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析|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造像技艺——佛教夹纻造像

灵隐寺 2024-03-19

▲唐代 干漆夹苎佛像 大都会博物馆藏

出自河北正定隆兴寺 为日本商人收购后转卖美国


相传印度有“行像”的传统。“行像”就是于宗教庆典时迎请佛像,必须把佛像请出寺院以外,类似现在的绕境,我们现在依然可见“行像”仪式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出现。夹纻作像其质轻便,利于携运,若行像为石刻则其重量可知。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行像传统也流行于中国,另一方面中土寺院规模愈来愈大,佛像制作也变得愈高大,石材或木材取得不易。因此,夹纻造像之法被广泛应用,夹纻漆像盛极一时。


▲鉴真大师干漆夹苎像 日本唐招提寺藏


佛教夹纻造像,是用漆涂裹纻麻布而制成的佛菩萨像,又称干漆像、脱空像、搏换像、脱沙像等。造像时,先搏制泥模,再在泥模上裹缝纻布,再用漆加以涂凝光饰,然后将泥除去,脱空而成像。


关于夹纻的语义,如《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七十七引《释迦方志》卷上说:“夹纻者,脱空象,漆布为之。”


《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的小注中也说“夹纻今称脱沙”。


《资治通鉴》卷二〇五胡三省注释夹纻像也说,“夹纻者,以纻布夹缝为大像,后所谓麻主(用麻布缝漆而成的神主)是也”。


▲唐代 干漆夹苎佛像 弗利尔美术馆藏


夹纻造像,原为古代中国创制发明。在汉朝,已有用漆布制成冠、莒的事例。这种漆纻制品,汉朝的人写作侠纻(汉王盱墓侠纻杯铭)或作綊纻(同墓綊纻盘铭)。是在纻布上敷漆,制成器物,其中多有脱空的构造。


嗣后佛教传入,即将这一项技艺应用于造像,成为中国特创的夹纻像。这是印度古来所未有的,因而各经论中均未有这一项造像记载。


▲唐代 干漆夹苎菩萨头像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夹纻造像,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四世纪末,东晋戴逵(字安道)所造的夹纻像。


如《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中,有“谯国(今安徽亳县)二戴(戴逵和他的次子戴颗)造夹纻像记。”


《辩正论》卷三也说:“晋常侍戴安道,学艺优达,造招隐寺,手自制五夹纻像;并相好无比,恒放神光。”


《法苑珠林》卷十六说:“逵又造行像五躯,积虑十年。像旧在瓦官寺。”用夹纻制造佛像,躯体很轻,便于行像之用。戴氏在当时所造夹纻像也许不是少数。


在这以后的夹纻造像,如《广弘明集》卷十六载有梁简文帝为人造丈八夹纻金薄像疏文,《辩正论》卷三也载有陈尚书袁宪在上定林寺造夹纻像十躯。在北方则有北魏孟仲晖于六世纪初在洛阳永明寺造中人夹纻像,《洛阳伽蓝记》卷四称其相好端严,世所希有,还记载其灵异事迹。这都证明南北朝时代夹纻像颇为流行。


▲现存世最早的干漆夹苎像

隋代 河北隆兴寺阿弥陀佛像

沃尔特斯美术馆藏


隋代(581-618)关于夹纻像的记录也不少。如《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感通篇说:“京师西北有废凝观寺,有夹纻立释迦,举高丈六,仪相超异,屡放光明,隋开皇三年寺僧法庆所造。捻塑才了,未加漆布,而庆忽终。”既而法庆又复活,于是“周流远近,率诸士女,以成其像”。


又开皇十六年,润州仁孝寺释智琳也“前后造中人像五躯,夹纻像一躯,神仪显曜,相好严挺”(见《续高僧传》卷十)。


辩正论》卷四载,尚书右仆射鲁国公虞庆则,“大起法堂,广罗佛殿,于襄州造卢舍那夹纻像,高一百二十尺,相好奇异,灵应殊常。其所建寺,即冲觉寺也”。


▲唐代 干漆夹苎菩萨头像 日本收藏


现留世最早的干漆夹苎造像是隋唐的,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但都流浪海外。


如上,著名的“唐干漆夹苎佛头像”,此佛头高49.5厘米,是存世的中国早期干漆夹苎佛像之最大者(单计头像)被日本人收藏。


纽约大都会艺术馆收藏的唐代干漆夹苎坐像高96.5厘米,宽 68.6厘米,出自河北正定隆兴寺,为日本商人收购后转卖美国。


唐代(618-907)夹纻造像的有名记载,如《续高僧传》卷十九说,唐初,南武州沙门智周造弥勒丈六夹纻并诸侍卫。又《慈恩法师传》卷七说,贞观二十三年以来,玄奘在大慈恩寺造夹纻宝装像二百余躯。在武则天时,洛阳更造有极大的夹纻巨像。


如《旧唐书》卷二十二载,垂拱三年春到四年正月,毁东都之乾元殿,就其地创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有三层,刻木为瓦,夹纻漆之;又在其地建造一千尺高的功德堂并造大夹纻像。《朝野佥》卷五说这夹纻像“高九百尺,鼻如十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夹纻以漆之”。这可称为空前绝后的夹纻大像,其构造方法和技巧,我们现今也难以想像而为之惊异。


