中国佛教会,精研教理,尤擅《楞严》,被誉为“楞严独步”。


弘一律师


太虚大师


  • 弘一律师:以艺术大家身份毅然出家,毕生精研戒法,誓护南山律宗,圆寂后被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 太虚大师:致力佛教改革,创立现代佛学院制度,首倡“人生佛教”,既维护汉传佛教传统,又开启了佛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路。


日本《大正藏》为现今世界大藏经之标准,然其中仍不免错漏,且日式标点于国人阅读颇为不易。


《大正新修大藏经》


物质极度发展的西方国家,觉悟到精神层面须要提升,许多人迫切渴求学习佛法。


  • 美国华人僧侣,向洋人弘法者甚少,以致于欧美人士所认知之佛法,多为西藏密教、日本禅宗,以及南传佛教。对中国博大精深之佛教传统,所知极为有限。


英译《妙法莲华经》


  • 西洋人面对众说纷云的各新兴宗教,邪正难分,不知所从。佛经西译,数量渐多,大部份为外国人所译,因未有实证修持,故质量堪虑,多有错解。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云林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泉水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


☀云林学处

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

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

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

学处 | 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

学处 | 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

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梵呗唱诵)

学处 | 一灯能破千年暗——燃灯古佛圣诞谈供灯功德

学处 | 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专为盲人说的一种法门


☀云林观照

观照 | 五种因缘  求财不得

观照 | 随信行  随法行

观照 | 转烦恼为菩提

观照 | 成住坏空  思维无常

观照 | 心与佛相应  方获大加持

观照 | 十种礼佛方式,你属于哪种

观照 | 钱财应向何处求

观照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云林常识

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

常识 | 《华严经》妙觉法门的三大菩萨

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常识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

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

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

常识 | 佛教为什么重视中秋


☀云林分享

分享 | 此中有真味  此中有真情

分享 | 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

分享 | 感受与感恩

分享 |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分享 | 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

分享 | 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

分享 | 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

分享 | 找寻回家之路



编辑 | 妙声

责编 | 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