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示|来果禅师:福为佛本,佛于三僧祇六度万行,皆是培福

灵隐寺 2024-03-19

新闻|杭州灵隐寺2021年“金牛聚福”
祈福年历今起印刷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执迷枯坐,静此一生可以,稍动一刻不可以,如此行处,大为法门害,大为前途障!何以故?佛于三大阿僧祇劫,广行六度,精修万行,皆是培福。佛在因中,当一圊头(圊为茅厕,圊头指负责为大众打扫茅厕的苦行僧),历九十劫,尽为培福。我等能当三年饭头(斋堂中专司煮饭的僧人),万不得了,此是最大道心,悲乎!


佛在世时,有病目比丘,日唯补衲,觅人穿针。大声喊曰:“有作福者,与我穿针,功德无量哦。”一众笑曰:“不知惭愧!瞽目不见,请人穿针,言有福求,真耻之甚!”佛闻叹曰:“汝轻视彼,不与穿针,我与他穿。”众罗汉曰:“世尊为三界大师,岂能与这瞎子穿针?”佛言:“我为培福,历三僧祇,舍头目髓,身肉手足,心肝五脏,悉为培福。因福深厚,得成佛果。既已成佛,更不能舍穿针之福。”众罗汉闻之,赧颜冷色,生大惭愧。后知福为佛本,见义勇为。
林下人身耽惯懒,心着孤闲,一动不安,何能再动。培福之道,了无修处。有福之人,安住丛林,心是宽的,身是健的,力是壮的,量是大的,一住再住,出坡(也称为普请,即普遍邀请禅众劳作的制度)作事,吃苦出力,在所不辞。无福之人,安居林下,心窄身瘦,力弱量小:心窄者,纷乱之事,见而生畏;身瘦者,稍重之物,见而生退;力弱者,多劳之事,见即麻烦;量小者,重棒逆言,不堪纳受。听到执事讲规矩,疑曰“又是讲我的”,心如火起,犯则罚一二香板,嗔曰“又放我不下”,恶念陡生,此皆无福之过者。

何以故?行人向所造罪,至深且厚故也。心窄者,杂念烦恼塞满心中,无插针处,不容别念,故心窄;身瘦者,淫欲消耗,恶事缠扰,气倦神疲,故身瘦;力弱者,病苦纠缠,忙山忙海,诸不遂心,身难负重,故力弱;量小者,世知未忘,佛见未开,专爱体面,深耽人我,赞则生欢,毁则生怒,故量小。再不培福,久之将成流俗也。
当知福能空罪,慧能破愚。假如二人同行化饭,无福者,米未入唇,饿难行路;有福者,饱餐足食,化导多人。故古人云“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是也。
——录自来果禅师《扶宗说·第十四不喜培福》

附:来果禅师的苦行培福



来果禅师,生于1881年,湖北省黄冈县人,生来不沾荤腥。12岁时欲出家,被追回后家人为娶妻,法师劝妻共同修行,未有夫妻之实。18岁时割肝救父。24岁于江苏句容宝华山剃度出家,精勤苦修。后前往金山天宁禅寺受戒,参话头不懈,1908年在禅堂开悟,遂前往终南山潜修,为巨蟒皈依,令人称奇。后应邀主持扬州高旻寺,立高旻禅风,兴建寺院,领众30余年。禅师身体魁梧,声音洪亮,仪表威严,性情豪爽。1953年在上海示寂,后安奉于高旻寺中。


根据《来果禅师自行录》中禅师自述,他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镇江金山寺禅堂开悟后,“益加仔细,不敢妄自承担,苦心用功”。与此同时,禅师对常住种种工作也格外发心,每每听到维那师父安排出坡任务,必定不落人后,“势同抢宝”(如同世人见到宝物时那种争抢的情状);但凡寺院有种种苦行公务需要人手,也会勇往直前,“置身不顾”。不仅如此,因为他做事用心,“操作敏捷,办事精详,为众人冠”。


