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佛陀讲经说法的重要精舍

灵隐寺 2024-03-19


精舍的本义,以佛教的解释乃是精练勤修的行者所居之处,佛陀时代几个闻名的道场,也都称为精舍,比如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摩羯陀国的迦兰竹园与鹫岑,毗耶离国的猕猴江与罗树园,波罗奈斯国的鹿苑,鸠弥国的劬师罗园等,都是称为精舍的,最早的该是竹林精舍了。


透过这些精舍,许多重要的佛典因而得以流传,这些精舍很多都是由护法陆续供养僧团,以便佛陀能够说法度众,僧众安心办道。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汉语音译"迦兰陀竹园",位于摩揭陀国王舍城北门外,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它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是佛陀宣扬佛法的重要场所之一。


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载,有一大长者迦兰陀,时称豪贵,以大竹园布诸外道。见到释迦牟尼佛后,深起信心,乃将外道逐出,在竹园中建立精舍,请佛居住。


另说竹林精舍是频婆娑罗王为佛陀捐施建造的。当年佛陀带了三迦叶兄弟和徒众千人,到摩竭陀国去,频婆娑罗王恭敬迎接,虔诚皈依,并且在王舍城建筑了竹林精舍,献给佛陀。


除了供养护持佛陀与僧团之外,频婆娑罗王经常到精舍请示佛法。如在《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中记载,佛陀对国王宣说五蕴虚妄、三界不实,与一切无常的道理;频婆娑罗王当下证得法眼净,欣然请佛传授五戒。

此外,如《持世经》、《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佛说转有经》、《佛说般舟三昧经》、《持人菩萨经》、《私呵昧经》、《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等,都是佛陀在竹林精舍时所说。



祇园精舍


祇园,或作祇苑、祇洹,是祇树给孤独园的略称,或称只陀林、逝多林、胜林,是佛陀当年传法的另一重要场所,它比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祗园精舍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二栋专供佛教僧人使用的专用建筑物,也是佛教寺院的早期建筑形式。


精舍位于憍萨罗国的舍卫城,此精舍的土地原是波斯匿王的太子逝多太子所有,须达长者欲购其地以建精舍献予佛陀,乃依太子所提条件,以黄金布满园中之地,太子感其诚心,遂施园中所有林木,两人合建精舍,故名祇树给孤独园。


佛陀曾在祇园精舍度过多次雨季,佛陀后半生在此安居长达二十多年,现今流传的经典,大部分都是在此处讲说,譬如《阿弥陀经》和《金刚经》开卷便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描述。



鹿野精舍


根据法显在《佛国记》的记述,佛陀的前世迦叶佛(辟支佛)居住于此并有野鹿经常出没,故而得名“鹿野苑”。


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法、僧三宝至此具足。


初转法轮后,在接下来的雨安居中,佛陀在鹿野苑的鹿野精舍传道,僧团逐渐扩大到60余人,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利生。



鹿母讲堂


佛陀与弟子们住在祇园精舍期间,舍卫城的人们非常拥护佛陀及众比丘,时常亲近精舍听闻佛法,踊跃供养。


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名毘舍佉,又叫鹿子母,本是鸯伽国长者之女,嫁给富商分那婆陀那为妻。她具有大善根,曾发心行大布施,向佛陀发了八大愿,博得佛陀的赞叹。


有一天,鹿子母来到园精舍闻法,在离开法堂时,忘了将她价值九亿钱的嫁裳带走,后来她发心供养,便施舍此衣,修建大讲堂,佛陀取名为鹿母讲堂,也称东园鹿子母讲堂。


每当佛陀在舍卫城居住期间,常会住此讲堂说法。据《中阿含经》卷五十五记载,佛陀曾在这里特别为鹿子母宣说八关斋戒。



灵鹫精舍


灵鹫山又称为耆阇崛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佛陀讲成佛之经典《法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般若经》等重要经典,都是在灵鹫山宣讲。如《无量义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佛教有“灵山胜会”一说,如隋朝时,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大唐西域记》卷九对此山有详细记载:“宫城东北行十四五里,至姞栗陀罗矩吒山。接北山之阳,孤摽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频婆娑罗王为闻法故,兴发人徒,自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谓下乘,即王至此徒行以进;一谓退凡,即简凡夫不令同往。其山顶则东西长、南北狭,临崖西埵有砖精舍,高广奇制,东辟其户,如来在昔多居说法,今作说法之像,量等如来之身。”


此外,该书亦列举此山附近的多处佛教圣迹,如提婆达多投石击佛处、佛陀与舍利弗等诸声闻入定的石室、阿难遭魔王娆乱之处等。



重阁讲堂


在跋祇国毘舍离城附近,有一片广大的林木,无人种植,自然天成,林区从迦毘罗卫国连到雪山,十分辽阔,因此被称为“大林”。大林之内有一座精舍,就叫作大林精舍,也称作高阁讲堂、重阁讲堂、重阁精舍。精舍内有一间为佛陀所建的讲堂,堂形如雁子,佛陀曾住此说法。


根据《大唐西域记》卷七所载,重阁讲堂邻接猕猴池岸精舍,佛陀昔日游化该地时,有一只猕猴趋前取走佛钵,爬到树上取蜜供养佛陀,并且为佛陀穿凿一池,供养泉水,因此称为猕猴池。


值得一提的是佛陀成道后,就在此重阁讲堂正式允准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妃子耶输陀罗、难陀的妹妹孙陀利等众释迦族女出家为比丘尼。摩诃波阇波提出家后,称为大爱道尼,是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从此佛教教团开始有了比丘尼制度。


《大般涅盘经》卷上载,佛陀在进入涅槃以前的三个月间,曾与阿难来到重阁讲堂,并召集毘舍离城附近的比丘众聚集在这里。佛陀郑重地对弟子们再度宣说人天利益的安乐教法,及开示出家修道的实践法门,告诫弟子说:“从今而后三个月,如来即将入灭。”对所有佛弟子而言,这一番训诫成了佛陀最后一次的教导。


此外,第二次经典结集大会,就是在毘舍离城重阁讲堂召开的,称为毘舍离结集;当时参加讨论、诵出戒律的僧众,有七百人之多,因此也称七百结集。



庵罗树园


位于跋祇国的毘舍离城,为庵罗树女所献,佛陀于此说《维摩经》。《维摩经·佛国品》曰:“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巡觅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学处学处|演大教 说华严——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的第一讲
学处|浅谈八正道对人生的意义(上)
学处|浅谈八正道对人生的意义(下)
学处|娑婆、极乐都如梦,修行还有什么意义?

☀观照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开示|印光大师素食建议:食素人宜多吃面

物语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常识常识|十二天法相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常识|从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常识|寺院出食时,为何要用小刀和小手取饭粒

☀素食素食|小寒一餐抗抗寒
素食|冬养三九 食素三宝
素食|私人订制一碗粥
素食|天寒地冻素火锅

☀分享分享|三个忘记
分享|惜食 · 惜福
分享|共同的志愿
分享|腊八福到 欢喜粥到

☀赏析赏析|明末画僧陈贤《十六罗汉图册》
赏析|吴越国佛教艺术之美
赏析|犍陀罗石雕: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
赏析|宋代佛画艺术
☀历史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历史|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阅读阅读|《格言联璧》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阅读|《格言联璧》㉒——断恶修善 广积阴德
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故事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上):伽耶山中的修行者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中):降伏魔军与魔女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下):明星出时 成等正觉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