▲唐代 干漆夹苎菩萨像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西域于阗、龟兹(今新疆境内)也有夹纻佛像。如《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记玄奘法师在瞿萨旦那(于阗)国,也见到“王城西南十余里,有地迦婆缚那伽蓝,中有夹纻立佛像,本从屈支(龟兹)国而来至止”。当时西域地区用夹纻造像,其制造技术也许是在这以前由中国本部传去的。以后宋赞宁《僧史略》卷上还说:“今夏台、灵武每年二月八日僧戴夹纻佛像,侍从围绕,幡盖歌舞引导,谓之巡城。”可见古新疆甘肃地区以夹纻像用于行像,到十世纪间还很流行。


▲日本招提寺 木心乾漆千手观音立像


由于唐代夹纻造像技术的发展,八世纪间扬州大云寺鉴真律师和他的弟子如宝、思托等去日本弘化时,这项造像技术师同去,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制造了丈六本尊卢舍那佛、丈六药师、千手观音等夹纻像,其构造的技艺极为精妙,至今日本奉为国宝。


奈良东大寺法华堂


日本奈良东大寺东侧的法华堂,因本尊是“不空羂索观音”而又称羂索堂。堂内有同时塑造的本尊不空羂索观音立像等9体干漆像,还有执金刚神像在内的5尊塑像,都是奈良时代的作品。


脱胎夹纻造像——不空羂索观音像


法华堂本尊不空羂索观音像,是用两年时间于天平十九年(747)完成的脱胎干漆像。三目(额上有第三只眼)八臂,象征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能力。中间两只手合十,另六只手的肘部都靠近躯体,设计得天衣无缝;表情端庄,富有感染力。羂索本为狩猎工具,观音手持此物,象征在六道之中接应沉沦众生。



主尊高362厘米,夹纻造,三目八臂,主臂合掌持水晶宝珠。头戴银制卷草透雕宝冠,镶嵌26000余颗珠宝。



目前,国内保留最早的干漆夹苎造像是元代的干漆夹苎十八尊者像,原藏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1973年转藏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藏 元干漆夹苎十八尊者像(部分)


白马寺大雄殿里的说明,除了认为此尊者像是元代作品之外,还有一条补注:“传为刘元塑。”对于这样一批国宝级宫廷文物的断代,理论依据主要是:夹纻干漆十八尊罗汉像来源于始建于元代大都的“能仁寺”。


▲元代 三世佛夹纻像 洛阳博物馆藏


十三世纪间汴梁光教寺有宋制五百罗汉夹纻像,据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说:“像皆是漆胎,妆严金碧,穷极精好。”这种夹纻造像技术到了元初(即十三世纪末)宝坻刘元(字正奉)更为精擅特出,当时又称为搏换像。


《道园学古录》卷七刘正奉塑记说:“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其象。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尤极好。”同书又说:“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搏换为佛者,一出正奉之手,天下无与比者。”


又元代《画塑记》关于刘元的造像记载很多,其中如“至治元年十二月十八日,敕诸色府朵儿只等大殿后御塔殿内……其西安置文殊菩萨像,其东弥勒像,咸以布裹漆为之”。这就是所谓搏换的夹纻像,从此以后,各地造像中,颇多用夹纻制造。


▲宋代干漆夹苎观音像 沃尔特斯美术馆藏


▲南宋 干漆夹苎罗汉像首


关于夹纻像的制造法,古来未有详细的记载。但据《慧琳音义》说夹纻像系脱空像,漆布为之。元代《道园学古录》说搏换像为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象。制法大致相似。


今据近人陆树勋氏所藏《圆明园内工佛作现行则例》钞本,记载清宫庭制夹纻像的方法和物料如下:“佛像不拘文武,油灰股沙,使布十五遍,压布灰十五遍,长面像衣纹熟漆灰一遍,垫光漆二遍,水磨三遍,漆灰粘做一遍,脏膛朱红漆二遍。所用材料有:夏布、桐油、严生漆、茏罩漆、退光漆、漆朱、砖灰、鱼子砖灰、土子等(砖灰、土子是用以和漆的)。”这种制造夹纻像技术,至今在南北造佛艺匠中尚相传未绝。


▲震旦博物馆藏 明代 干漆夹苎韦驮尊者像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巡觅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学处学处|达摩祖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细讲
学处|略谈六根清净
学处|金牛聚福 福慧双增 求财当求“七圣财”
学处|佛弟子的“双12”,除了“剁手”,还应该思考些什么
☀观照观照|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观照|如何用智慧剑斩断情丝
观照|学佛成佛 不可以缺福德资粮
观照|随缘不动心

开示

开示|弘一大师:药师如来法门的四点殊胜之处
开示|印光法师:犯大妄语,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
开示|来果禅师:福为佛本,佛于三僧祇六度万行,皆是培福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

物语

物语|麦冬草——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
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
☀常识常识|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
常识|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为什么寺院的门槛不能踩常识|佛教中的神兽——狮子

☀素食素食|吃菜指南——慈悲、少欲、清淡
素食|吃菜主义——素四物汤
素食|吃菜主义——“素雪”
素食|吃菜主义——素什锦炒饭

☀分享分享|此心安处是吾乡
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
分享|三个忘记分享|惜食 · 惜福

☀赏析赏析|流失海外的双头佛像
赏析|流失海外的西夏遗珍
赏析|与伏牛长老偈
赏析|谢灵运五言诗《三生石》

☀历史历史|鸠摩罗什三藏的译经弘化事业
历史|中国佛教史略
历史|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历史|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

编辑|妙莲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