镇江金山寺


宣统二年(1910),金山寺常住又一次请来果禅师担任班首(丛林道场中德隆望尊者辅助方丈领众修行,称为班首,如首座、西堂等职)。禅师考虑到自己受戒不过四年,资历尚浅,无法担此重任,因此自愿在大寮(丛林中的厨房)当饭头。


当时正值金山传戒,因为前来受戒者多,往年戒期之中,金山寺需要饭头三个。尽管如此,因为资源调配不当,大寮之中还需要馊饭缸一囗,馊菜馊粥各一口。而等到来果禅师做饭头时,仍旧是在戒期之中,只有他自己在大寮,并无他人襄助,而大寮各缸都没有馊物。等到一戒期满,“未剩粒米,粥饭菜蔬亦未抛散”。虽然如此,并未亏待大众师父,而是“想法办好,与大众吃”,获得了常住大众的交口称赞。管理库房的师父也说“今年戒期,要省米九担”。而来果禅师在戒期中所获得的供养银钱,则全部供养了新受戒的出家师父,与大众结法缘。


扬州高旻寺


后来禅师因为不希望在金山担任班首,过江北上前往扬州高旻寺。没想到在高旻寺仍旧被请作班首,百计推却不许,才义不容辞地勉强应允。尽管来果禅师已是班首,但对于常住上种种事务,依然不辞劳苦。后来他自述说:“凡禅堂中出坡等各事,皆我一人担负,不劳大众;即客库等寮事,棘手者亦我一肩担任。”而这一切的举动,禅师也用八个字来概括“尽量培福,当仁不让”。


根据来果禅师在金山和高旻的苦行可以看出,上文来果禅师这篇关于培福的开示,不仅是他面对后学的劝导,也是他亲身实践的感受。达摩祖师说:“明佛心宗,寸无差误,行解相应,名之曰祖。”由此看来,来果禅师真的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祖师!对于这样一位大善知识的开示,我们又怎能不细究而深思、敬奉而笃行呢?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巡觅

巡觅|白露已过 初识云林
巡觅|初到飞来峰 何谓飞来
巡觅|二到飞来峰 碑在何处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学处学处|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学处|如何依《普门品》修学学处|弘一大师讲药师法门
学处|达摩祖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细讲
学处|略谈六根清净
学处|金牛聚福 福慧双增 求财当求“七圣财”

☀观照观照|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观照|放下与放不下
观照|因为无常 才有希望
观照|批评他人时须先检点自心
观照|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观照|如何用智慧剑斩断情丝

物语

物语|桂花——天香月中落 秋色为伊忙
物语|马缨丹——自兴自谢 犹枯犹荣
物语|麦冬草——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
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
☀常识常识|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常识|吃素与吃斋的区别常识|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为什么寺院的门槛不能踩常识|佛教中的神兽——狮子

☀素食素食|纯素、五辛素、奶蛋素、锅边素,带你一次“素”清楚素食|一蔬一果皆是禅
素食|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素不算杀生素食|吃菜指南——慈悲、少欲、清淡
素食|吃菜主义——素四物汤
素食|吃菜主义——“素雪”

☀分享分享|我们都是有缘人
分享|遇见灵隐
分享|此心安处是吾乡
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
分享|三个忘记分享|惜食 · 惜福

☀赏析赏析|含蓄凝炼、秀润中和——憨山大师的书法你见过吗
赏析|王羲之集字《普门品》
赏析|董其昌书《信心铭》
赏析|一期一会: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十周年校庆艺术展
赏析|流失海外的双头佛像赏析|流失海外的西夏遗珍

☀历史历史|两汉三国时期佛经的传译与译师
历史|两晋南北朝时期佛经的传译与译师介绍历史|鸠摩罗什三藏的译经弘化事业历史|中国佛教史略
历史|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历史|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