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

小五 灵隐寺 2024-03-19


志工感悟




居杭五载,志工三年,为游客或朋友回答有关灵隐寺的问题早已是家常便饭。


其中被问到最多的一直都是对眼前所见的质疑:这些钢筋混凝土如何算是灵隐,如何担得起千年之名。偶尔会有路人帮忙解疑,或说规模恢宏、或说工出巨匠、或说造像精妙、或说制式无双。


往往不及眨眼,王侯将相,粉墨登场,志怪传说,纷至沓来,让我未解前难,又坠迷雾。



若以常理忖度,料想答案世人皆知。古人土木,今人钢砼,付诸建筑,都称得上一时之至坚。但外有天灾人祸,内制一期寿限,纵然后世勤加修补,也终难逃脱木朽钢断、房倒屋塌的命运。


而之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或多或少源于各自心中的不甘或失落。亦可说,人人心里都有一座专属自己的灵隐寺,形貌规格,随心而成,一旦虚实相叠,自是不能全然对等,总要有由头来宽慰自己,即使开口质问,多半也只是想得到一个“不虚此行”的理由。


由此推演,执取这方寸中的木梁石壁为灵隐寺,那此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鸟一兽,皆可以撰文赋诗、成书入画,尽其所能地调和众口。


但为何门前一句“咫尺西天”就足以让世人深信“此即灵山,灵山即此”,仿佛绝非这寻常种种所能回答。



耳畔,故事纷纷扰扰;眼前,殿阁层层叠叠。心也游散如烟,于变化万千的不凡和伟大中混沌难明。也许唯有掘开这片土地上的香火梵音,我们方能从灵隐寺的千年流变中,体悟到什么才是始终如一的羁绊。


驻足灵隐门前,“灵鹫飞来”的故事每天都在被人们反复讲述。表面上,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勿用深究,聊博一粲,但剖析内里,慧理和尚于武林住锡结庐,何尝不是为日后名动天下的“东南之冠”聚合起了最初的因缘。只不过缘起何处,无人知晓。


直到具德弘礼重振古刹,在升座当天才补全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将这点因缘延展得更加久远,他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末后,向灵山会上,百万众前,拈花嘱累饮光尊者(即摩诃迦叶),一笑相传,大法东来,则此山预来震旦以待。” 从此,山为何而来,寺缘何而起,禅因何而兴,便都有了答案。



落在笔端,这一头一尾之间不过前后相望的几行文字,但照入现实,却是写满盛衰沉浮的千年光阴。看着西湖的浓淡晴雨,灵隐寺于天灾人祸中几经兴废,山水之间的黄墙灰瓦也因此叠套上了一层层面目迥异的身份与妆容,迎合暮鼓晨钟,演绎出一幕幕或悲或喜的故事和传说。


这里既是梁武帝偶然垂青的陋寺,也是司空曙由衷赞叹的宏堂;较之旦夕生灭的宏殿巨像,这些无形的故事和传说宛若永世长存的木瓦砖石,一经于耳,便在众生心中砌墙垒台、雕梁画栋,构筑起一座座牢不可破的云林古刹。


如此种种看似一劳永逸,但斧锯穿凿之下,却也从来不曾完工,只能随着层出不穷的轶事奇闻不断加瓦舔砖,乃至面目全非,也不过一个转念。


以千年为轴,天地间的灵隐盛衰沉浮;以角色为轴,故事里的灵隐悲欢交替;以众生为轴,人心中的灵隐变幻无端。天地衍生故事,故事涂抹人心,人心妄取天地,三者勾连往复,如同无休无止的旋风扰动铺天盖地的迷雾,心就再也看不清灵隐的本来面目了。



或许千载灵隐本就不曾有过本来面目,或许刹那见闻皆是灵隐的本来面目。在千载与刹那的对立之间思忖这方寸之地的岁月印记,一切突然变得无比清晰,因为时断时续的绵亘法脉,时丰时寡的檀越信众,时来时往的云云大德,无一不是在默然地提点众生:昔日灵山化鸟,来此息羽听经,无论寂寥小寺,抑或禅宗名蓝,能于无常之中印证灵隐寺的,其实从来都只有那一次次促动天地沧桑、故事悲欢和人心变幻的因缘聚散。


也正因如此,眼前的一切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内涵和底蕴,灵隐也才真正成了灵隐。纵然往事千年,昔日种种难觅踪影,但山门外,清泉犹冷,峰峦未去,也许陋室空堂,也许琼楼玉宇,灵隐还是那个灵隐。


就如天王殿后的楹联所写“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正念在心,无论何时相遇,皆是一次万千缘法的聚散离合,而灵隐所固守的,其实也正是这堆叠千年的层层因缘。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俯仰此间方寸,青山下,冷流时清时浊,时急时缓,绿溪上,层峦春红夏翠,秋黄冬白。站在千年与一日的夹缝中,我不时会想,因缘聚散,生灭无常,佛陀查万法而证道,灵隐寺又何尝不是在以千年道场的历史向世人讲述佛陀所证悟的智慧,希求众生得以照见菩提。


或许有朝一日,人人都能一解如来真实义,那这方天地还是不是依旧,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心明即灵山。




线上随喜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供佛斋僧,广种福田!


往期回顾


☀云林分享一句弥陀  三支清香寻找归宿  安顿身心
与佛相应  信解行证
我的学佛感悟
慈悲善巧  感悟人生我与慈孝文化若无闲事挂心头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感受与感恩
☀云林学处学处 | 读《地藏十轮经》(上)学处 | 读《地藏十轮经》(下)学处 | 蕅益大师誓皈地藏菩萨 发愿回向偈

学处 | 诵读地藏经 发地藏大愿

学处 | 盂兰盆会比一般世间孝行殊胜在哪里学处 | 盂兰盆节的由来和意义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学处 | 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合集)学处 | 阅读体会佛教尊师传统学处 | 《地藏赞》(梵呗唱诵)

☀常识系列常识 | 为什么汉传佛教寺院大都被称为“丛林”
常识 | 你听说过出家人的“身份证”吗——僧籍 度牒与戒牒常识 | 僧人袈裟为何那么殊胜常识 | 出家师父们还有哪些日常服饰常识 | 寺院的中轴线上都有哪些殿堂?常识 | 人为什么会走霉运
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 可称为“经”
常识 | 《华严经》妙觉法门的三大菩萨
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常识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 | 佛教的家庭观
常识 | 地藏菩萨的通灵神兽——谛听
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 | 佛教器物——盖


撰文|小五(周六禅定组)
摄影|一叶  陆杏权等
美编|慧容

责编|妙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