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摩诘居士王维禅诗品读

灵隐寺 2024-03-19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其父官终汾州司马,其母崔氏,均为博陵以礼法相尚的大家。王维全家崇信佛教,素食戒杀。他的母亲崔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王维很小时就开始学佛修行,并依止一代高僧大照普寂禅师三十余年,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他的名“维”与字“摩诘”,正是出自著名的佛经——《维摩诘所说经》。此经主人公维摩诘居士是一位修证颇高的在家大菩萨,智慧超群,博学多才,辩才无碍,德行高妙,出生尊贵而不染世尘,常以其智慧善巧方便游化世间,是一位理想的大乘菩萨道行者,深得释迦牟尼佛和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赞叹。王维如此取名字的缘因,也是为了表示对这位在家大菩萨的敬慕和效学之心。



王维曾在禅宗南宗高僧道光禅师座下受学禅宗顿悟之旨十年,后来又拜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高足荷泽神会禅师为师。后来王维受神会大师之嘱作《六祖能禅师碑铭》,全文充溢对六祖慧能大师的崇仰之情:“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百福成相,众妙会心。经行宴息,皆在正受。谈笑语言,曾无戏论。故能五天重迹,百越稽首。”“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王维颇喜清净,终生素食。如其诗所云:“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王维大约三十岁时,妻子就过世了,无子嗣,王维也没有再婚:“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这在当时为官皆多妻妾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得的。



诗人晚年更是潜心佛法修持。虽官至尚书右丞,仍然过一种半官半隐,身在家而心出家的清修生活:“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他还曾上表皇帝,愿把自己钟爱的辋川山庄施作佛寺,供一些高僧“精勤禅诵,斋戒住持”。同时也为亡母广积福德,以表孝道。他喜行慈善之道,有利济苍生之志,多次周济穷苦,布施粥饭。


王维临终之时,正念分明,从容而逝:“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励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可见其平素修持功力深厚,过于常人。



王维不仅品行高洁,深谙佛理,坚持佛法实修,还素有“诗佛”之称,所作禅诗在色空、动静、生死方面圆融无碍。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品读这位摩诘居士的禅诗作品,从中一窥这位吟诗禅者的淡泊人生。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诗人来到青龙寺,看见操禅师正在室内坐禅入定。


万法由心生,在禅师的摄受下,虽然外面还是炎热的夏天,诗人却感受到了无上清凉。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人去深山怀抱中的香积寺参访。


山间石径幽静无人,只有诗人闲适地走向寺院。路旁古木苍翠遒劲,参天蔽日,杳远群山深处隐隐的古寺钟声,在山林间萦绕回荡,香积寺还在数里之外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上。


涧壑中清溪泉水萦绕曲折,在山石间清泠作响,落日余晖映照在青松上,更增苍郁清凉。


日暮时分,终于到达香积寺。诗人在此寂静禅修,制服自己内心贪嗔痴三条毒龙,心境安详宁静如同寺前澄澈明净的碧潭。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

兼示学人二首(节选)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这本是一首慰病之作,诗人却在演绎禅理,以禅宗思想解释疾患与人生,了知因缘和合而有的色身虚妄不实,进而达到超越疾病、超越色身的解脱境界。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人中年颇喜禅修之道,故晚年在终南山隐居修行。兴致来时,常独自在山野间悠闲地游赏美景。诗人慧心灵性,常领悟到大自然的无穷机趣。


不知不觉间,诗人来到了流水的尽头,于是随缘安坐,欣赏峰壑间正在飘浮升起的白云。偶遇一位隐修林间的高士,谈笑风生,乐而忘返。


全篇处处流露着随缘任运、自由洒脱、无忧无虑的禅悦之乐,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与《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妙契之处,成为深蕴禅理的千古佳句。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以一颗清明自在、随缘任运的禅心,体味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人生景象,禅悦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翠竹林里,清闲自在,时而弹奏古琴,时而长啸。竹林深幽,无人知晓,只有天上那轮清澈皎洁的明月,与诗人清净明洁的心灵相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明朝人胡应麟赞美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寂静无人的山里,芙蓉花在枝头绽花吐蕊,如烂漫红霞般艳丽。寂静山涧杳无人迹,没人知道、更无人欣赏它们生命的存在和美丽。


在孤寂无人的山谷,芙蓉花独自开放,又默默凋零,在空寂中生死明灭,来去自由。没有怒放的欣喜,也无凋零的悲哀,一切随缘任运,所谓“万象有而非有,一心空而非空”,这便是禅的境界。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节选)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长年的禅修和素食,使诗人身心欣悦润泽。用一颗空明清静的禅心观照大干世界,大自然是如此清净、美妙、和谐,天地万物任运自然的显现,无不演说着缘起生灭,本自空寂的清净妙法。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巡觅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巡觅|金牛聚福 福气东来 温暖如画

☀学处学处|娑婆、极乐都如梦,修行还有什么意义?
学处|怎样“许愿”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学处|腊月廿三监斋菩萨圣诞 为什么说“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学处|“还愿”,一定要回“许愿”的地方吗?

☀观照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开示|印光大师素食建议:食素人宜多吃面

物语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常识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从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常识|寺院出食时,为何要用小刀和小手取饭粒
常识|佛陀讲经说法的重要精舍

☀素食素食|冬养三九 食素三宝
素食|私人订制一碗粥
素食|天寒地冻素火锅
素食|莴苣叶子也好吃

☀分享分享|三个忘记
分享|惜食 · 惜福
分享|共同的志愿
分享|腊八福到 欢喜粥到

☀赏析赏析|明末画僧陈贤《十六罗汉图册》
赏析|吴越国佛教艺术之美
赏析|犍陀罗石雕: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
赏析|宋代佛画艺术
☀历史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历史|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阅读阅读|《格言联璧》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阅读|《格言联璧》㉒——断恶修善 广积阴德
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故事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上):伽耶山中的修行者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中):降伏魔军与魔女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下):明星出时 成等正觉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编辑|妙声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