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腊月廿三监斋菩萨圣诞 为什么说“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恭迎|腊月廿三 监斋菩萨圣诞日——监斋菩萨是谁?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扫“尘”(陈)日子,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而在佛教中,则是监斋菩萨——大圣紧那罗王菩萨的圣诞


既然称为监斋菩萨,担负着监理厨事、调和众味的责任,寺院中供奉这尊菩萨的地点往往就在造办饮食之处。在寺院中,造办饮食的地方称为大寮,又名香积厨。按照我们平常的理解,厨房不过是后勤保障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不可或缺,却也并不起眼,但丛林中历来有“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的说法,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从大寮别名——“香积厨”的来源说起。“香积厨”源自《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居士是古佛再来,助释迦佛弘化。一天,他示现生病,佛陀派弟子们去探病,维摩诘居士借机宣讲大乘佛法。


临近中午,舍利弗尊者动了个如何吃饭的念头。维摩诘居士便呵斥道:你是求解脱的,怎么能念念不忘吃饭?既然你想吃饭,就给你吃从没吃过的饭。


于是,维摩诘居士凭借神通,到遥远的香积佛国。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诸佛国土中第一,此国土中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维摩诘居士便向香积佛求来一钵香米饭,馥郁、清冽的饭香,弥漫了整个城市。


饭看起来虽少,却使在场的大众都得以如愿满足,不少人因香而悟道。因此,寺院把厨房取名为香积厨,就是希望佛弟子们也能够因饭香而悟道。



香积厨象征僧家的食厨和供料,无上美味,天厨妙供,上供诸佛,中奉贤圣僧,下施六道众生。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寮是培福最快的地方,也是修忍辱最好的地方。


因为众口难调,大寮的行者常常十分辛苦,却还要受人埋怨。别人拜佛读经时,他们在忙着置备饭菜;别人吃饭时,他们在一旁饿着肚子供应着;待大众吃完,才能吃些残羹剩饭。然而,就是这样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供养布施,才成就了最不可思议的功德。


若能善用其心,烦恼情绪即是菩提道场。世人眼里的苦活儿、累活儿,在佛法的加持下,便是“借事炼心”的道场与“安住当下”的禅境。在大寮服务大众,若能发心做事,吃苦出力,以一颗欢喜供养大众的心操办饮食,必能料理出菩提法味,众罪必消,万福必集。



紫柏禅师曾说: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曰“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许多祖师都是在日常扫洒砍柴、烧水做饭等劳作中而悟道。来果禅师曾说过:“十方法界四圣六凡,一切圣贤聚集之处,肉眼不见,毫未相瞒。古有普贤当行堂,弥勒当大火,观音当饭头,文殊拾字纸;又沩山菜头,雪峰饭头,临济园头,马祖打扫,百丈侍者。诸行单执,尽是菩萨;各执之人,皆是祖师。能发心作事,吃苦出力,无非供养十方诸佛贤圣僧众。


在丛林诸种为大众服务的劳作方式中,犹以在香积厨中修行证道的高僧最多,于是禅门中便流传有“香积厨中出高僧”、“自古大寮出祖师”之说,诸佛菩萨也常在这里示现。如寒山、拾得、丰干役厨房,弥勒当大火,观音当饭头,监斋菩萨少林寺当火头,六祖慧能大师厨房磨舂米,沩山当菜头,雪峰当饭头,印光大师任典座……



唐朝时,灵隐寺曾有一位祖师——无着文喜禅师。文喜禅师年轻时曾从南方前往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朝礼,一路上风餐露宿,终于抵达五台山金刚窟。正在气喘吁吁,见一位牵着牛的白发老翁立在山路当中。老翁听说文喜禅师从南方来朝山,非常赞叹,便请他去茅蓬喝茶。


其间有一番对谈,老翁询问文喜禅师:南方的佛教怎么样啊?禅师回答:南方的佛教马马虎虎,所以来求见文殊菩萨指点。禅师反问老翁五台山的佛教如何,老翁答复: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文喜禅师又问:五台山一共有多少僧众啊?老翁淡淡一笑,不紧不慢地说:前三三与后三三。文喜禅师如听天书,不知什么意思。不一会儿,老翁便让童子送客,文喜禅师走出茅棚,回头正要道谢,茅蓬却不见了,只见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现在半空中。


可叹文喜禅师历经千辛万苦来求见文殊菩萨,与菩萨相逢,却不相识,于是痛哭流涕回到南方,精进参禅,终于有一天桶底脱落,大彻大悟。



开悟后的文喜禅师和光同尘,在一座拥有千名僧人的大丛林做典座,专司大众饮食,这种苦行一做就是三年。一天,文喜禅师正在做饭,文殊菩萨又骑着狮子在饭锅沿上滴溜溜转圈。文喜禅师一见,便操起大锅铲就打了过去,呵斥道:“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跑来这里干什么?”文殊菩萨也不生气,跃在空中,笑嘻嘻念道:


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


后来,文喜禅师受请,住持杭州无着院,最终圆寂于此,并立塔于灵隐寺侧的山坞之中。


圣迹难测,心如虚空,无一法可得,无一物能碍,故能随方应化、一言一事皆示道法。若能发心长期在大寮执事,准备斋饭供养僧众,不仅是为将来培植福报,当下的劳作便已是无上修行,如慈受怀深禅师偈云:


香积厨中好用心,五湖龙象在丛林。

瞻星望月虽辛苦,须信因深果亦深。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巡觅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学处学处|浅谈八正道对人生的意义(上)
学处|浅谈八正道对人生的意义(下)
学处|娑婆、极乐都如梦,修行还有什么意义?
学处|怎样“许愿”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观照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开示|印光大师素食建议:食素人宜多吃面

物语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常识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从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
常识|寺院出食时,为何要用小刀和小手取饭粒
常识|佛陀讲经说法的重要精舍

☀素食素食|冬养三九 食素三宝
素食|私人订制一碗粥
素食|天寒地冻素火锅
素食|莴苣叶子也好吃

☀分享分享|三个忘记
分享|惜食 · 惜福
分享|共同的志愿
分享|腊八福到 欢喜粥到

☀赏析赏析|明末画僧陈贤《十六罗汉图册》
赏析|吴越国佛教艺术之美
赏析|犍陀罗石雕: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
赏析|宋代佛画艺术
☀历史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历史|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阅读阅读|《格言联璧》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阅读|《格言联璧》㉒——断恶修善 广积阴德
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故事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上):伽耶山中的修行者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中):降伏魔军与魔女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下):明星出时 成等正觉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编辑|妙声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